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面对环境的变化,很多动物发展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有的动物选择看见变化便迅速躲避,还有的动物选择把脑袋埋在沙子里,更有可爱的动物选择假死。人类比动物厉害的地方在于,面对环境的变化,不仅仅是躲避,更多的是想到更好的办法生存并发展。之前的历史中,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来生存,在科技超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首次迎来了一个丰裕的社会,不再为基本的生活发愁。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吴晓波在他的成名作《激荡三十年》中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商业场景。从卖瓜子的“傻子”年广久到前不久在华尔街上市的阿里巴巴。中国商业用区区三十年的时间紧紧地追上了现在世界的潮流。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是,很多中国人是从农业时代直接进入科技时代。同时,现在社会物质的极大丰裕让很多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不再适用。人们对未来第一次失去了期待,或者说因为前方的目标不再坚硬和具体而失去了目标。因此,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就已成变成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如何在这个丰裕但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跟上未来的脚步,这将会是未来人们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的人会认为随波逐流就很好,无需再进一步。而更多的人会选择跟上未来的脚步,看看未来的样子。对于后者,我推荐这本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丹尼尔·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出想活在未来最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远见力,这种远见力可以让人洞察先机,先人一步。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遵循着摩尔定律,这种指数级别的发展让大多数人几乎无法面对汹涌而来的科技浪潮。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锻炼远见力,在未来这种能力就像古代的阅读和写作,现在的语言和编程,了解它,你将会比大多数人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为了运用远见力,我们需要学会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
1 追随硬趋势——从确定性开始
很多人喜欢看三国演义,其中有大量对未来预测的桥段。最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直接预测了未来数十年内整个局势的走向。都说未来跟现在完全不同,但任何未来都潜藏在过去之中。一个人如果对过去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未来在他眼中不再是朦胧的一片迷雾。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建立在对当时局势准确观察之后做出的分析,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的概念解读就是诸葛亮对硬趋势把握的非常准确。当时汉朝末年的硬趋势是曹操不可硬碰,孙权可以联合,刘璋可以巧夺。把握住这三点,刘备短短几年,一跃而成霸业。
人们对未来总是有自己的推测,这些推测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而都是来自于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观察。为什么有些人按照自己所推测的未来去准备能成功,其他人却不能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的预测基础是软趋势。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变数。比如很多时候菜价会呈现周期性变化,就是因为很多农民决定种什么是根据上一年的菜价来安排的,他们认为贵的菜会一直贵下去,却忘记了一旦大量生产,菜价很快就会下降,造成损失。尽管在未来看,这些周期性的变化都是一目了然的,但当局者却很难从对自己有利的预测中清醒过来。
理解未来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追求确定性,发现那些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变数,无论这些变数是不是有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大浪到来之前发现它,并跟着它行动。也有人会问,怎么知道什么是硬趋势呢?作者给出了两个来源,一个是人口变化,另一个是科技进步。看看中国现在的情况,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掌握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这肯定是商业未来的一个发力点。从现在看来,科技几乎一定是向前发展的,因此,将传统企业和科技浪潮结合起来,也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2 在拐点之前发力——洞察先机
现在的人们总爱说自己很忙,其实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日程安排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在处理危机,也就是灭火,这些火可能是来自于我们,也可能是来自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外界。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危机,危机却没有少多少,有时候甚至越来越多,让人应接不暇,最后把自己给淹没了。怎么摆脱这种情况呢?
