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_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草原上的咩咩羊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01 17:09:2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张德芬是所有我阅读过的灵修类书籍,影响我最深的一位“导师”。说“导师”,其实似乎还不恰当,因为大多数时候,在我的观点里,那都是带有贬义的。这个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道德"导师"太多的成功学“导师”女性成长“导师”太多的灵修“导师”,而大多数的他们自己,不也在物欲横流中起伏,或许没那么成功或许也忍受不了外界的寂寞,这是我不喜欢“灵修”的一个原因。
在上一次阅读德芬老师的书,我有些许失望,真的不希望,灵修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一种可以去健身房速成的心灵健康运动。任何时候,这样的运动不过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成为一种可以炫耀的“潮流”,于人于己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但是这本书,那个熟悉的给我很多感动的德芬老师又回来了,她放下了了速度,不再追求速食的“灵修”,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对紧密关系娓娓道来,这是我喜欢的也是崇敬的那个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影响我本人很大的一本书。那个时候还是读的APP上的电子书,读了几段之后,就会越读越艰难。我想我们每个80年代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长大之后,和父母或者其他亲密关系中遇到一些书里提到的问题,只不过每个人的状况不同。那是一本“授人以渔”的书,这本《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也一样。前者用了一个人的故事,理清了让一个人混乱的所有的关系,后者更加“张德芬”,因为这个书里,更多的提到了她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你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悟,哦,原来连那么平和的德芬老师她看起来活的那么幸福那么淡然,原来连这样的一个人她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并且勇敢的解决走了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看《绝望的主妇》,我记得有一个小细节,bree和别人在谈论佛洛依德,她说,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为母亲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她说的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弗式的“精神分析法”,在西方,很多心理研究都会用到这个伟大的理论,但是一个人长大了,是否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心理暗疾都归结为母亲?这个问题我很久没有想通,在德芬的这本书里,她告诉我们:这种心态的子女,都是还是内心不成熟的,他们还在用孩童的心态来要求父母、责怪父母。每一对父母都在尽他们所能的对子女好,只是当时他们的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所以,他们能给我们就只有那么多。
放下书,我沉思良久。或许,这就是那个伟大的理论的漏洞——人无完人。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能够看得清楚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的时候,为什么却要选择去责怪去较真,而不是看清楚之后选择宽容和原谅呢?几乎每一对亲密关系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控制权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足够强大了,或许不是争夺控制权,而是面对控制权不争夺却也不被控制。我知道,很少有人,那些在亲密关系中痛苦的纠结的沉沦的人们,真的能够做到。我也做不到,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不久之前才最终说出了“不”字,也终于说出了“随便你”就像德芬老师曾经对她父亲说的那句“断就断”。后来还是很多人来责备我,用的无非就是书里所说的“恐吓,责怪,让你内心罪疚”等手段,但是我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要绑在一起死却不肯放对方一个活路?明明是很相爱的人,如果没有了尊重和宽容,那么其实还不如去做陌路人。是的,我痛苦过,大哭过,要死要活过,从来都是想要对方给自己一个活路,但是却从来不肯放开手。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可以要挟我的时候,自由来到了。我们需要给彼此空间和时间,让大家都去成长。我记得有本书说,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那就不是爱。德芬老师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是真的,每一个当下,痛苦的纠结的难捱的,其实都是内心在作祟。如果你难过你痛苦,你可以选择离开,或许走远了,发现大家还是可以相爱的,那个时候,也许就是她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她和她父母的关系模式,我期待着。
我每天睡前读一小段,如果这本书,真的能营养内心,虽然是如此朴实的文字,但是却需要思索的时间去消化。天一他妈要是早看到也许会好,但是我坚信,那种自以为是的人,是没有心灵容纳这样的文字的。
爱啊爱,多少伤害以爱之名。这是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
“有种爱是:我不管你的快乐和幸福,我只关心你是否按照我说的去做,去生活。如果你正被这种爱凌虐,请别允许自己待在这种处境里,无论对方是谁,曾经为你做过什么,如果你正用这种爱加诸别人身上,请诚实面对。爱的前提一定是希望对方在自由意志下幸福快乐,即使你觉得他的选择是错的,也由他去,祝福他。”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玩‘找回你的内在力量’的游戏,从小周围的环境和父母就不断在拿走我们的力量。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厚颜无耻的找回自己的内在力量。别让任何人拿走你的力量,尤其那些以爱之名,却拿义务、责任和‘应该’来剥夺你力量的人或是你自己内在的声音。”
与君共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回应

幻泡 2015-12-25 01:33:16

我也觉得她挺真实,算是很有心修行的一个人。

幻泡 2015-12-25 01:32:49

而是面对控制权不争夺却也不被控制

ぺa尧Ooo 2015-07-21 14:32:11

每一次跟亲密之人的争吵,其实都是小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才产生的,不被重视,不被信任,其实不是对方怎么样了,而是自己内在出了问题。

小辫子519 2014-12-05 13:41:20

你的分享写得很好,很受用,谢谢!

泡沫forever 2014-11-03 09:00:31

目前我觉得德芬的书是一本比一本好看,讲的故事主虽然较少,但是它很好的阐述了一种自我思维能力的提升方法,以及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遇到开心的事情还是产生了负面情绪,都能够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书里面的主人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你自己有哪些问题,从而影响周围对你来说比较亲近的人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3-10-24 20:37:45

LS,这两段话是这本书里的,不是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

菲小象 2013-10-24 18:15:09

爱啊爱,多少伤害以爱之名。这是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
  “有种爱是:我不管你的快乐和幸福,我只关心你是否按照我说的去做,去生活。如果你正被这种爱凌虐,请别允许自己待在这种处境里,无论对方是谁,曾经为你做过什么,如果你正用这种爱加诸别人身上,请诚实面对。爱的前提一定是希望对方在自由意志下幸福快乐,即使你觉得他的选择是错的,也由他去,祝福他。”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玩‘找回你的内在力量’的游戏,从小周围的环境和父母就不断在拿走我们的力量。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厚颜无耻的找回自己的内在力量。别让任何人拿走你的力量,尤其那些以爱之名,却拿义务、责任和‘应该’来剥夺你力量的人或是你自己内在的声音。

这段话是未知里的么 第一部 我看了几遍没看到这句话 忽略掉了么 这些话句句珠玑 太精辟了

helen 2013-10-23 13:35:02

那种自以为是的人,是没有心灵容纳这样的文字的。

pink 2013-09-13 15:52:06

前三本小说我都买了,也挺喜欢的,确实第二本不如第一本和第三本,但是道理还是让人受益的。后面的散文都没买,就是感觉不太好,或者自己想远离这些理论一段时间,现在看到这本书,还不错,又回归的感觉。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3-09-05 10:47:15

之后读得那几本真的感觉粗制滥造,尤其那本和一个外国人对话的那本,这本又慢下来了。去年那么密集快速的出两本,就是不好。

听涛 2013-09-05 07:53:54

很棒的书评。其实也不算书评,内心独白?不过我认真看了,并决定重新读一遍《未知》,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重读我相信仍会有收获。感谢分享!

听涛 2013-09-05 07:46:33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买了本她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号称是它的姊妹篇,但感觉明显不如前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