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舍弃的垃圾——评《断舍离》_断舍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断舍离 > 致我们终将舍弃的垃圾——评《断舍离》
不夜影城 断舍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8-25 17:08:13

致我们终将舍弃的垃圾——评《断舍离》

篮球比赛中有个术语叫垃圾时间,就是在双方分差悬殊,落后方已经不可能将比分追赶上来,这时可能会把主力换下来,双方用替补队员把比赛打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垃圾时间”,就是日常用来收拾整理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比赛里的垃圾时间是一种技战术层面的明智之举,是对时间的充分利用,而我们很多人的“垃圾时间”是低效重复的无意义做法,确实是把时间当成了垃圾。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产生困惑与烦躁,那些如鸡肋般的物品耗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扔了似乎可惜,说不定哪天又会用上,但这种情况又似乎十年都没发生过。我们的房间里有这样的东西,电脑手机里也有这样的文件,头脑里更会有这样的想法,日积月累,我们身处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废物储藏室,到处是用不着却又舍不得扔的东西,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变成收纳垃圾的饕餮,生活何谈品质与效率,所以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这样一个人生整理观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阅读她对理念诠释而形成的这本《断舍离》,我们或许能找到摆脱对物品不知有用无用、不知怎么取舍、怎么收拾都乱的纠结心态,让身边环绕的是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物品,处在整洁简约的环境中,随时将那些终将舍弃的垃圾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

不要以为收拾东西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本领,从小就已经被训练出来了,我们很多人习以为常的收拾整理其实只是一种简单的搬运,将毫无需要又舍不得扔的东西或整齐或胡乱的放进箱子里,然后再或整齐或胡乱的摞到地下室或储藏间,整理的效果关键要看放杂物的盒子与放盒子的储藏间的大小,我们中国人尤其舍不得扔东西,历朝历代都有饿死人记录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吃尚且不能保证,物更是不能舍弃,缺乏保障的经历让“有备无患”成为我们基因中的一段代码,所以表现在整理收拾东西上就更是异常纠结,尽管不同年代的人有很大差别,但总体来说都会表现出对某类物品难以割舍、生活空间比较凌乱。那些我们不舍的垃圾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有用,但相对于之前我们收拾它们所耗费的时间来说,那种有用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简直就是消耗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不断的进行小规模谋杀。 所以,学会真正的收拾整理,舍弃生活垃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技巧,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理念,也就是山下英子提到的——只有对当下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断舍离”观念的核心其实是一种视角的转换,我们一般认为物品有没有用都是将关注点放在具体的这件东西上,比如一时冲动买的英语学习资料、为提升品位而订阅的时尚杂志、五花八门的赠品甚至一些精美的包装,当我们关注这些东西时,总会找到它们会有用、要保留的理由,最后统统被“扔了实在可惜,还是留一段时间吧”这种思想所收编,但用“断舍离”的观念来看,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忽视的恰恰是该做主角的自己,不断积累的“有用的”废物不断占据你的空间,给你造成压力,进而占据你的时间去不断的整理,其实就是无效的搬运,说到底,这些堆积的破烂只能代表我们“内心的聚集”、“担忧的聚集”,要摆脱这种状态,我们首先要想的是“这些破烂值得我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和劳动去收拾吗?”也就是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对东西的态度应该多用减法而不是一味的“多多益善”,“这件东西与我的关系还存不存在”应该成为留与不留的标准,而不是“有没有用”这种负面思维的暗示。

书中也有很多具体的整理方法,比如如何更好地扔东西,用“大中小”分类法整理、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空间等,通过“断舍离”的这些实践,我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与不属于自己的一刀两断,不再对多余的废物依依不舍,将日积月累的负面思想逐渐剥离,轻装上阵、吐故纳新,提升体内的正能量,整理周围的旧累赘,学会真正的舍,才能享受真正的得。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