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_哪来的天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哪来的天才? > 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
Visada 哪来的天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0-27 17:10:14

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谜
1.0 核心内容
提出问题,伟大成就来自哪里?分析对伟大成就的不合理解释,并提出伟大成就来自刻意练习的核心理论。
1.1 提出伟大成就来自哪里的疑问
 是否来自努力工作?否定。
- 大部分人都努力认真,但大多数人只是做的不错,仅仅过得去而已。
- 努力工作可以让人更出色,但对一个人成为顶尖人士帮助不大。
 是否来自于经验?否定。
-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纯粹的经验有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并且不少人在多年后,并没有比开始时进步多少。“
- 法国INSEAD商学院和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提出的“经验困境”: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创造高效的成功。
 是否来自上帝赋予的天赋?否定。
- 天赋论与努力论相矛盾。
- 天赋论的本质特征,使伟大成就脱离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
- 天赋也成了在对自己表现不满时安慰自己的一个借口:“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1.2 提出本书的核心思想:伟大成就来自刻意练习
 成就最高者的天赋根本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 天赋的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 通常认为的伟大人士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智力或记忆力),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
 刻意练习是对伟大成就更合适、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 刻意练习不仅仅是练习,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 刻意练习有着不令人愉快的本质,十分困难。

第二章:被高估的天才
2.0 核心内容
        对天赋论的反驳。
2.1 关于音乐天才的案例
研究者研究了257名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把他们分成5个能力类别,最高为通过严格考试被录取的音乐学院学生(精英组),最低是至少学习某种乐器6个月但最终放弃的学生。
        数据1:研究者计算了精英组通过某个级别考试所需要练习的平均时间和其他组的,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没有显著的数据差异。 -- 达到5级水平,一般都需要1200小时的练习时间。
数据2:精英组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早到达同样等级,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每天练习的时间更多。-- 精英组的学生平均每天练习12小时,低级别组学生每天练习15分钟。
2.2 关于天赋的一些争论
 遗传现象的发现,使人认为天赋可能是遗传的。但遗传的发生是在宏观时间尺度上,动辙数千年,而成就的取得不过几十年的事。
 大部分研究表明:在开始高强度训练之前,很少有迹象表明这些人会有超常的成就。
 父母对孩子的早期影响、有意指引、环境营造等,使天赋论的基础岌岌可危。鉴于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很难说清是谁激发了谁。
2.3 对历史上天才案例的分析
 案例一:莫扎特,音乐天才,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演奏会
- 莫扎特的父亲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 莫扎特3岁时,父亲就对他进行高强度训练;
- 14岁时四首、16岁时三首小提琴协奏曲,都只是对巴赫的作品进行了重新编排;
- 公认的第一首杰作,是21岁时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此时已有18年极端艰辛的专家训练。
- 其手稿显示,经常进行修订,改写,显示其创作方式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 案例二:泰格伍兹(Tiger Woods),高尔夫
