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时间当朋友》感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读《把时间当朋友》感
Andy Zhu 嘉楠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22 00:12:26

读《把时间当朋友》感

                            读《把时间当朋友》感
    在13年的六月,我开始真正的接触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领域,加入了一个名为“幸福进化俱乐部”的组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个倡导个人成长、自我管理、交流分享、共同幸福进化的组织的确令我受益颇丰。见证了自己快乐的成长,慢慢向成为愿望中的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中有一本书感觉对我的影响比较深的书——《把时间当朋友》(我能说我前后看过5遍了吗?)
   《把时间当朋友——运用心智 获得解放》完整读完全本书之后才体会到老师题名蕴意之深刻。全书的文章大多是老师近些年独立思考积淀下来的成果(在他的旧博客上都有)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本讲如何使自己和时间成为好朋友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把打开通向老师智慧世界的大门钥匙。我这颗心智畅游在知识海洋里的时候,心智的发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言归正传,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悟:
   时间——我们不能决定出生,也无法左右运气,但可以选择如何利用时间。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请自觉忽略相对论)从这一点上来看:时间本身的确不能被我们管理,能管理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如何去利用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货币去兑换无限的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些礼物。当想要的礼物真的有点贵重的时候,就迫使自己去寻找提升自己时间货币价值的方法。不久之后,在黑暗中慢慢摸索前行的自己很幸运的看到了前人为自己两点亮的一盏明灯。我开始不断审视自己的时间观和方法论,构建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半年的探索也算有所小成吧,但“愿望中的自己”却依然很遥远。
   
心智——我对心智的理解类似等于“三观+一论”,既然人的心智是有差异的,那么人生、价值、世界观及方法论应该也有优劣之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浑浑噩噩,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意义,而我真的不想一辈子就一直站在他们队列之中,于是开始尝试去寻找自己的心智,搭建自己的系统,李老师告诉我:那就去体验,去试错,去观察,去阅读.....我不确定自己是能做到,但我知道这条路既充满荆棘与坎坷也总是可以遇到惊喜与快乐。

坚持——坚持是世界上最为可敬和难得的品质。实践”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人,即使他仅投资了一半时间货币,我相信他就已经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啦。像我这种心智太弱,不能坚持到那一刻的人,注定无法体验到那个高度的快感。我身边缺乏这一类的mentors,网络却连通了一群志同道合者,微博上每天都有会早睡早起、锻炼、阅读、背单词等打卡签到:永澄、雷宗扬、李参、战隼、阿灿......每每看到有人在秀那几百天的打卡记录,我常常先是感到深深震撼,紧接着是各种羞愧和自责。我们某方面的差距就是因此而拉大的。还没找到方向或许仅仅是一个借口,随便选一个试着坚持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剂良药。已找对方向幸运儿,就请你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当然我也幸运的搭建了一些小系统:写晨间日记—72天,记账—将近半年,阅读——3个月干掉8本书.......fighting!

耐心——这又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品质,我们会因未知而恐惧,而迷茫和浮躁。耐心,我最想得到的东西礼物之一,而我投入的时间货币却远远不够。有时候,看自己与领袖们的差距,我会觉得自己进步真的挺慢的,量变与质变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可唯有书中的几张图的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大神也是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开启心智、搭建系统的。我比很多人醒悟的早,这是我的优势,至于未来结果怎样,就得看我的过程怎样啦。

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的真的很重要,赞同秋叶的话,常常问自己:我的思维模式能跟我一起大学毕业吗?强迫自己去思考,亦给了我惊喜。渐渐地,我发觉自己能对某些问题(现象)有了自己比较独立和深入的思考了(依然还未成体系),得益于2个小习惯,第一.记录,我接下来会讲到。第二.坚持,阅读、写作、交谈等,个人觉得每天能够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并把成果记录下来是短期内提升这方面能力的一条捷径。坚信:滴水穿石,积少成多,因为善于思考肯定是受益终身的大事。对比老师,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旧很有限,这只小猴子依然还在进化成人的路上苦痛的挣扎ing。
  
   记录——我开始相信,相比于记忆能力,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创造性活动。就拿我如何记录灵感谈记录吧。我之前一直苦于灵感大量涌现后又悄悄溜走,很可能是一去不复返。后来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灵感搜集方式:我从11月份初开始用印象笔记记录各种灵感至今已经有几十条奇思妙想、妙语连珠、经验教训、灵感启发,有的已经实践过了,有的在行动中,有的可能会在未来某刻被激活。持久的心流状态是我的一种追求,遗忘本就是一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而记录可以做到清空杂念,避免遗憾。

   人脉——优秀的人才会有优秀的人脉资源。地球上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决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全部需求,正态分布告诉我们成功属于少数人,因此才了合作、共享与竞争,很多人明白所谓的人脉究其本质或许就真的仅仅是“交换“二字而已会觉得有点残酷,但明白这个道理的确能节省很多的资源。比如:我会觉得别人浪费的时间就是等于谋害他们的生命, 因此尽量做到把麻烦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别人。我也尽量避免与和沟通成本很高的依赖型人(别称伸手党、拿来主义者)交往,其实是不太喜欢心智很低的人。我们都在努力优化自己的资源,使得自己具备能够进行更高价值的交换的条件。可能大家都会期待进入更加优秀的圈子中进行更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换”吧!警醒自己:一个平凡的人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才有可能真正的融入优秀人的圈子,变成真正的朋友!

   兴趣——逃避现实VS不感兴趣。李老师说:大脑总是倾向于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对于不擅长的领域会选择逃避。实践方出真知:现在每当大脑告诉我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的时候,我知道它可能是在用无能欺骗自己,因此我会先问我内心:我是在因为做不好而逃避吗?我能把它做好吗?这样做的结果,至少使我认识到大脑局限性,必要时能与大脑积极反抗。
   .......
   .....
   ...
   .
    一直想为《把时间当朋友》写一篇书评、一直用没时间和缺乏灵感各种借口拖延,昨天考完六级又收到两本准备送给挚友的书(之前一直看的是电子版的书,目前购买4本新版+2本旧版)如果有条件,请务必支持作者。突然就有了灵感和动力,于是强迫自己去思考,历时N小时,最终“挤”出来这些文字。
    我想表达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很多想法依然很幼稚,我依然需要时间去完成任务,就不刻意追求完美啦。把时间当朋友,把朋友当朋友,把自己当自己!

                                 ——相信自己,并不孤单

                                         Andy 广州
                                        
                                         2013.12.15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