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的启发_学习之道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学习之道 > 学习之道的启发
颜小婧 学习之道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2-24 09:02:57

学习之道的启发

第一部分 基础

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只是我们真正的开始有自主意识的去学习是在幼儿时期。
按照这个计算,我们的学习旅程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而我是从未仔细思考过学习首先要学什么,其基础是什么。

你要做的就是 ,静静地 、高度专注 ,看起来很放松 ,脸上的表情很沉稳 ,但精神世界却是激流暗涌 。你平静接受眼前的事 ,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 。这个 “软区域 ”弹性十足 ,就像柔韧的草叶 ,在劲风中左右摇摆 ,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下来 。
——《学习之道》
学习的基础其实莫过于“专注”二字。
以前父母在我每天上学出门前都会嘱咐我“专心听讲,不要开小差。”
我的一个叔父,据说上学时候调皮捣蛋,而上课很专心,所以架不住成绩特别好,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当我们专注于某事时,效率就会特别高。
惭愧的是,我直到高中,甚至是工作后才有这种“入定”的状态。
在这种态下,完全不会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会察觉到日升日落,不会察觉到自己的饥饿口渴……
只会专注在自己进行中的事情上。

无奈外部的干扰总会很多。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不时的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的图标上方是不是有个小红点,忽然想到自己忘记去淘宝买一样东西,或者是脑子里塞满了其他待办的事情……
根本没办法专注。
所以也没办法去学习。

既然学习之道的基础在于“专注”,首先需要训练的是自己的专注力。
当然每个人都不一样。
分享下我的做法。
我心里非常清楚,我在家里是没有办法学习的,即便是我一个人在家。
我一会儿摸摸手机,一会儿喝杯咖啡,一会儿再刷下手机……
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会去咖啡店、快餐店、书店之类的地方去学习。
发现对于我来说,外部多么嘈杂我都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主要是无法克服自己的一些分心的需求。

记得以前看到某伟人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特地去嘈杂的菜市场看书。
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

关于专注力培养的书和方法也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第二部分 精深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 。
在激烈的比赛中取胜的往往是那些把技能磨炼得更深刻的选手 。
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把潜力中那些看不到 、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学习之道》
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做很深入的研究。
我们上学的时候的学习方法就是,老师告诉你什么,你记住什么就好了。
我们很少去研究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其他什么解释,会不会有什么例外的情况,如果有例外的情况要怎么处理?
也就是我们的学习就是一味的记忆,很少去问,去思考。

我记得小的时候看“灌篮高手”,樱木花道初始根本不会篮球只会灌篮,所以投篮总是投不进去。
后来有人给他拍了录像,和他分析他的投篮姿势的问题,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然后他就开始有针对性的练习。

以前新闻报道里也看到过,说刘翔跨栏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分析后再进行精深训练,力求发挥最大的效率避免伤害。

其实我们现在做工作也是一样。
写代码也是如此。
为什么别人要怎么写这个方法,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写?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有没有其他的写法?其他写法会更好吗?
做产品研究需求也是如此。
为什么客户现在是采取这样的业务模式,会有什么问题,而如果使用我们的产品能帮他解决他的问题吗?会带来新的问题吗?如果带来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做产品研究业务也是如此。
以“工作流”为例,什么是工作流,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业务场景,是否有什么相应的标准规范,现在主流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不论什么事情,多去想想总能走到很深很远。
我上学那会儿不知道,好在现在也不晚。

第三部分 拓展

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 ,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 ,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 。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 ,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中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
——《学习之道》
我们无一例外的发现有所成就的人其兴趣爱好都非常广泛。
比如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据说拉的非常好。
比如乔布斯对禅学非常有研究。
比如《学习之道》的作者是国际象棋“天才”,也是“太极拳王”。

其实随着你学习的深入,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是触类旁通的。
以前我们总是被教育要成为专业型人才,现在却越来越多的要求你成为边缘型人才。
一个人在社会上在工作中不可能只运用一个专业的知识。

之前有人晒出所谓的产品经理必备的软技能。
看完后大家分分吐槽,这不是人,是神。
其实我当时想着如果把这个软技能清单放到美国总统身上,想必也是受用的。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盯着那份清单,而是在学习的时候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会用一个知识去解释另外一个知识的时候,联系就建立起来了。
有个物理学家在跑步的时候说,自己每迈出一步就像慢动作一般,感受到空气的流动,空气与身体的碰撞,感觉非常奇妙。

第四部分 小结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之道,你需要做的是:
找到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在一个方面进行精深的学习,触类旁通的拓展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

写在最后:

我是有一天早上醒特别早,然后躺在床上在kindle上看完了这本《学习之道》。
这本书有点自传的味道,但是不乏一些闪光点。
发现老外在描述某一方法的时候和中国大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外很喜欢归纳总结,1、2、3、4……一步一步清晰明了,而道家、儒家的话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学问很大,今天看和明天看,或者换个心境不同的人就可能看出完全不一样的涵义。
不过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的开心就好。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产品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