- 伍兹的父亲对高尔夫上瘾;
- 父亲在他7个月时就给他球杆,让他在球场上看几个小时的高尔夫;
- 2岁已定期和父亲在场地打球和练习;
- 4岁开始接受专业教练的训练;
- 19岁参加步行者杯(并未赢得比赛);
- 伍兹对于自己很早对高尔夫感兴趣的原因解释:“高尔夫对我来说,纯粹是我努力赶上一个我比任何人都要尊敬的人的方式,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 伍兹和他父亲都没有表示伍兹生来就具有高尔夫的天赋;
- 当问起伍兹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时,父亲和儿子都给出相同的回答:努力工作。
 案例三:商场天才
(1) 杰克韦尔奇
- 在他20 多岁的时候,也没表现出商业方面的特殊倾向;
- 他很聪明,成绩也很好,但是"没有人认为我将有辉煌的成就"。
(2) 比尔•盖茨
- 他年纪很小就开始痴迷电脑,在13 岁时写下人生第一个电脑程序。
- 很明显,盖茨的早期兴趣直接导致他创办微软公司,但他的故事里没有任何一件事显示他有非凡的能力。
- 那个时候的哈佛充斥着各种电脑狂人,他们都知道一个技术即将发生。
- 他的技术不可能是其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关键在于创办和经营一个大企业的种种能力。
(3) 约翰•洛克菲勒
- 他是一个穷苦、虔诚的男孩,工作努力,以严肃和成熟闻名。
- 据他最杰出的传记作家罗恩•切尔诺 (Ron Chemow) 的观察:"约翰在许多方面都容易被人忽视,他和其他男孩没有任何差别。“
- 许多熟人能回忆起来的,不过是年轻的约翰对成为富人的坚定信念。切尔诺写道:“洛克菲勒孩提时的梦想并非不同寻常,那个时期,成千上万的冲动男生都拥有这种梦想。”
- 最典型的评价来自辅导过年幼的洛克菲勒的女士,她回忆说:"我不记得约翰在什么事情上有过杰出表现,我只记得他做每件事都很努力,他话不多,但学习非常勤奋。"
(4) 大卫•奥格尔威 (David Ogi1vy) ,被公认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广告大师
- 他曾被哈佛牛津赶出校门;
- 在巴黎一个酒店厨房工作过,在苏格兰卖过如子,也在宾夕能尼亚州干过农活;
- 这些散工耗费了他职业生涯的前17 年;
- 没有任何证据预示他将创造广告界神话。
(5) 股神巴菲特
- 11岁在父亲的公司工作,开始接触投资,并买了第一只股票,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很小就对技资理财非常在行;
- 15岁开始经营,是一个狂热的“图表迷”;
- 当巴菲特积累了世界级的成就时,他已经30 多岁了,而这时他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已经勤奋工作20 多年了。

2.4结论
对商场巨人早期生活的考察得到的结论显示,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可辨认的天瑞,或者是任何他们将变成伟人的早期暗示。或者说,通常人们认为促使他们取得商业成就的因素,并不是他们所独有的。

第三章:你有多聪明
3.0 核心内容
智力和记忆力在伟大成就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伟大人物特殊能力的真相不是诸如智力、记忆力等一般能力,而是在长期练习中培养的“专业能力”。
3.1 关于记忆力的实验
(1) 标准记忆测试(数字广度测验):一个研究者以每秒1个字的速度随机读出一组数字,之后停顿20 秒,然后受试者重复自己听到的数字。这个试验中,一般人的记录是7~9个数字。但经过训练后,有人记住了82个。另一个人,则创下了102个的纪录。
本实验的意义:
- 普通人的一般能力,通过训练,能够达到不可想象的水平。
- 他们都没有达到极限的迹象,记忆力的提升,似乎是无限的。
(2) 国际象棋记忆测试:
- 先是按实际比赛中曾见到的20到25个固定棋局,5到10秒后让他们回忆棋局。业余选手只能放置4或5个,而高手能够回忆起每一个。
- 但是,当随机放置时,业余仍然是4或5个,而高手们,也仅仅放对了6或7个。
- 大块理论(Chunk theory)是对此的一个解释:对于新手,某个方块区的某个棋子就是一块;但大师们研究棋子多年,他们能记住的一块可以很大,涵盖了某个区域的棋子。这种差别就像字母和单词的区别。(来自第六章)
本实验说明:
- 棋类高手没有惊人的记忆力,他们所拥有的是记住实际中国际象棋位置的不可思议的能力。
- 记忆力是可以开发的。
3.2 智力和高成就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紧密
 智力不是销售中的王牌。
- 让老板给售货员分级,一般会把等级和智力挂钩,老板们认为超聪明的售货员真好。事实上,智力对预测售货员的销售额不起任何作用。
 IQ对赌马的胜率毫无用处。
 一些高段棋手的IQ在平均水平以下。
结论:
 智力目前主要用智商IQ这个概念来标志,而IQ没有包含我们重视的社会技能,如忠诚、忍耐力、智慧等。
 不管什么类型的IQ测试,都不能涵盖一个人认知领域的各种因素。
 成就与IQ的关系会随着他们对工作越来越擅长而变得越来越弱并可能最终完全消失。也即,对一个数年内只从事一项工作的人来说,IQ几乎完全不能预测其成就。
3.3 成功企业所寻求的人才的启示
 通用电气需要的4E人才:精力,激励员工的能力,坚毅,执行力
 西南航空对人才的要求:幽默感,使命感,能力,信心
