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喜欢这本书最后的部分_布鲁克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布鲁克林 > 我只喜欢这本书最后的部分
小戴 布鲁克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8-09 00:08:32

我只喜欢这本书最后的部分

买这本书,因为这个书名。
布鲁克林,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谈到纽约就肯定要谈到布鲁克林,好莱坞电影里,尤其纽约背景的犯罪片里面多少都要涉及点布鲁克林。因为这个名字,我多少想买来读一读。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犯罪故事,但是我脑子多少还是出现些犯罪场景。
其实看书的简介,我以为这是一个外国杜拉拉的故事。一个姑娘,从爱尔兰,到美国学习、生活。我以为这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励志故事,我想从中得到些娱乐。所以,当我在一家小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价格也不贵,我就买了。我想支持一下小书店。
但是阅读起来,却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两周。若说故事性,它确实很难拍成个商业片,顶多是个文艺片。但是,里面只有一次性爱情节,而且弄得痛苦不堪。这基本就成了一个很不三俗的文艺片了。但我最近读小说,确实特别在乎故事性,因此我都怀疑自己是否能把这本书读完。直到这本书快结束的时候,主人公爱丽丝的姐姐突然去世,爱丽丝回到爱尔兰探亲的时候,我觉得这故事才有点意思。
爱丽丝在美国认识了意大利人托尼。意大利人貌似普遍爱叫托尼,电影里都是这样。然后,他们秘密结婚。爱丽丝没有通知她的家人,但他们就这样在美国结婚了。爱丽丝回爱尔兰悼念姐姐的时候,也并没有告诉家人她结婚了,因为她认为这会让家人受不了。
但就在这时候,她遇到了家乡的一个男人。爱丽丝和那个男人产生了感情。我想,是爱情。但是她依旧没有告诉这个男人,她结婚了。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但是爱丽丝还是和那个男人相互告白了。
故事到这,才有点意思。一边是仓促的婚姻,和尚未产生甜蜜的婚姻生活;一边是相互碰撞的激情、火花,我们叫那个为爱情。如何取舍,是个难题。
我想,这是个难题,对任何人吧。当然,有些人比较实际,可以很容易去判断一件事情。有一些叫做原则的东西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有些人很听感觉的话,他们也会去做那些让自己舒心的事情。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当你碰到这个问题,该如何判断?是遵从于婚姻的道德派,还是遵从于感觉的内心派。
我最喜欢的爱情故事都是《廊桥遗梦》《迷失东京》《失乐园》《中国式离婚》一类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终成眷属的故事。都是关于暧昧、出轨、见异思迁的故事。但是,这就是现实的写照吧。所有的人都在寻找爱情,至少寻找过。但他们也自己毁了自己的爱情。
我不知道如何定义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坦白说,我现在依旧没有找到答案。至少每对夫妇,不管结婚的,还是离婚的,都能讲出自己的原因。但我相信,即便是一对夫妻,他们的答案也可能各不相同。十年前我读《失乐园》,开始思考什么叫“纯粹的爱”,一直到十年后,我才多少理解点。我想,这是一个放在真空里的理论值。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水龙头也会被水腐蚀,一个纯粹的爱情总会死亡。因此,这些故事中的这些人,他们知道一个爱情的开始,与一个爱情的结束,每段爱情,究其本质,没有不同。都是萌芽、盛开,然后在物质生活中凋谢。所以,将爱情保鲜的方法,就是让爱情做成标本,不让它老去,让后把它挂起来。
不论保守与否,爱丽丝最终选择回到美国,回到她的丈夫身边。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对几个人都比较好。我相信,爱丽丝依旧爱着爱尔兰的情人,但也许放手,对她是更好选择。但也令人觉得惋惜。
但我想她一定不知道“纯粹的爱”这回事,或者没想过。不知道她的选择是幸还是不幸。但是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很难。这是这本小说我唯一喜欢的部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只喜欢这本书最后的部分”的回应

Robert 2010-08-18 20:37:39

几篇书评里我更喜欢你写的

Miss. m 2010-08-09 14:55:01

廊桥遗梦讲的是“未得到”映射“梦想”。迷失东京讲的是“寂寞”。失乐园讲的是“外在对人内在的作用”“个体和社会”,中国式离婚没有看过。我觉得爱情是个幌子。你被现象缠绕了,实际爱情问题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