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_卧底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卧底经济学 > 像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
小李匪盗 卧底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10-26 14:10:02

像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

像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
[读品] 李华芳
 
《卧底经济学》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蒂姆·哈福德 著   赵恒 译   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曼昆在他执笔的教科书《经济学》里嘱咐大家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曼昆恣意汪洋、潇洒自如的文字为沉闷的经济学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发现了经济学的趣味所在。现在曼昆有了竞争者:蒂姆· 哈福德。这位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面向大众讲述经济学基本理念,当然驾轻就熟。于是,这本《卧底经济学》(The Undercover Economist)在英国一面世就引来了无数拥趸,情形堪比易中天在当下中国的热火劲。与曼昆的教材写法不同,哈福德延续了专栏写作需要面向大众的“白居易”笔法,尽量做到妇孺皆明白。可以这么说,在哈福德看来,能阅读报纸的读者,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无非是,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家看世界的门道。

  从“卧底”一词来看,这种经济分析要入门也有一定障碍。卧底在本书中的英文对应词是undercover,字面解释是“在底下”,而经济学家的工作是揭示这底下的真实世界运行的秘密。如果说列维特在《魔鬼经济学》中将经济学家定位于“侦探”的话,那么哈福德眼里的经济学家就是“卧底”的角色了。卧底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必须参与,而对经济学家而言,这要求就是汪丁丁所说的“直面现象”,进入真实世界。

  多数经济学家并不关注手头小事,多有大丈夫当胸怀天下的壮志。因此经济学开始由贝克尔带头涉入生活领域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多数经济学家对分工带来最大效率、促成天下福利才是最大伟业的思路并不是真心拥护。好在,经济学家对边际产出还算敏感,所以当贝克尔开创出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时,犯罪经济学、家庭经济学等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列维特直接继承了贝克尔的分析方法,而哈福德也在与贝克尔的交流中表达了对其开创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方法的谢意,因为哈福德在其写作中就运用了这种分析。

  也正由此,哈福德从身边的例子开始其经济学分析之旅。他希望读者能看到日常秘密背后的乐趣,为了展示这种乐趣,哈福德问道:你喝咖啡谁赚钱?因为即便是再香浓的卡布其诺咖啡的成本也不算太高,那么谁赚了大头?实际上答案并不需要从咖啡经营者的账本上获得。哈福德认为星巴克的咖啡之所以利润可观,既不是因为咖啡的质量,也不是因为它的员工笑容可亲,最重要的因素是位置,星巴克占据了人流量巨大的好市口,而周围没有其他的咖啡店。土地产权拥有者与咖啡店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根据协议在市口较好的地段只会有一家咖啡店。这种排他性协议有助于保证咖啡馆获得可观的利润,但与此同时,肯定有多家咖啡馆竞争这一协议,土地产权拥有者就可以趁势提高地租价格,所以你喝咖啡的钱大部分进了土地产权拥有者的口袋。这便是隐藏在香甜可人的星巴克卡布其诺咖啡背后的秘密。“卧底”成功打开了认识咖啡秘密的通道。

  实际上,地租的秘密并非哈福德的首创。早在1817年,李嘉图就已经发现了:地主多佃户少,佃户就拥有定价优势;反之,地主的谈判地位就会提高,就像拥有人流量多的地主跟咖啡馆谈判时,可以将排他性协议的价格拉得很高。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来自“稀缺性”,对相互竞争的咖啡馆而言,人流密集地是稀缺的。

  拥有稀缺的信息以及排他性协议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揭开贫富差距背后的真相,秘密就是在穷国少数人垄断资源、信息,造成了市场的扭曲。并且穷人以及小企业要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完成繁琐的程序,而每一道环节都可能有官员索贿,造成费用奇高超过试图开办经营者的预期收益,最后不得不放弃。这就是一种将所有穷人以及小企业排除在外的排他性协议。在有些穷国,这些协议甚至包括正式的法律。这是合法的强盗逻辑,这些政府因此被哈福德称为“强盗政府”。

  哈福德对喀麦隆这个几乎是地球上最穷困的国家的分析表明,如果工作凭真才实学而非个人关系,喀麦隆的教育系统就会改善,如果利润不消失在多重贿赂中,喀麦隆的技术和工厂都会发展,但问题是“没有如果”。那么穷国还有可能获得发展吗?哈福德认为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互通有无,而且有助于各国按照比较优势来实现分工专业化,从而提高全球的生产力,也增进贸易国家的福利。然而,现存的问题是,美国认定中国的制造业损害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利益,甚至危及他们的饭碗。但哈福德马上杀了一记回马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美国消费者也一样从中国廉价商品中获益,寻找种种借口的贸易保护实际上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较为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指责中国工厂苛刻对待工人,是血汗工厂,要求抵制血汗工厂的产品。这样做背后的秘密是,美国纺织品贸易及产业雇主联盟将获得原本给中国的订单,而他们要价更高。这个特殊利益集团的获益是以美国人不能享受低价产品和中国工厂将倒闭为代价的:他们是以崇高的名义抵制血汗工厂,私下里却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了更多的福利。

  不过自由贸易的脚步毕竟已经迈出,中美都从中获益匪浅,相信两国都不会轻易放弃。那么中国如何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呢?环境恶劣以及工资低下已造成了无数工厂的民工荒,而民工也开始了自己的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回乡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经济学,正如哈福德在书的最后提到的:经济学是关于人的选择的学问。

  这些选择包括如何面对超市的价格歧视,在市场中怎样发现真实的信息,如何处理外部性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等等。对这些,哈福德都提供了精彩解答,而所有这些都是卧底的结果。对此,列维特的评价是:哈福德以优美的文笔和雄辩的分析使经济学的力量跃然纸上。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像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的回应

小李匪盗 2010-10-13 21:08:49

嗯,参看第五段最后一句及第六段开始句。

周先生 2010-10-13 10:54:21

如果我们看完这本书只记住两个字,这两个字应该是“稀缺”。没有稀缺就不能真正赚钱!但是看看我前面提到的排在前四名的豆瓣书评,我直接搜索,发现竟然没有一篇提到“稀缺”这个词!如果你只看这四篇书评,你记住的两个字是“咖啡”。而星巴克怎么卖咖啡,其实是该书中文版前四页说的事情。
内容来自 学而时嘻之: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376

小李匪盗 2007-06-06 10:42:41

参与式观察倒也被很多人指责过,例如很多人认为费孝通那一代已经过时了,但正如吉尔茨的浓描所要求的,不可能没有“参与”。这个全赖观察者自己了。

阿捷赫公主 2007-06-06 08:27:59

“从“卧底”一词来看,这种经济分析要入门也有一定障碍。卧底在本书中的英文对应词是undercover,字面解释是“在底下”,而经济学家的工作是揭示这底下的真实世界运行的秘密。如果说列维特在《魔鬼经济学》中将经济学家定位于“侦探”的话,那么哈福德眼里的经济学家就是“卧底”的角色了。卧底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必须参与,而对经济学家而言,这要求就是汪丁丁所说的“直面现象”,进入真实世界。”
这让我想起人类学的参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