 优秀的智力和记忆力不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关键性因素则是这些公司寻找的特性,如团队适应力、幽默感和自信心等。
 十年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格层面在一个人的生命进程中几乎没有变化。当然,这不一定限制一个人的成就,它或许仅仅限制一个人最擅长的某个领域。
3.4 总结
我们发现的不是什么因素让一些人优秀,相反,我们发现的是什么因素对优秀的人不起作用。
 它不是一种经验。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们,远没有达到他们所要达到的地步;在很多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数年之后反倒更糟。
 它不是特别的天生能力。这种令我们无限向往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必然成为卓越人士,拥有这种能力的也不一定获得高成就;没有它,也有人取得了高成就。
 它不是一般的智力、记忆力。记忆力可以开发出来。而智力上,拥有高成就的人未必都是高智力的人;而高智力的,有的甚至不能达到常人的水平。

第四章:一个更好的解释
4.0 核心内容
用橄榄球员赖斯和小提琴演奏的研究为例,说明了刻意练习的基本要求。
4.1 赖斯的成就
他在联赛中处于完全的统治地位。在总接球、总触底得位、总接收码保持的纪录比第二名的整体得分不是高出5%到10%,而是高出大约50%。
作为上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拼命奔跑且常常被围追堵截的全接手,难以想象可以持续打20多个赛季直到42岁,除了赖斯别无他人。
但赖斯在成为大学球员时,并不具备突出的速度。
4.2 赖斯的优秀来自何处
橄榄球领域里的每个人都会承认,赖斯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因为他在赛季中和赛季后,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地训练。他的优秀来自:
 苛刻的训练方式
- 一周六天内,每天上午他都要进行有助于心脏和血管活动的训练,在斜坡上奔跑5英里,跑十个极陡峭的40米斜坡;下午进行同样强度的举重训练。
- 有时其他队员想看看这些训练感觉如何而加入赖斯的训练,但很多人在训练还未结束时就感到非常痛苦。
 他花很少时间去比赛,进行比赛的时间还不到其橄榄球运动相关工作的1%。
 他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设计练习。
- 他不需凡事都做得很好,只要把某些特定的事情做得出色即可。
- 举重使他拥有巨大的力量;短距离跑提高了他的控制力,使他可以在对手毫不觉察的情况下迅速改变方向;上坡急跑锻炼了他爆发力和加速度;最重要的是他的耐力训练,这让他在第四回合优势尽显。
- 赖斯和他的教练很清楚需要什么来制造优势,他们集中于这些事情上,而不是那些貌似值得追求的目标,比如速度。
 这很艰苦
- 跑步跑到精疲力竭,举重举到肌肉酸痛,这并不好玩,但这些却是最重要的活动。
4.2 对小提琴演奏的研究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柏林对音乐进行的一项高度严密的研究。目的是找出为何某些小提琴演奏者的水平比其他人更高。
研究对象:三组测试对象分别为一般,较好,最好,都是20出头,性别组成也相似。
研究数据:
 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学习小提琴,大约在15岁时立志要成为音乐家。
 都花费了相同的时间进行与音乐有关的活动,每周51小时。
 但各组花费在单独练习的时间显著不同。最好、较好的两组平均每周单独练习24个小时,而一般的是9小时。
 “最好“,”较好“两组的小提琴手一般在上午晚些时候或下午早些时候进行练习,这事精神会相当饱满。而”一般“组多数在午后晚些时候练习,这个时候他们更疲倦。
 到18岁的时候,“最好“组小提琴手的平均学习总时间是7410小时,”较好“组是5301小时,”一般“组是3420小时。
4.3 其他方面的研究
 在对一个著名国际象棋棋手的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 (Herbert Simon) 和威廉•蔡斯 (William Chase) 提出了"十年规则":没有 10 年或更长时间的高度训练是不能成为高水平国际象棋选手的。
 甚至鲍比•菲舍尔 (Bobby Fischer) 也不能例外,当他16 岁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时候,他高度专注于学习国际象棋已经9 年
 其后在其他更多领域中,都验证了“十年规则”的存在:没有10年或更长时间的高度训练不能成为国际级选手。
 许多科学家和作家需要20 年或更长时间的专心努力,才能创造出伟大成果。
 并且,人们也注意到,达到所谓的“明确极限”后,不少人仍能保持长时间的进步。
4.4 结论
 事实是,“刻意练习”使这一切变得不同。
 无论他们是谁,无论对他们成就的解释多么复杂,他们总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卓越。
 专家和普通人的不同反映出:通过长时间的刻意努力,在特定领域内可显著提升表现水平。

