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阅读的第2本书_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 2013年阅读的第2本书
Alina霖子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10 06:01:21

2013年阅读的第2本书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天才理论的书,起因是对‘一万小时’的练习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个理论产生了兴趣。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同时也开始实践自己梦想的10000小时。10年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小段,如果能坚持下去,一个人一生甚至可以成为五个领域的专家,想想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然而现实是,在20岁到30岁这十年,你学的东西、练习的技能、每天时间消耗在哪里,才是决定了你一辈子能产生的价值。因为这十年是一生中至为关键的十年,也是大多数人一生中负担最小、可以为自己而活的十年。
     有人称这本书为励志书,因为它的理论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天才的希望:只需要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科学依据:髓鞘质。
     髓鞘质是“一层成为磷脂膜的普通物质和一层厚厚的脂肪,像绝缘体胶布那样包裹着神经纤维,以防止静电脉冲外泄。” 中学时的生物课里神经元和突触的样子还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可见,髓鞘质就是包裹着神经纤维的一层绝缘物质。当人们在练习某项技能的时候,髓鞘质就会变厚,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研究发现,神经元和突触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心智现象:记忆、情绪、肌肉控制、感官知觉等等。但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学习复杂的技能需要如此长的时间。而作者提出的髓鞘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某项技能是怎样由生疏到熟练的。 “信号必须以合适的速度传输,在正确的时刻到达,而髓鞘质正是大脑控制传输速度的方法”,菲尔茨博士说:“突触的变化仍然是学习过程的关键,但髓鞘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 。训练中,沿着神经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髓鞘质化,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线路。 也就是说,人们在训练某项技能的时候,会在神经纤维上形成一条髓鞘质线路,随着精深练习的时间增长髓鞘质会变厚,因而人们的技能更加熟练和准确。技能训练锻炼的越多,使用得越自如。
    髓鞘质无法逆转,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 髓鞘质一直生长至30多岁,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轻松掌握新技能的关键时期。此后,髓鞘质继续生长,直至50岁,损失的速度将超过生长的速度,但人的一生都能够髓鞘质化。
    为什么母乳喂养婴儿的智商较高?为什么吃鱼会变聪明?因为母乳和鱼中都含有合成髓鞘质的脂肪酸。
    髓鞘质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 世界级技能。
    髓鞘质这个概念的确很有趣,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科学依据,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断地坚持练习可以让我们的技能越来越熟练精确,为什么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同时也让人们洞悉了成为天才的秘密。在任何领域想要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十多年时间专心致志的练习,十年一万小时法则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同一套基本生理机制获得,并且该生理机制有其生理极限,无人能幸免。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精深、激情、伯乐。

    “精深”练习是指朝着既定的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放慢节奏,不断犯错并加以改正。作者说,天才真正的特长在于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精深练习,甚至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们在练习。精深练习有点像在一间不熟悉的黑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会撞到家具;停下思考,再重新开始。动作缓慢还有点痛苦。你在这个房间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犯了很多错误,每次都会更深入一点,在大脑中画出房间的地图,直到能够在里面无障碍地快速走动。
    秘诀第一式:组块化。技能包括辨识重要组成元素,并把他们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框架的能力。心理学家们称这种组织能力为组块。
     策略:1,整体了解一项任务(花时间观察或倾听你想学的技能,以连贯的实体形式在脑中把技能具体化:模仿、技巧。)2,把整体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3,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结构(放慢练习,关注错误,提高精确度)。
    秘诀第二式:重复练习。投入更多的时间练习是有用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处于最佳位置。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精深练习是有普遍限制的,大约为3-5小时。
    秘诀第三式:尝试体会。最有效的练习时的感觉:注意力、连接、建立、完整的、警觉、关注、错误、重复、疲劳、边缘、唤醒。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

    “激情”的工作原理,是那些让我们意识到“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时刻。第一部分的精深告诉了我们该如何练习技能,但是要坚持练习需要时刻保持激情。
     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一个有趣的概念:哇塞效应(Holy Shit Effect, HSE)。是指当人才突然从天而降时,人们产生的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怀疑、崇拜、妒忌。哇塞效应是那种看到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却才华盖世时产生的感受。也许有时候产生的“激情”,就来源于这样的感受:嫉妒和不甘心。
    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分析一个班级孩子在音乐课上不同的进步。在开学的第一天,作者问孩子们会学多久,孩子们分别给出了短期承诺、中期承诺和长期承诺。结果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孩子表现得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好四倍。“进步不取决于任何可衡量的天赋或者性格,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每位新生就像一张白纸,但是他们对第一堂课所抱的念头,却可能比任何一位老师发挥的作用都大,也比任何强度的练习都重要。这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就是说一个人自己对学习某项技能的态度和目标,是决定他练习成果大小的关键。
    一个人为了日后能够取得令人期待的巨大收益,于是放弃眼前的舒适,这不是简单的一句“我想要X”,而是“因为我以后想要X,所以现在我最好像疯子一样去做Y”。激情是启动了一个信号:对未来的归属感。
    才能需要精深练习;精深练习需要充分的能量,即激励信号;某些信号会触发巨大能量的迸发。比如原始信号:排他性和稀缺性。就是说当一个人感觉一件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排他性),而且机会难得(稀缺性),他就会产生更大的激情去做。
    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艰苦的环境更能使人受到激励。语言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高动机语言并不能激励他人,反而会是他人退步。比如对一个学生说“你很聪明”和“你很努力”产生的效果就会截然相反,被称为聪明的学生会选择更简单的测试来维持他“聪明”的表现导致停滞不前,而被称为努力的学生会选择更难的挑战来证明自己的努力。
    
    “伯乐”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技能时的教练或老师。优秀的老师有四个优势:知识矩阵;洞察力;简明的指示;气质与诚信。他们的教授方法通常是:示范;讲解;指导简短且坚决,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让学习者参与并沉迷其中,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持学习的激情。
     如果我们学习某项技能没有“伯乐”也不用担心,不同的技巧需要不同的神经纤维链结构来控制肌肉。技能被分为“灵活性”和“非灵活性”。灵活性的技能,比如足球、写作、表演,更重在自我教学。由“尝试-失败-学习”这个模型建立灵活的神经回路,即要在脑中形成数千条回路,这样可以轻松找到一条回路绕过变化无常的障碍物。而“非灵活性”的技能,比如拉琴、体操、滑冰,需要建立一致性神经回路,更需要“伯乐”的指导,这些技能全靠扎实的技术基础,重现一场完美表演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总之,本书总结的观点就是,想要成为天才或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精深练习。用译者的一句话说:无他,唯手熟尔。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Alinalinzi。每周分享一篇读书笔记或书评,不定期分享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实用知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2013年阅读的第2本书”的回应

BigCharlie 2013-01-13 08:48:10

此书的标题,说明了一切。10000小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