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_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 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
Enjolras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07 22:08:35

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

这是个不小的标题,我想先从一部武侠小说谈起。说起武侠小说,最著名的就是“金古黄粱温”了,金庸是无可置疑的武侠小说的巅峰,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奠基人,古龙是剑走偏锋的天才,温瑞安是一手利剑一手酒的诗人,黄易是敢于创新的拓荒者。这五人中,我最欣赏的是金庸,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甚至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可以反复咀嚼,而其他四位的作品都多多少少有些良莠不齐了。

不过,若谈及我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黄易。可能是我这一代人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大,毕竟黄易的小说我们更多地是从网络和盗版书中看到的,但我喜欢黄易的原因,不是他将玄学和武学融合到一起的“异侠”风格,而是他善于将历史和自己笔下的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非常完美地将宏大的历史架构和故事体系形成统一,甚至能将历史上的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挖掘得更加深刻,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一方面,最著名的莫过于穿越小说的开山之作《寻秦记》了,书中将历史上的名人如信陵君、田单、吕不韦、龙阳君等人塑造得性格鲜明,读起来甚至会有“历史上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的错觉,让人印象深刻。不过黄易小说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一段,是来自于小说《覆雨翻云》中,虚构人物“庞班”于明朝初期对大明的命运的一番预见,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庞班道:“给你们这么一闹,朱元璋错失了对付燕王的千载良机,此必种下将来朱元璋死后大明争夺皇座的祸根,哪还有力西顾?况且盛极必衰,此乃亘古不变的真理,朱元璋、燕王这类不世之雄,岂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故我可断言明室一代不如一代,反之我们西域各族,长久处于压力之下,必有雄起之士冒出头来,再次踏足中原,这绝非痴想。”

庞班又分析道:“举例来说,假设燕王异日登上皇位,第一件事便是舍应天而取顺天为都,因为北方才是他的根据地。想当年朱元璋为建国都,历时二十一载,调动了工部和横海、豹韬、飞熊三卫,再加上二十八府州和一百八十县另三镇的力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是城砖的需求,便动员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六省的一百五十二个州,全部约耗用了二亿五千万块巨砖,而江南富户无一幸免地都被强迫捐出巨额资财,不计工役的数量,只是工匠便有二十八万户被征调来负责工程。若燕王要以顺天为京,规模必不会逊于应天,只是此项消耗,大明已难有力量往外扩展,况且当燕王坐稳皇帝时,早像现在朱元璋般只懂巩固自己的权力,好安享晚年,哪还有闲情西侵?没有了朱元璋和燕王这类雄才大略的霸主在有生之年作向外扩张,明室何足惧哉?”

座下各人无不目瞪口呆,一方面固因庞班对明朝建都之事了若指掌,更折服处是庞班只从国都转移一事,便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推断,教人无从反驳。

庞班又道:“朱元璋因宦官为祸,所以一直蓄意压抑宦恃,不让他们有参政的机会,可惜燕王为了得到宫内的消息,一直勾结宦侍,将来若燕王得了天下,宦侍定可水涨船高,掌得政权,更兼现在朱元璋以六部代丞相一事势在必行,又准备把掌握天下军权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使军政权力全集中到皇帝手内,若宦官冒起,朝中再无可与撷抗之人,所以庞某敢断言,明室宦官为祸之列,必更胜前代。”

众人更是听得哑口无语,庞班识见之高,确实达到了洞察无遗之境。】

说实话,前面提到的“金古黄粱温”五人,我个人一直觉得,黄易虽有开宗立派之功,但前期作品为搏眼球,有不少多余的情色部分,且他天分不及古龙,文采不及梁羽生,行文结构更远不及金庸,只有温瑞安与其相比,难分高下,实不足以与前面三位大家齐名,但正是黄易小说中屡屡出现的像上文中,借人物之口,发表自己对历史见解,甚至还有关于哲学探讨的部分,才让我渐渐对黄易改观,最终为他独特的文风所折服。

《覆雨翻云》中的庞班,是大元帝国土崩瓦解后逃亡的蒙人首领,所以才会如上文中如此花心思对明朝后期的发展做研究和预测,而我们也看到,在庞班的话中,已经预见到了不少“明朝那些事儿”,如朱棣迁都燕京,如明朝两代之后再无明君,如明朝再无力外拓版图,如明朝宦官酿祸等等,甚至连几百年后满族入关都被他预料到了!可能在黄易这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但若是融入到书中角色的视角来看,其实这一段话是有其非常高明的逻辑的,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书中这一段,是庞班众手下正因颠覆大明王朝的阴谋失败而沮丧不已,这时候,庞班没有俗套空洞地去鼓励自己的手下,因为在既定目标没有完成的事实面前,再多花言巧语也没用。庞班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不再纠结于行动成败与否,而是放眼于与敌人的长期周璇,一下子就把手下们的思维从之前的死胡同里带了出来,开始促使他们思考更久的将来。