第五章:刻意练习是什么,不是什么
5.0 核心内容
详述刻意练习的概念,提出在学习区学习,持续有效的反馈的重要性。
5.1 刻意练习的特征
刻意练习的概念由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和他的同事提出,具有以下特征:
 刻意练习通常是明确和有计划的,是为了提高绩效,并常常需要老师的帮助
- 在早期,如果没有老师或教练的帮助,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很难获得显著成就。
- 刻意练习要求人们首先清晰确定需要改善的元素,然后再集中练习去提升它们。
- 有效的练习必须精确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 确定学习区本身是不容易的,然后随着学习的变化而让自己持续待在学习区就更难了。
 刻意练习需要大量重复
- 刻意练习和我们大多数人平常的练习有两点区别。其一,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其二,重复的数量,高度重复是刻意练习和实践之间在最大不同。
- 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特德•威廉姆斯 (Ted Williams) 持续练习击打直到双手流血。
 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
- 这需要老师或教练的帮助。
- 如果看不到效果,你将不再进步,或者你不再在乎了。
 刻意练习极其耗费心神且枯燥乏味
- 刻意练习首先是专注和集中,不断寻求在动作和绩效上令人不满意的某些元素,然后尽最大努力改善它们,所以它让一个人的心智得到非常大的锻炼。
- 一天内练习4~5 小时应该是刻意练习的上限,每段练习只能持续60-90 分钟。例如,在柏林研究中,那些最好的小提琴愤奏者每天大约练习3 个半小时,分成2 到3 段完成。
- 刻意练习不是去做那些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而是去寻找那些不擅长的事情。我们去辨认一些自己觉得痛苦艰难却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的事情,然后不断重复这些事情。每次重复之后,我们都要强迫自己看到或让别人告知自己哪里没有做好,然后继续重复其中最痛苦和最艰难的部分。
- 你对刻意练习的意愿强烈与否,就能把你和其他人明显地区别开来。
5.2 刻意练习而取得成功的案例
案例一:波尔加三姐妹
 匈牙利教育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Laszlo Polgar),信奉“伟大人物是后天培育而非天生”的观点。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培养出了成为传奇的“波尔加三姐妹”。
 在父母的培养下,三姐妹年纪轻轻就都成了国际象棋大师。
 对她们没能夺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解释是,当她们20几岁时,都决定,她们的生活不只是国际象棋;而这个时候,正是未来的世界冠军拼命征战的时候。
 "我父亲坚信,固有天赋不算什么,成功来自 99% 的刻苦工作。我认同他。"更具体地说,波尔加姐妹的故事阐明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当积累到非凡程度肘,它就必会产生非凡的成就。
案例二:威尔玛•鲁道夫(Wilma Rudolph),小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走路蹒跚,但他获得了三枚奥运会田径金牌。
案例三:口齿不清的温斯顿•丘吉尔,经过多年高强度、极其严格的练习,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讲家。
5.3刻意练习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成功
 我们会受到时运和机遇的影响。
 刻意练习拥护者从不排除基因在成功中的角色,只是并没有看到与此相关的有力证据。
 通过持续练习,避开惯性,是成功人士总是变得更好的另一种说法,这也是顶尖人士能在其领域的最高水平停留很久的原因。
第六章:刻意练习如何起作用
6.0 核心内容
大量精心构建的刻意练习能够让杰出人士的感悟更多、知道更多和记住更多,以及这些能力是成就杰出事业的关键条件。但这不是刻意练习的唯一作用,它还能施加另外一种额外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加深刻的影响:它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头脑和身体的物理特性。
6.1 刻意练习对人体的改变
 刻意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多数人认为不能改变的特征。
- 运动员通过数年训练,改变的不仅仅是肌肉的尺寸,甚至还可以改变它们的结构,如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比率。
- 芭蕾舞演员比普通人更能让双脚向外张开,棒球技手在自己的关节硬化之前,通过大量练习,使投球手臂向后延伸得更远。
 甚至大脑也可以改变。
