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坚持+技巧_30岁前的每一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30岁前的每一天 > 行动+坚持+技巧
Bob 30岁前的每一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5-14 22:05:30

行动+坚持+技巧

《30岁前的每一天》这本书很早就列在书单里了。为什么最近才借来读呢?原因很简单——股市。前段时间牛市传的很凶,以至于我这个不怎么关心财经的死宅也有所耳闻,身边有同学已经杀进去了。看着高涨的股指,眼红!!但我是不敢杀进去的,因为我是一个很保守的完美主义者,在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之前,我没有这个勇气。第二就是刚好网上职场技能的课程讲到了投资理财这一课,做些相关的阅读进行扩展。最近老爹又打电话过来抱怨银行又降息,家里的钱放银行贬值厉害,让我学投资..... 回到书本上,这本书直接讲投资的只有第四章,而另外的部分则是分享作者实现财富自由的历程以及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投资自己)。书本的主旨很简单:行动+坚持+技巧。

我不想多写,一是怕又写成内容简单堆砌的书摘,二是写多了会让人觉得我又在读什么心灵鸡汤…… 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先抛开金钱(假设自己是土豪),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法,然后不要犹豫,立即去做,遇到困难咬牙坚持。同时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技巧,比如职业规划、学习的技巧、时间管理等等。把我摘的句子放出来:“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怎么看都是鸡汤。书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作者都会有这样类似的建议或者感悟。心灵鸡汤这东西什么时候泛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现在很多人对这个东西都很反感,以至于别人真诚的建议都直接屏蔽!在你眼里是心灵鸡汤,没有任何实质作用,但是在作者眼里,这是别人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在没有那些经历之前,我们很难去理解这些建议,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看,连试一试都不肯。我去图书馆看书装那啥有段时间了,上次有个同学问我我都看些什么书,是文学类的吗?我说我比较肤浅只看些实用类的书籍,时间管理、心理学之类的。结果在她眼里那些书就属于心灵鸡汤一类的。我当时很无语,但也没办法反驳她。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随波逐流,缺乏思考,大部分人说什么就盲目跟风。不过一定程度上,她的想法没有错。好书如果看完以后不去行动,不去思考,看完就丢那里不管了,其实跟鸡汤无异。再仔细想想,我看了那些书到底得到了什么,有什么用?发现我看书缺乏思考,缺少实践,没有输出。从决定每周看点书到现在为止,大概看了30来本,真正能在脑子里提取书中大部分重要观点的只有那么一两本,像《运动改造大脑》这本,我还是能说出蛮多理论的。我是一个爱显摆的人,当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及已经计划好在约别人出来运动的时候把理论讲出来,以博得别人崇拜的眼光。结果发现这种输出还真有助于对书本的理解和记忆。《30岁》这本书里提到读书与运用结合,光看知识的留存率就10%,讨论能保存50%,实践能有75%的内容留下,而教别人之后,这个比率能够达到90%。我这个显摆的过程想必是接近最后一个方法吧。看书有输出还不够,好书还要反复读,这样读书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像是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再看一次,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去实践了部分的建议对书中的内容有了认同。 @水湄物语还分享了她的时间管理方法(书中提到的记事本)以及应付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拖延症:5分钟倒计时法,设定五分钟时限。立即去做,避免思考导致大脑预演困境。另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5分钟时间作者什么都不做 针对注意力涣散:关注当下,把待办事项记录下来,节省大脑资源,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 针对无法说“不”:积极倾听诉求、用抱歉语气舒缓对方的情绪、明白地说出“不”字、清楚说明拒绝理由 针对完美主义者:可以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害怕犯错,在后果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小范围试错 针对三分钟热度:制定明确的目标,符合SMART原则。计划详细,设置缓冲余地。 我家老爸是烂好人,但是他挺有想法的,敢闯。而老妈是个求稳的保守主义者。我小时候老爸跟老妈出去开快餐店,把我寄养在亲戚那里。结果失败回来,过了几年老爸又要开油漆店,当时老妈极力反对,让我也一起劝。但最后老爸还是硬着头皮把店开了起来,说起来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真的很棒。现在生意做开了,生活也富余了不少。老爸生意的成功有一部分还得归功于他烂好人性格得来的人脉,但也因此每天都很累。我就继承了老爸的烂好人性格跟老妈的保守主义。 我的问题就是做事太求稳,所有的事情总是要再三确认,想要做到完美,担心犯错,但往往越是这样就越是做不好。就是典型的安全型囚徒,总是不敢去挑战新环境。服从性自我中心思维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坎,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习好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因此导致在任务进行过程中老是因为质疑自己是否做好了,结果因为害怕碰到困难或者是结果不如意而不断拖延。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就是这样,其实自己早就意识到上述的情况了,我告诉自己这样浪费时间,老是焦虑却不动手还不如去看会儿电影放松一下。然后还是维持现状。关于拒绝,我真不行。经常身上挂一堆“猴子”。就算下了决心也不懂方法。大二的时候学生会换届,自己部门没混到干部要退了,其他部门找我做副部,我拒绝了。当时也没有说清楚理由就推脱,也没明确说不,还搞得别人找了我好几次,怪不好意思的。其实主要还是觉得自己就算到了这个职位上也做不出什么事,第一、换了部门不熟悉“业务”,而且离最后退出的期限也不远了,做不了贡献也学不到什么。第二、自己少点事多学点东西的。(结果玩了一学期的游戏)后来后悔过一阵子,副部这个名头拿来装B真的不错。但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挂了这个名头,会不会用它来欺骗自己,以为自己就真的有能力。我开始想多学点是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质疑,源于焦虑。也许曾经做过副部,我真会拿它安慰自己。 其实一些共性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但是真正回去思考去实践解决的人很少。经常看到很多人吐槽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没有去尝试改变就以自嘲的方式掩盖过去。然后就好像没事了一样。各种实用类的书有许多相似的内容。有时候那本书上看到了,告诉自己要去做,结果什么都没干。但是如果又看到了相似的内容,想起自己还有个目标没完成,那么去实践的几率就会大一点。其实看书很多时候能帮助我们发现身上的弱点,帮助我们审视自己。书看的多了,思路会广一些。但是离不开自己的思考,就我现在来说,只是知道的稍微多了一些,但离视野开阔、思维灵活还差的很远。可能是看的不够多,亦或是思考不够。不过我跟作者一样,相信“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你相信什么就能看见什么。心理学上管这句话叫做自我实现预言,可关键还是要行动,行动+坚持+一定的技巧,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