在论证“明朝再无力外侵”的时候,庞班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先【从确定性开始】,摆出了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分析:一、朱棣有夺权之心,朱元璋却没抓住机会除掉他;二、乱世中才能冒出朱元璋、朱棣这样雄才伟略的枭雄;三、朱元璋建都耗费巨大;四、朱棣若夺权成功,必会迁都,且新都规模不逊于旧都。这四条信息,每一个人都知道,但他们却都只着眼于负面的东西,只关注那些不确定的东西,而忽略了这些眼前的已经确定的事实。

这些确定性的信息,就像是我们推理的一件件工具,重点不在工具,而在于如何使用工具,这一方面,庞班敢于在【变革中洞察先机】。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今,每一款新的手机,每一个新的app都有可能大面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何况是几百年前的帝王更替。掌握变革后面的规律和可能性,我们就可以洞察先机!朱元璋没除掉朱棣,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之后旷日持久的内战的人就不多;乱世出枭雄,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明代之后长于宫廷的皇帝们越来越无能的人就不多;朱元璋耗巨资建都、朱棣夺权后会迁都,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明朝因为再次建都而内耗过度无力外侵的人就不多。

更加难得的是,庞班在对待宦官问题的看法上,大胆地【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他明确地认识到,朱棣夺权之后的宦官和朱元璋时期的宦官,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朝廷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后的朝廷,已经是一套新的游戏规则了,所有曾经的套路都需要被重新定义,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庞班创造性地提出了“明室宦官为祸之列,必更胜前代”的看法,后来的王振、冯保、魏忠贤等人也身体力行地证实了他的话。

【反其道而行】也是庞班的高明之处。在庞班的团队中,所有人都盯着大明江山,希望它早日没落,却鲜有人反观自身的处境:朱元璋时期,对外族的镇压十分强硬,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仅生产荒废、粮食短缺,连游牧的范围也被迫减小,而反观中原的明朝,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反而殷实不少。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塞外民族本身就是具有强大韧性的民族,再加上重压之下的奋发图强,再次崛起是迟早的事!我们也都知道几百年后,八旗入关,满人入主中原的事了。

其实庞班的这段话,在反复读小说的过程中,我已经看了很多次了,却是第一次从逻辑和思维上来分析这一段话,感觉收获不少。这也缘于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这本书叫做《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个人觉得书名翻译的不太贴切,原著书名叫做《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可以直译为《闪烁的“远见力”,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样一来倒还更加契合这本书的内容。作者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他专注于研究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长期向微软、东芝、通用、迪士尼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另一位作者John David Mann则是写过多本有关商业、领导力及成功法则的畅销作家。《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的榜首畅销书,书中提到的“7个原则”,分别是:

@从确定性开始
@洞察先机
@变革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反其道而行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主导未来

在前面对庞班的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7个原则,有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了庞班的话里,可见无论是外国的商界精英,还是中国的武侠小说家,在表现“远见力”这个课题的时候,思路上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也从侧面印证了这7个原则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在这短小的篇幅中,我无法尽述这7个原则背后的逻辑和思考,但是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告诉我们,【所谓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到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当别人都在和不确定的因素纠缠时,你要能先冷静地从已经确定的信息开始分析;当别人都在惊讶于眼前的景象时,你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地洞察先机;当别人都面对变革茫然失措时,你要能够从变革中看到机遇;当别人都在死胡同里打转时,你要能跳出来客观看待;当别人都在一座独木桥上拥挤时,你要能反其道而行趟过这条河;当别人都在旧世界旧规则中蹉跎时,你要能有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勇气;当别人都在面对未来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你要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信任自己的同伴,善于选择,善于合作,最后成为主导未来的人。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讲的远远不仅是原来,【它阐述的,是一种全面的思维,是有所保留,也是大胆创新,是勇往直前,也是另辟蹊径】。作者认为“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趋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的回应

依米壹壹 2016-08-08 11:37:44

正在读第二遍

Enjolras 2016-08-08 09:59:27

(•ิ_•ิ)?读完还是很有收获的 很多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