- 当小孩开始练习一种乐器时,他们的大脑皮层开始发生变化。大脑听到琴声和控制手指的区域开始掌管更多领地,越早开始学习音乐,效果越好。
- 大脑能力在年轻时变化最大,但并非就此结束。
- 在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平均2 年的严格训练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控制空间导航的大脑区域扩大了。
- 在这类变化中,特别重要的似乎是一种被称为髓鞘质物质的累积,它围绕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周围,越多作用越好。
6.2 关于髓鞘质(myelin) – 本部分内容取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 髓鞘质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 髓鞘质的重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普遍性,每个人都有髓鞘质,虽然小时候生长速度最快,但确实一辈子都在生长。二是通用性,髓鞘质的生长有利于所有类型的技能,包括智力类型和体力型。三是无形性,髓鞘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神奇的效果才能感受到。
 髓鞘质原则:
- 回路放电至关重要:髓鞘质只钟情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这钟情坚持重复。
- 髓鞘质无法逆转:一旦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也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
- 髓鞘质与年龄:30岁以前是人学习新技能的关键期,此后直到50岁,髓鞘质的损失速度快过生长的速度。这也为什么是绝大多数世界一流的高手自幼就进入该领域。
- 在刻意练习时,努力完成那些勉强可以完成的事情——技能回路也会越来越敏捷和准确。
第七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7.0 核心内容
如何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刻意练习,让自己表现更出色,进而做成伟大的事情。
7.1 刻意练习的三种模式
(1)音乐模式
在传统的古典音乐中,音乐家知道自己将要演奏的内容。音乐家伟大与否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表演能力。在商业活动中类似的情况,就是发言和演讲。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 分析演讲稿的文字,确定每个部分向听众传达的最主要意思一一激情、逻辑、引起观众共鸣幽默等一一然后在每一部分不断重复练习,努力用更有效的方越来表达那些关键意思。找到别人的视频演讲资料,从中分析、学习,特别留意其他演讲者是如何传达关键意思的。
 观看一个你认为非常好的演讲,并且对各方面做笔记,然后,在你已经忘记大部分内容的情况下,根据笔记写出表达同样观点的演讲辞,接着发表这个演讲并且记录下来,最后把自己的演讲录像和原来的相比较。
 一个和下属的评估任务:你知道自己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但挑战在于如何才能高效地将其传达出来。信息可以被拆分成小片,对每一小片进行意图分析,然后反复练习。
(2) 国际象棋模式
卓越的国际象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练习:学习最高级别棋手之间的真实比赛,由不同的情景来分类,开局、结局、进攻、防守和许多其他更为精确分类的实战模拟。这就是商业培训中的案例分析。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当面对一个问题时,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你将会怎么做?然后写下你的答案,并保存下来。切记,反馈对有效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把自己的"我将怎么做"的结答案,与那些本领域领先者的做法相比较,你将收获巨大。
(3) 体育模式
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分成两大类。 一种是体能训练,锻炼运动员的力量和体能,这在运动中是最有用的。第二种形式的训练是特殊技能的培养。
体能练习就意味着你的认知技巧和能力需要加强,例如在金融和会计师的工作中的基础数学能力,在工程行业的基础科学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基础语言能力。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 把那些旧课本和手册翻出来,温习你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更快、地使用它们。
 不断的回顾行业的经典之作,将收获明显。
7.2 工作中的练习
(1) 在工作以前
