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是圈地运动_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 > 旅游不是圈地运动
mado1983 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5-14 01:05:06

旅游不是圈地运动

《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的作者朱兆瑞先生近期推出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我如何获得40国签证》,如果说第一部作品还能体现出朱先生坚持梦想的热情的话,第二部作品就纯粹是哗众取宠、为搏出位之作了。

朱先生将自己封为“经济旅行家”,一个精于计算,合理策划旅游线路以达到最优效果的“旅行家”,实在亵渎了“旅行”这个词的意义。他走过了很多国家,他收集了无数旅馆收据和飞机票根,这些证据足以成为让普通百姓羡慕的理由,可是,除了这些死物以外,他还获得了什么。一位读者说,朱先生用草根阶层的笔墨描述欧美各国风情,比如直言道出欧洲很脏,喜欢性文化博物馆等等,语言是够平实了,可是传达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吗。这些介绍随便从旅游频道或各国留学生、移民的叙述中都可以信手拈来,何需朱先生再一次验证,套一句小学老师常骂我们的话,就是:你们怎么写东西老跟记流水帐似的,一点内容都没有。是的,两部书就是典型的流水帐,不过套上了“国外”的美丽光环,可以叫做“国外旅游高级流水帐”。

旅行的意义在于交流和感受,一个城市的文化和韵味不是仅靠参观标志性建筑物,尝尝当地的美食,影印几张照片就可以体会的,尤其是朱先生特别强调他“多选择五星级酒店,并保留下许多酒店收据”,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狗狗走两步就在电线杆或墙角下撒尿,以示“到此一游”的情景。旅游不是圈地运动,就算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每个角落都只留下一泡尿,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起我们在欧洲旅行的情形,我去的地方并不多,可是每个地方都带给我极深刻的印象。我们曾经和拥挤的人群一起欣赏传统的竞技项目:奔牛和水上互击;忍受5个钟头太阳的炙烤,只为亲眼看一次最正宗的西班牙斗牛;我们在曲折的小巷里选择最简单的家庭式旅馆,洗了冷飕飕的凉水澡却被好客的旅馆主人一杯咖啡温暖了身心。教堂是一定要去的,绕过窄门,躲开警卫,欣赏相同的圣经题材在不同画家笔下呈现的风姿,运气好的话,遇见虔诚的教徒在做祷告,优美的“哈里路亚”余音袅袅,仿佛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悠闲的老人聊天,和巨大的英格兰牧羊犬合影;躺在沙滩上,坐在钟楼边。只有从容的行走,才能品味城市的味道,如果没有交流,没有感触,任何游览都只能是单纯的参观和浮光掠影的擦身而过,毫无意义,浪费时间。建立于这种基础上的“3000美金环游世界”,真的是太昂贵了,还不如吃一顿大餐,去一趟Dysland,何必搞得自己疲于奔命,何苦来哉。

我的家人都是热爱行走的人,都不仅仅满足于拍照留念,我们喜欢走进最幽深的小巷,最普通的住宅,和随意遇见的人聊天。对我们来说,这才是旅行,这样的旅行,才有行走的风景,才有真诚的独一无二的意义。

想想对朱先生来说,旅游既然就是蜻蜓点水,国内和国外还不是一样,何需花3000美金环游世界,3000人民币不就能环游中国了吗。不过,环游中国就没有理由写第二部书了,也对也对,为了40国签证,怎么都要到国外才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旅游不是圈地运动”的回应

墨描丹青 2012-12-28 14:50:49

没有用心感受的 走过的只不过是浮华

七尺 2012-07-20 14:03:08

写的太好了,末段;这也是我想要的旅行

Beatrice 2011-03-13 11:10:11

文字非常干巴巴 无趣
走马观花 不算旅游!
但细节还有点用

Disturbed Angel 2010-08-18 21:01:08

以前很追捧这本书 奉为宝典,后来自己也出去了,游历了很多国家,折回来再来看看这本书,有些地方确实有点小题大做炒作之嫌,而且不能当guide book来用,很多不现实。 支持你的大多数看法。

2009-04-10 16:50:59

这本书是我以前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关于旅行的书,说真的读的时候没多大的激动~~~

bloomees 2009-03-15 13:02:42

光看书名就没好感!

锤妞妞 2008-11-25 11:00:47

我宁愿花3000美金好好游玩一个国家 或在我爱的城市住上十天半个月。

葡萄 2008-09-06 16:37:17

第二本书于新华书店4小时解决,感觉不怎么样,总结出两点:1中国护照到哪里都要签证,中国离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关怀还很远。2要养成良好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Robert 2008-05-08 20:19:54

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但我认同你的观点

Jackie.Liu 2008-01-18 20:58:35

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也许你认为深入小巷才叫体验旅行,体验生活,但是作者是抱着锻炼口语,增加对世界的感知的心态去的。他去,是为了增加阅历,让自己懂的更多,是种学习的过程,比如说他再攻读MBA的时候频繁的换工作,是为了了解公司的运营方式。而您的想法是为了玩的更高兴,吃的更好,可以更加多元化的了解一个国家。
其实您想做的是很广泛,作者只能包含于您里面的一小部分,但他挖掘的更有深度。我们有理由怀疑和评价书的真实性,但是这没有任何意义,不管是不是3000美元还是3000英镑,他要告诉的是中国的青年们,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重蹈清王朝的覆辙啊!

mimosa 2007-06-03 19:39:47

非常同意楼主 只有真正在欧洲旅行过 才知道3000美金走过的。。。。真的什么都不算

燃烧 2006-12-30 03:50:35

“旅行的意义在于交流和感受,一个城市的文化和韵味不是仅靠参观标志性建筑物,尝尝当地的美食,影印几张照片就可以体会的,”个人觉得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的人文才是这个地方真正的意义存在..

“就算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每个角落都只留下一泡尿,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有意思哦^_^

不过sora说的是对的,朱先生的这本书毕竟掀开了很多人混沌的“梦想”,以前仅存于幻想中的东西现在似乎一步可及..

sora 2006-05-14 21:53:32

OK啦。。。
即使你以自己的方式走遍了世界,那也不能否认旁人以他的方式走遍世界就不好
毕竟只是喜欢的东西不一样追求不一样而已吧?

古典音乐 2006-05-14 20:41:00

<< 那么至今为止还呆在家里上网的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评判他的做法是不好的呢?

不是我“们”,别包括我。

sora 2006-05-14 15:38:04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门有不同的意义,假如一个人的梦想只是走足够多的地方,那么至今为止还呆在家里上网的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评判他的做法是不好的呢?
自己开心就好了。。。

古典音乐 2006-05-14 10:21:15

说的极是!现在颇有些这样的精打细算的人去旅游,花出去几K美金,我很怀疑他们收获的还不到这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