人们相信主动行事会让人成功,但如果主动行事都用来处理危机的话,也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提升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洞察先机,在事件未明之前着手准备,而不是等火烧眉毛才开始处理。我们处理危机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危机发生的速度,能做的只有慢下来思考。思考一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甚至十年后才会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会让你领先对手。
在未来,科技还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来发展,凯文凯利的《必然》中也有描述,很多职业尚未出现,很多产品还没问世。本书作者认为科技进步将会有八大途径: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这些途径并不是尚未发生,有些途径已经出现,但在未来可能以更广泛的形式存在,为了能赶上这趟科技的列车,一定要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甚至向更深处去发掘,如何利用好这些途径,快人一步。
3 革自己的命,新生——变革
想想也是幸运,在过去的短短三四十年间,我们经历的变化远远超越过去,从现代的角度看,古代社会发展慢的不值一提,就算离我们非常近的19世纪,发展的速度也远远不如现在。吴军的《浪潮之巅》中讲述了无数大企业兴盛衰亡的故事,时间都是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为单位。每一次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就拿手机行业举例,从手机出现到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称霸,再到三星苹果横空出世。短短几十年间,无数的大企业轰然倒塌,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转眼间说没就没了。诺基亚甚至连改变都没有来得及。因此,缓慢的改变和快速的改变并没有什么用处,真正有用的在于革命,革自己的命。
社会的极大丰裕让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什么?因此原有的社会法则很多已经失效。对于企业和准备创业的人来讲,新的黄金法则就是: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没有出现之前,从没有人想到过手机还能这么用。而它一旦出现,居然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
黄金法则在当下社会的推论是: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所以,一定要在看到趋势之后,抛弃过去的累赘,轻装上阵,拥抱最新的浪潮。不过这点很难,没有多少人愿意抛下自己的存量,其实这也不是现实意义上的摆脱,而是思想上的摆脱。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
4 找到真问题——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在《煤炭问题》一书中,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判断,英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将在19世纪末很快达到高峰,之后会引起帝国的衰败和瓦解。历史证明,杰文斯对了,但也错了。对的是煤炭产量确实在十年后达到了高峰,但在那之后人们还发现了其他的燃料,英国还没有瓦解,人们继续在发展的道路上向前狂奔。
这是为什么?杰文斯解读趋势的方式没有问题,他只是看到了错误的趋势。煤炭问题尽管很严重,但这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摆在眼前的问题导致了眼前的困难,错误的归因让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唯一能做的就是跳出现在的问题,去找到背后的真相,那些导致困难的真正难题。
古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人们要有一种从外部看事情的能力。要用剥洋葱的方式,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剥离。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问题,最后总能找到一个核心的最本质的问题,然后,解决它。
5 不走寻常路——反其道而行
如果剥洋葱的方式没有找到核心问题,那也不要紧,还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到你,注意大家都在看的方向,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这一点可以从很多科技的突破上得到验证,比如二十世界初,很多物理学都想解释光电效应,从传统的物理学角度没有解决,爱因斯坦引入了普朗克常量之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前人走过的路是容易的,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拥挤,但任何时候,如果想要获得成功,走一条没有人想到的路反而更快。比如加州准备削减一部分学校的教育预算,导致很多学校被迫裁员,但有一个学校却决定大规模招人,这是因为他们发现,如果引进更多工程学教授,这些教授可以带来比教学预算更多的资金。人多了,钱更多了。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这不妨碍大多数人对未来有一个基本的想象。墨守成规不能让人们满意,就像马车无论怎么豪华,现在的人们也不会去乘坐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抨击那些刚出现的新想法和新事物,尽管在未来他们可能会疯狂地追求他们。
6 旧瓶装新酒——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手机刚开始出现在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不是通话,是身份的象征。但现在,即便拿着最新款的三星或者苹果,人们也越来越不在意它带来的身份属性,而更关注于移动互联网上带给自己的内容。不经意间,手机完成了转型,也就是说,人们重新定义了手机的概念。
人也一样,我们的本质、性格和才华与过去的人可能相差不大,但我们需要在新的时代和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焦虑,我们都已经找到了,就算暂时没找到,通过培训或者锻炼,我们也一定能找到并胜任。
我们无时无刻不再重新定义着身边的一切。
旧瓶装新酒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是去逃避或者吹嘘,而是发现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被改变。比如,竞争。亚马逊的出现让很多书店大呼“狼来了”。可是,仍然有很多独特的书店活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因为他们提供了网上书店没有的客户体验。人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如果你发现有一样东西他们不知道,但一旦知道就立刻会想要拥有,那么就去做吧。
7 你有什么梦想?——主导未来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我们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但世界和社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变化。我们期待未来,期待那些超出我们预期的事物,那些我们做梦都没想到的产品。这样的世界,让我们十分热切地想要投身其中。然而,在准备好进入未来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件事:想象。
想象什么呢?之前说的6个原则,让我们能够拥有远见力,看见未来的图景。现在让我们将自己投射到未来,再从未来回过头看看现在的自己,你对自己有什么期待?这个期待就是未来愿景,也就是我们期待的未来生活。每周用一个小时,专注于洞察未来,探索未来,生活在未来。
现代中国社会中普遍弥漫着一种情绪,那就是焦虑。人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物而焦虑,工作、生活、爱情、人际关系等等。引起这些焦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确定性和被抛弃感。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就感觉自己已经被社会所抛弃,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它不仅仅是工具,还正在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科技让我们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也正让我们越来越看不懂,我们似乎正在被这个社会排除在外。
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了我们7个原则,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念,未来既不是按部就班一潭死水,也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未来就在现在和过去之中,我们能不能赶得上未来,跟我们的年龄和经验无关,它只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愿意去寻找隐藏在过去和现在之中的蛛丝马迹,是不是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是不是努力寻找通往成功的不同道路。
最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愿意与未来一起奔跑,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