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有些天了,我一直念念不忘,理论很有启发性,通俗的说,“天下事最怕认真二字”。
可是,我的生活因此发生什么改变了吗?是我这几天想的最多的。
这种论说类的书,我大部分是要获得一个实践指导而读的,就像看完习惯的力量,会在形成一个习惯的时候规划步骤,看完自控力会提醒自己别掉入陷阱,甚至很多人看完了异类和一万小时,就写下了自己的万时计划,开始计时实施。改变,表面上没有,指的是没列入计划内,但心智模式变了。
前几天学习画画,我画的时候,只想着赶快画完吧,的确不怎么好看,画完了明天再画下一章——突然我意识到,我既然知道自己这一笔画的比例不对,线条拐角也好,为什么不改呢?如果我是不能好好掌握比例或者画画的线条,为什么不去单独训练呢?即使是作为一个业余的,画下一幅画花费的时间和练习基本功的时间也差不多,但我却宁愿去画下一幅糟糕的画,因为练习基本功不那么愉快,有点枯燥,要多次重复。
这就是刻意练习和勤奋无为的区别吧。表面上,我都很认真的在做一件事,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可是一个通往更好的结果,一个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差不多。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不知是谁说过一句话,“人们总是千方百计避免真正的思考”
我们付出一样的时间,做一样的事情,却结果不同。我们拿天赋,基础,限制条件,机遇来安慰自己的失败。
可背后的思考真的一样吗?我们会不会认真的想,我们没有做的更好的原因是什么?方法不对?哪里需要改进?我们也做计划,可我们有认真反馈过自己的计划吗?我们有想过造成令自己不满的现状是什么?本性让我们避免过度思考有用的东西。
我总是做计划,完不成却是常态,为什么?我从来没想过,只是一个模糊地想法,自控力不足,计划跟不上变化之类的。可再一想,我一般是不够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做计划的能力不够,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机动时间,或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希望一步达成,急功近利,或是我压根都意识不到,我并不在意我能不能完成我计划的事情——我对我要做的事情缺乏认同感,没有认识到它们的意义,也不知道它们能对我有什么用。我缺乏一个整体的思维。我做计划的时间总是过长,因为我太在意计划的细节,不知道随机应变。
——我做了这么多年计划,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的反馈过,对于我完不成的事情,我总是告诉自己,下次注意,可是下次依然做不好。我自诩计划大王,却最近才知道做的计划要SMART。因为我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这么一件事:为什么我总完不成计划?
这应该说是一次心智的改变吧。我会锻炼自己做计划的能力,也会开始学习更快更好的做计划,而不再纠结于细节,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会问自己好的问题。我做的事情不再是零碎不成体系的,我知道它们的目的地是哪里,我也知道我现在在哪里。
让这样的模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