从制定目标开始。确定你今天将会做什么事情。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就是做好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那些最杰出人士往往制定最详细、最具技术导向的计划。他们精确思考如何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不是模糊思考。
(2) 在工作中
表现最杰出的人士在工作中运用的最重要的自我调节技能是自我观察。例如,普通的长跑运动员总是去想除了跑步之外的事情,因为它很痛苦,他们希望不去想这些事情。长跑好手则相反,他们强烈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他们数着自己的呼吸,数着自己的步伐,同时还要做一些其他必要的事情来保持自身的协调统一。
表现杰出的人士会仔细观察自己,监测自己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并且询问事情进展如何。杰出人士比普通人更加系统地认识自我,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在工作后
如果事后不做相应评估,我们在工作中的练习,也不会有任何作用。优秀人士评估自己更加详细和明确,就像他们制定目标和策略一样。优秀人士用他们正在努力达成的目标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有时候他们把自己的表现与自己的最好状态相比较,有时候则把自己与他们面对的、或期待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较。有时候他们把自己与这一领域所知的顶尖人士相比较。
7.3 加深你的知识
当增加你的行业知识肘,需要注意,你的目标并不是收集大量信息,你是在建立一个心智模型 (mental model) -- 一个你的大脑如何系统运作的画面。这是伟大成就者的决定性特征:在他们所在的领域,他们都有着高度发达、精细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的价值:
 心智模型形成思维框架,让你放置你日益增长的行业知识
 心智模型能帮助你把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区分开来
 更重要的是,一个心智模型能帮助你预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

第八章:在机构中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最佳企业如何运用杰出成就原则:
 明白到企业的每个人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更是为了得到发展和成长
 想方设法在工作岗位中培养领导者鼓励领导者积极参与自己的社区工作
 懂得老师和反馈的重要作用
 及早辨别有前途的员工
 人才发展最好通过激励,而不是通过权威
 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发展人才
 使领导力发展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第九章:创新致胜
9.0 核心内容
刻意练习和杰出成就原则的本质告诉我们,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知识越多越好。创新过程是漫长的,创新是长期积极的结果,并不排斥过去,相反严重依赖过去。
创新思维是和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一个人的承诺和动力……比我们通常猜想的程度更甚,创新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9.1 各种例证
众多多领域内的最伟大创新者,如商业、科学、绘画、音乐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之前,他们都花费了多年时间去做大量准备工作。
 一项研究从各个历史时期挑选出76位作曲家,研究他们什么时候创造第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品。在500多部作品中,只有三部是在他们创作生涯头10 年完成的,并且这三部作品都是在第8 年到第9 年完成的。
 在对131 个画家的类似研究中发现了同样的规律。画家们的准备期短一些,只有6 年,即使是毕加索这样公认的天才也如此。
 另一个涉及66 个诗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几个可以在10 年内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作品,但没有一个可以用少于5 年的时间。有55 个需要10 年或以上的时间。
9.2模范创建者(Exemplary Creator)
研究者回顾了7位伟大创新者的故事,把这些线索组合成一个综合人物,称为“模范创建者(EC),其特征是:
 到青春期或成年生活的早期为止,EC已经投入了10年时间去掌握自己的领域,并且接近行业的前沿。
 EC发现了一个问题领域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后,决心要征服那些未知领域。
