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本书,是两年半前,一位全家要回国的姐姐留给我的。可以说,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也是怀孕期间唯一读的一本家庭教育类书,而且,也让我对家庭教育类书籍有了很大的改观。先对给我书的这位姐姐说声谢谢:谢谢你让我遇见这本书。
以前,对这类书是种怎样的看法的呢?难免夸夸其谈,或自我炫耀;没有理论,或没有框架;非普遍适用,孩子也很辛苦,——我自认做不到那么认真和强势,也不想那样做。所以,我一直很排斥。直到偶然遇见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其实,单听名字,也好不到哪去的样子,可我翻后,竟然读下去了,竟然还读完了,竟然在读完后还心生赞叹了。
或许和作者格外推崇“阅读”这件事有关系,从小就乱翻书的我,在这里遇见这么态度坚定的一种肯定,一下子就有了很深的认同。以至于两年没再读,一想到这本书,就会想起作者让二年级的女儿读金庸长篇这件事儿,对比于小时候读武侠的那种偷偷摸摸,有一个作者这样的妈妈简直太幸福了。不过我妈妈也不错,只是后来的学校管得太严。
作者的一些理念,也不知不觉深化到自己心里了,比如,孩子犯错都是大人的问题;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带;大人要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强求孩子....这次重读才发现,自己早已接受并在践行这些观念。
二
“好妈妈”这个名头,太容易让人觉得,作者必得是知书达理,宽厚温和的。但我又读一遍后,却不得不承认,作者,其实是一个非常酷的妈妈。
引诱二年级的小朋友读金庸;给读小学的小家伙买琼瑶;有些作业替孩子去做,再有一些不合理作业则干脆让孩子不做;不要求孩子刻苦努力,不要求她考一百分;甚至入电脑游戏的坑,也是妈妈带的....
看这些超出常理,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也源于作者打心眼认同的一些理念,比如:
孩子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自由的人,想想大人渴望什么,那就要同理去理解孩子;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内心的纯粹,相信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对自我的控制力;
努力去做到无为而治,控制住自己不去多加干涉,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管教;
要知道,孩子的过错,都是大人在一些地方做的不当造成的,与其苛责孩子,不如先反省自己;
想让孩子做什么,家长要自己先做到;
家长要自己先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自己要先做到知行始终合一,才不会给孩子带来困惑。
说到底,要培养出一个好的孩子,必得自己先成为一名好家长。而这本书,与其说是教给人怎样养孩子,不如说是教给大人怎样提高自身修养,如何先成为一名好妈妈。
三
我感觉,在成为一名好家长的道路上,做到知行合一这一点最难。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我们多少有些拧巴,比如,书中提到的,写作文从不会听从己心,而是空喊一些口号,再重复一些虚假道德观;自己都觉得写作业是种辛苦活,但却要把这种辛苦嫁接到孩子身上,还口口声声说写作业是好的,让孩子跟着拧巴....
“拧巴”的根源,是常识的缺失。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但基本的常识却并不知晓,自己都分不清是非好恶,又怎能要求孩子在一片混乱的世界观里找出一份自己的清明呢?
所以,尽管有些观点,我也并不是全部认同,但一想到作者是那样认为的,并且她也那样做了,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孩子都是快乐的,并有所得,那也是值得赞叹的。
同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位家长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去勉强,更不要苛责,也不要抱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读家庭教育类书籍也一定要警惕,切不可照葫芦画瓢,因为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四
书中有很多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并且就当前的家庭教育类的书还做了一个分析:
不是她不想告诉大家,可能是她不会总结。这和现在市场上卖的一些成功家长谈家庭教育的书一样,家长的“成功”是真的,书中谈到的方法也不假,只是家长由于专业或表达水平的限制,没有把真正有效的、核心的方法提炼和展示出来,却更多地呈现一些皮毛的、非本质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其他家长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甚至会有误指。家长们如果只是学点皮毛,回来简单地抓“用功”,把孩子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抓起来,恐怕最后要大失所望。©尹建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也确实避免了那些皮毛的、非本质的东西的呈现,她以自己多年在教育领域及带孩子的经验、和大量的阅读与学习得来的知识,把一本书写的非常有分量。有理论,有案例,还有丰富的方法指导,更有对孩子的爱。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读起来不会太吃力。
开卷有益,这本书我还是非常推荐的。尤其是对于国内的家长,还有老师。我总觉得,读了这本书并且领悟了其观念的父母和老师,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多一些轻松和快乐的。
我们努力成为一名“好妈妈”,也希望在孩子的求学道路上,他们能遇见一些好老师。
这次的总结图做的不是特别好,勉强看一看吧。
还有文末问题:也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吧,或者推荐一下你觉得其他适合国内环境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