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得再想一想_谣言粉碎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谣言粉碎机 >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得再想一想
小庄 谣言粉碎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10 15:02:32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得再想一想

谣言或说口口相传而来的一些谬误说法,背后有着种种不明诉求,却一致地在大众喜闻乐见层面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产生的机制,可说古已有之。

在历史上某个时代,有钱的亚里士多德大爷一手遮天,不怎么有钱的阿基米德被排挤得没有话语之地,于是经院承认的物理学就会这么写:一个10公斤重的物体,下落速度会比1公斤重的物体快10倍。乍看此条,觉得在理——同时放手,一张纸还在轻飘飘下落的当中,一支稍有分量的笔已经嘎然撞地。

这样出于“权威”之口的断言,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就会摇身一变做“维C会还原虾里面的砷成为砒霜,所以这两样东西放一起吃会死人,已经有XX人因此而丧生”“手机在电池用完之前的时间段里,辐射是最大的,比正常大成千上百倍”“口腔里有上百种细菌,所以牙刷比马桶水还要脏”“从种种迹象看起来,日本地震是核试验导致的”……一桩桩,煞有其事地,神乎其神地。不管这些说法始作俑者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他们和亚里士多德大爷的毛病都是一样的:信口开河,没有实证的意识或勇气,也不知道何为标准和范式。

但他们肯定是成功地,在忽悠这件事上,最起码地让大多数人都信了——对,这一次不再是“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信了”,而是“既然你也信他也信,那么我当然要信”。在奥尔波特等人所著的《谣言心理学》第三页的注解中提到,“谣言传播最重要的心理根源之一,便是人们想理解并简化许多接踵而来、发展迅速的复杂事件的需要。”因为显然地,如果你要去反驳或消除一个你觉得有问题的说法,必须要做充分的举证、分析,必须应对事态的变化,以及其他人接二连三的质疑和提问,更不要提身处非常时期要面对的身心压力,比如说眼下正在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比如说一场瘟疫正在蔓延……

做个怀疑论者风险太大,如此,还不如退回一步也跟着信吧,从而,前仆后继地,人人点头称是。一些经典的谣言,历经数十年而不衰,便归功于此。而最为要命的一点是,一旦你口称相信某个说法,就会自觉地成为维护它的“共犯”,去抑制打压其他不信之人。

“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思想狭隘、有偏见或自私”“如果我们有某种自认为不好或危险的愿望……一般不会扼杀这种愿望,虽然我们不将其示人,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得到放纵或满足”,所以我们有“恐惧性谣言”,也有“希望性谣言”,从表观上来看,它们似乎善恶有别,而在根源上,都印证着你我身而为人的缺陷,在我们的内外,分别有简化问题的大脑和社会机制。

和直觉或说惯性作对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亚里士多德大爷的诳语,两千年之后有位伽利略大爷不服气,他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推翻了这条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可笑的千年谣言。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被写入教科书的里程碑式的实验,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其实是存疑的,只不过它作为一个思想实验,有逻辑的支撑,已然成立并不朽。

“破”完了不算,更大的勇气和精力要拿去“立”,去把道理说清、规律道明,所以世界上有了《谣言粉碎机》这本书。在它里面,每一个似是而非最终被证明为无稽之谈的说法后面,都附有一个愿望精灵,亦即,邀你一起追寻伽利略大爷的脚步,去做个快乐的无畏的新秩序建立者。

(本书评已发表于《风尚志》)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得再想一想”的回应

祐眼誰╖づYe 2012-02-10 18:31:54

谣言也是心理感觉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