 EC时时刻刻都在努力,对自己和他人提出难以想象的要求,不断提高标准。

第十章:青年时期的杰出成绩
 家庭环境对人的成就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积极正面的家庭环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一个人能更早开始发展。
 在科技领域,越是靠后,已经积累的知识越多,想要达到前沿,需要掌握的知识就比过去多很多。这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最小年龄不断升高的原因。因此,早早开始就更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
 一个充满激励和支持的环境可以让青少年比其他人更容易在高强度的学习上保持专注,这是刻意练习和高成就的核心。
 虽然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但刻苦、专注、设计良好的练习,能够尽可能长的维持技能。

第十一章:激情来自何处
11.0 核心内容
讲述有关伟大成就的根源,激情、环境、家庭、乘数效应、兴趣、能力差异等。
11.1 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
 众多领域的研究不断发现,富有创造力的成就和内在动力紧密相连。创造型人士专注于任务(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他们个人身上(解决这个问题会为我带来什么)。
 有一种特定的机制(可能是许多存在的机制之一)可以将内在动力和刻意训练的需求联系起来。这就是“心流”的概念:一个人完全沉浸于某项工作,时间仿佛缓慢下来,人的心情变得非常愉快,工作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这种兴奋状态来自这种挑战和个人能力正好相匹配。
 外部动力也不容忽视。推动人们的绝不仅仅是痴迷和乐趣。
- 沃森和克里克曾为揭开DNA结构而通宵达旦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和别的小组赛跑。
- 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时也是废寝忘食,他知道自己在和伊莉莎•格雷竞争。结果,贝尔因早到专利局几个小时而胜出。
 激情并没有伴随我们来到世界,正如那些高水平的技能那样,它也是后天发展出来的。
11.2 乘数效应
 乘数效应:起步时的微弱优势,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创造出巨大的优势。“能力的每一点增加,都会带来更好的环境;然后,更好的环境又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引发乘数效应的一个因素,遗传差异。
 比同龄人更早开始练习,也会推动乘数效应。
 在竞争较少的地方学习可增强乘数效应。
- 在关于年轻成就者的研究中,很多人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先在某个小地方成为当地名人,然后到一个大地方之后,就能发现周围有很多人至少和自己水平相当。但是此时,这些人已经培养了足够的动力继续前进。
11.3 杰出人士的父母的特质
 从孩子的幼年时期起,父母就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且慎重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 父母亲自示范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和榜样:先工作,后娱乐;必须承担义务,必须追求目标;追求卓越;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努力工作。
 孩子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父母会选择老师。
 除了选择正确的新老师,父母们还监测孩子们的练习,确保孩子有时间去练习。
 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力非常重要。对孩子太严厉,他们会生气,你必须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他是自愿参加这个活动的。作为父母,你必须让孩子们自由地去达成这些水平,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11.4 取决于你相信什么
 明确你真真正正想要的是什么
 因为刻意练习是一个巨大的投入。你要把生命的很多年时间完全投入到你的目标上面,只有想用非凡力量来达成这个目标的人,才能够做到。
 如果你相信,辛苦工作、精心设计,每天工作数小时,持续多年之后,你的成就必将大放异彩,那你至少有机会去付出努力,获得伟大成就。
 但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成就永远受限于你缺乏某个特定的天赋,或者缺乏在某个水平之上的你认为必要的能力,你就完全没有机会去付出努力并获得成就。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