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说:“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也许会觉得很滑稽,一般人都在想怎么挣钱,还有不会花钱的?说实在的,在看《学会花 钱》这本书前,我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一致。
每天只想着如何赚钱,根本没考虑过如何花钱。就在我看《学会花 钱》这本书的时候,还有同事调侃我说:“哟,花钱还要学,花不完的钱拿来我帮你花。”
看了野口真人的《学会花 钱》一书后,我认为,花钱与挣钱一样重要。
野口真人,先后在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任职,长期活跃于金融界。创办的Plutus Consulting公司,在2013、2014和2015年度日本私人咨询公司排行中位列投资评估及并购业务第一名。先后著有《熊猫,值多少钱》、《我值多少钱》等作品。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我的内心深处,从小就已经根深蒂固地建立起了父母给予的教育——节约,只有靠节约才能积累财富,以至于对以前村里的两家"万元户",我也有同样的理解,他们的“万元”都是靠积攒起来的。
然而,今天了解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再回头来看当年的“万元户”才发现,他们的钱根本不是靠积攒起来的,而是通过各种投资赚来的。
那么问题来,既然投资可以赚钱,那如何界定什么该投资,什么不该投资呢?
《学会花 钱》一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三份钱包”理论,即把一个人的钱包分成消费钱包、投资钱包和投机钱包。
书中,作者例举了一些通俗易懂,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来阐述三个钱包的定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教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灵活地使用好三个钱包,让三个钱包都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用。
在三个钱包中,消费是由个人的满足程度决定的,如午餐费;投资是由现金流量决定价值,如打算修建停车场而购买的空地。而投机就是一种赌博,明知胜的概率不大,但总有人想以小博大,比如买彩票。
其次,作者对现金流量如何决定投资的价值,以及时间如何影响现金流量的价值进行具体说明。
作者如是说,已知现金流量的金额,为获得现金流量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根据不确定性得出的折现率,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创造此现金流量的物品价值。而在书中,作者通过这一理论,很轻地计算出了公寓的价值,利用房租计算出了房产价值。
在日常工作中,现金流、折现率经常会被提及,但从未深入理解过,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明白了现金流与折现率之间的关系。
然而,即使完全明白了三份钱包的关系和现金流,折现率等概念,和通过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推衍出的公式,也不能保证消费、投资或投机就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前进。因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会有许多外在的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比如时间,概率,习惯等。
在效用和时间关系方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假设了两个投资方案,一个是今天投资100万元,十年后可以得到200万元,收益率是7.18%。另一个方案是,今天投资100万元,四十年后可以得到2000万,收益率是7.78%。
当我看完这两个方案后,我觉得一般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但当我继续往下看时,我才发现,我忽略了时间问题。如果我现在已经50岁了,我还会选择第二个方案吗?
因此,预估自己的“预期寿命”,是判断选方案一还是方案二的关键。换句话说,从平均预期寿命的角度考虑折现率,时间越长,折现率就越高。
在概率方面,作者引出了“歪曲硬币”这一概念,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概率的错觉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作者所说的,这张彩票值多少钱,这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往往有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落入到他们的陷井里。
我们要认识到,大多数时候,有人突然说“你被选中了”,“你中奖了”的时候,除你之外,有很多人同时也被“选中了”,不能轻易被这种错觉所迷惑。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同样,赚钱难,会花钱更难。会花钱,不等于会省钱。会花钱是要让花出去的钱花得值,让花出去的钱达到主观效用的最大化。
举过简单的例子,以前我可能会花30块钱买一双普通的球鞋,觉得便宜;后来我发现,我花200块买一双名牌鞋更便宜,原因在于30块的普通鞋不耐穿,而且穿在脚上也不舒服。每个月买双30块的鞋,不如一年买一双200块的鞋,这样不但成本降低了,而且穿着也舒服。这就是在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学会花钱的案例。
所以,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花钱,而会花钱的人一定更会赚钱。
今天,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花钱,真的建议你看看《学会花 钱》这本书。看这本书,即使你不懂数学,不懂经济,也能轻松掌握会花钱的技巧,从而让你花对关键的每一笔钱,让你每花一笔钱都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