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有不同的思维框架,你必须调整自己的信息,使其适合听众,并根据反馈调整。
反馈:听众的疑惑表情,离你最远处的人是否拉长着脖子等等。
2、丰富和具体的描述胜过枯燥和抽象的概念。
// 听众想象得到的。
//这让我想到了前两天看到说专业的一些证书有什么用,其实就是保证你入职后与同事有共同语言,大家看的都是同样的案例,得到的是类似的训练,沟通起来自然顺畅。
!3、过渡的作用。
1)听众有时间进行思路转换;2)信号,听众意识到要转换了。
你要介绍某位同学的情况,包括其家乡,其性格等等。介绍家乡后有一些过渡的语句来引出其性格的介绍。
××同学什么样的家乡情况养成了他××的性格……展开。
//这东西蛮好,不止日常谈话,演讲,甚至于PPT介绍中也是需要的,。
4、建立话题与听众间的联系。告之听众话题是与其有关的,免得听众失了兴趣。
5、掌握听众已经知道、相信和关心的东西。
不弄点新的东西出来讲讲,也许能维持着扯淡,但没法建立起气场。人人都在讲7.23,讲jiabao去了温州,还是带病呢!你一句,jiabao前两天不是接见了××领导人吗?嘿嘿,肃然起敬!
6、科学证据。人们总是比较相信专家的。
旁征博引地说 由××调查机构得到……,这种专业性的结论效果不错。
证人。1)这领域的专家;2)实际体验过得人士现身说法。
7、形象化。
说到1万亿。听众没啥概念,就是知道很多钱,和1亿的印象是差不多的。
如此:如果你有一百万,每天花一万,不到半年你就花完了;如果你有一亿,每天花一万,够你花几十年了;如果你有一万亿,每天花一万,可以花x辈子了。
8、说话经常不着边际,说起来犹豫不决,或者字里行间夹杂着“啊、哦、嗯”之类词的人,比镇定自若、热情洋溢的人在听众心里的印象要差得多。
9、推理谬误类型:
1)红鲱鱼。
转移议题焦点与注意力,将群众的注意力移开原先关注的议题上。
2)对人不对事。
攻击人而不是正在讨论的议题。
州长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经济方案,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来自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
3)非此即彼。(只有这两种选择吗?)
要么建造一所新高中,要么让这个社区的孩子永远上不成大学。
4)赶浪头。
某种东西是受欢迎的,那么它一定是最好的、正确的或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许多人使用泰诺而不使用阿德维尔,这并不能说明泰诺药效更好。泰诺的流行可能只是广告推动的效果。
5)巨石滚坡。
走了这一步,无可避免的会走到那一步。
如果我们容忍政府限制半自动武器的销售,不久之后,政府就会限制持有手枪甚至是猎枪。一旦宪法规定的持枪权利被取消,言论自由的权利也会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