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heldon's log到自我引导者: 我的2年晨间日记实践_晨间日记的奇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晨间日记的奇迹 > 从Sheldon's log到自我引导者: 我的2年晨间日记实践
ayethink 晨间日记的奇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9-11 09:09:49

从Sheldon's log到自我引导者: 我的2年晨间日记实践

看过<生活大爆炸>吗? 主角Sheldon时不时会写他所谓的Sheldon's log, 讲述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感受. 印象中, 有一集他的朋友们都出去了, 而他在家工作一天, 那天的log中他写到: Although I have accomplished a lot (他重装了系统, 写了论文...), I do miss the warm company of human being. 我觉得挺有意思, 于是也开始写自己的log,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写不同于发泄型日记的日志. 没想到这样随兴而发的一个举动, 后来竟因为看了<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而变成了我每日第一等必要的事, 如今已写了近两年.
------------------------------------------------------
晨间日记, 顾名思义,就是在早晨写的日记, 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二天早上写前一天的日记. 虽然作者讲了很多写日记的优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它是大脑经过了一夜的筛选后留下的东西, 自然而然少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多了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少了情绪的发泄, 多了些理性的思考; 少了单纯的自责愧疚, 多了对写作当天的指导.

    我每天早上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第一件事, 就是打开"Yesterday log", 在合适的框框内填入有关昨天的事项 (如工作方面, 自我学习, 对他人贡献, 需要感恩的事情, 有何感想, 要记忆的杂事), 然后在开始其他的工作. 整个过程大概持续5min左右, 除非我有长篇大论需要阐发.

但是, 我最初的log可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日记写成什么样是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 我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 也意识到如何利用日记去引导自己的行为.

第一阶段: 我只是把log当作备忘录, 重点事情就记下. 这和Sheldon's log或许没什么差别


第二阶段: 我发现查询的时候虽然可以用CTRL+F, 但总结时满篇的文字着实费力, 于是想着要结构化自己的日记, 也正是这时, 我搜到了<晨间日记的奇迹>, 不过并没有完全按照作者说的做, 因为健康, 日程管理, 读书笔记之类我另有一套管理系统. 于是, 我简单把日记分为三个栏目
【 开心进步的事, 做错的事, 反省及以后的Action】.
这样, 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看看自己进步的事(现在觉得有点像<小狗钱钱>里的成功日记), 而忽略其他. 没事的时候看看"以后的Action" 确保自己不再犯错.

第三阶段: 我发现自己在不同方面(工作, 生活等)的事情混在一起仍然不利于总结. 比如下次我想总结自己最近在科研上的失误时, 依然要从大段的文字里挑, 于是, 我进一步结构化. 方法参考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按角色进行分配的方法. 将日记分为四栏:
【自我, 工作, 家庭人际, 总结反省】.
前三个分别代表自己所扮演的三种角色: 一个成长的人, 一个要完成任务谋生的职员, 一个朋友/女儿/妻子. 而最后一栏依然是反省. 至此, 我觉得自己的日记已经基本成形, 于是写了近一年.

第四阶段: 写了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这个模板虽然清晰, 但不能督促我成为一个理想的我, 恰逢这时我比较关心强制设计的话题, 希望利用设计改变行为. 我就重新设计了日记格式, 包含以下栏目:

"knowledge(每日精进)" : 延续之前日记中的"自我"栏目, 记录自己昨日读书, 听书等进展

"Work(生存为本)" : 延续之前日记中的"工作"栏目, 告诫自己不可贪恋各种兴趣而忘记本职工作, 毕竟还在生存期呢

家庭人际被我分离成两个栏目
Contribution: 督促自己每日为别人做点事情, 分享也好, 帮助也罢, 只要有所贡献即可.
Gratitude: 督促自己对别人的帮助要进行感恩,但同时也要坦然接受. 这主要是因为我这个人受不得别人恩惠, 不能偿还时总是心怀内疚.
BetterMe (品性修养): 我希望自己性格上更加平和, 对人包容, 于是添加了这一栏, 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中体现出来的修养做出评估
Insights (定见):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日常生活中突然悟到一些东西, 但并不成系统,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总结, 这一栏会成为我我所有价值判断的准则.
Otherstuff: 记一些杂事, 当作备忘, 也让自己以出世的心态看待所有乱七八糟的的事情.

以上这些栏目如何改变行为? 这是我认为晨间日记最优越的地方: 在一天的开始, 倘若我前一天没有做相关的事情, 这一栏就会没有东西可写. 或许出于本能, 一旦有空白出现,我就觉得表格实在太难看了, 然后要求自己今天一定不要这样, 否则满篇都是空白. 这样,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工具, 而像是一个引导者和监视者. 我每天写日记的过程也像是给他提交我昨天的结题报告.

我感受最深的是Contribution栏目, 以前还觉得自己算个好人, 喜欢帮助人, 乐于分享. 然而当我真正去记录的时候, 发现一周里居然会有三天甚至更多天是空白! 躲在屋子里做科研的我有很多时候没有跟人产生交集, 这是很正常的. 然而我对自己很不满. 于是, 我就去知乎回答问题, 认真回答问题也算是对别人的贡献, 或者, 我要看看最近有没有读什么好书, 推荐给朋友, 也算贡献... 有人或许觉得这样岂不是很累很假, 我可不觉得, 我不信每个人生来就会为别人着想的, 特别是你要帮助别人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原本可以用于为自己服务时. 我相信所有善良的举动不仅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也需要艰苦的磨练, 直到成为无意识的习惯.

日记的后续演进: 其实, 第四阶段制定模板的过程已经决定了日记会不断演进, 它是依我最近对自己的需求而定的. 或许经过三五年, 我已性格平和, 处处为人着想, 那某些栏目就会被替换成新的需求. 不过, 这也并非暗示日记形式永远处于流动态, 长远需求会决定一些根本的形式. 比如, 我现在开始对日记的载体有些意见了. 为了和其他资料统一管理, 我目前所有的日记都写进wiz笔记, 但是这也决定了把日记中同类别的东西抽取出来非常困难(我暂时还不想去分析网页代码), 这就对我的长远需求不利: 比如我要把insights一栏的所有东西综合成一个文档, 教给孩子一些道理. 想来想去, 或许excel最方便, 将所有栏目作为行标题, 这样以后所有合并分离统计什么的应该都比写成wiz笔记更容易.
当然,这些只是后话. 每个人应该成为自己日记的架构师, 根据长远需求设定基本框架, 根据短期需求变换细节内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