那个时代的爱尔兰_爱尔兰日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爱尔兰日记 > 那个时代的爱尔兰
夏月 爱尔兰日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14 22:09:40

那个时代的爱尔兰

        在现代人的眼中,爱尔兰应该是有着碧绿的田园、清澈的湖泊、迷人的古堡,是安静平和的一副风光画卷。但在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爱尔兰之旅》中,却读不出这样明艳的色彩,相反有一种阴晴不定的乌云压顶,就算是对一些爱尔兰人有趣性格的描述,也带有丝丝的忧伤别离感,让读者体味着是那个时代不一样的爱尔兰味道。

        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伯尔虽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是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如其他获奖者大众化,他的作品多出现在八十年代一些人文经典出版社的出版物里。这本《爱尔兰之旅》是他的一部散文集,描述了自己在不同时期多次去爱尔兰的所见所闻,正因为是不同时期的作品,所以贯穿于文集中的感情并不具有连贯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线条型的游记。

        在这部文集中,爱尔兰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生活上并不富裕,非常容易有满足感,有着盲目的乐观,没有时间概念,沉浸在自己的慢生活里。在《当上帝创造时间时》里,爱尔兰人从来不会对迟到动怒,他们会说“当上帝创造时间时,他可创造了不少”,爱尔兰人似乎没有时间观念,他们不怕等待,任时光渐渐流逝。警察在检查司机的驾照时,可以跟司机漫无目的地聊家常,谈天气、说孩子,突然想起驾照的事情,司机一句没有带就可以安全通过,这就是令人惊奇的爱尔兰。在《D女士的第九个孩子》中读到的是家庭成长的无奈,爱尔兰人不像美国人那样追求富有、向上的生活,他们只要维持生活即可,能继承家人的看似百无聊赖的工作就很好,当这工作无法维持一家子生计的时候,那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他国谋生,但离开并不是爱尔兰人的选择,是被生存环境所逼迫,就算再贫困他们依然愿意留守在自己的家乡,于是离开变得让人忧伤而又无奈。

       作为一个旅者,到另一国家的时候,都会与自己的国家进行比较,伯尔也在文中将德国人与爱尔兰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他对待爱尔兰的态度是相对客观中立的,并没有过多的夹杂自己的感情色彩,只是在描述那个时代的爱尔兰,静谧而忧伤。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