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_尽管去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尽管去做 > 心如止水
kento 尽管去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06 00:06:20

心如止水

## 令我印象深刻的:
·心如止水
·两分钟原则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清空大脑(只保留下一步可执行行动)
·检查和回顾
·焦虑来源于缺乏规划
·日程表和具体行动的差别
·完全信赖的外部系统(目前我主要依赖evernote,第二大脑)
·自下而上(大事做于细,难事做于易)
## 我的心得:作者向读者传授做事的方法论,更是一种行事哲学。理儿是一个理儿,我们古人传递的是道(宏观抽象,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西方人比较实用细致,传递的是术(把大象关进冰箱的三步骤),由术及道,需在行动中用心揣摩。
目前个人管理以电子化和活页本为主,把作者介绍的工具和方法一一对应起来,依旧惊叹于作者的周密和细致。每每觉得他们(包括日本人写书好像也这样)考虑问题沉淀到最底层(落到每一个具体行动和想法、为何这么做)非常贴心,这不是罗嗦和废话,因为1.这其中自有它的逻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有理有据,使人心服口服,才能使人印象深刻。2.这也非常符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这一原则,任何事都得从最细微处着手。3.给读者以安全感、认同感、信赖感,可操作性极强,放下书本立即可执行。
此书良言颇多,读到时每每使我联想到自身问题(譬如我的拖延,焦虑,梳于行动)就摘录了一些语句,因为语音输入我就把这些话又读了一遍,反倒又加深了我的印象,就做了略微批注。
另外,据说翻译很差,我看的一个网友洋葱修订版,深深的感受到了网友的无私,好人有好报~

摘录及个人心得:
## 本书这套方法,完全基于两个主要目的:
1.搜集所有一切需要处理的事情(现在的,以后的,将来的。大的,晓得,或者不大不小的)把它们通通置入,一个脱离大脑的逻辑系统中
2.训练自己在接受任何“输入”(也就是接受任何任务)的前期就作出分析和计划,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一套可以立即执行的计划(自己相关的行动)。
本书的宗旨,它将告诉你如何才能回归“心如止水”的境界,把全部的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本书将对你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生活、工作的两个基本层面:
·我们要进行的行动Actions
·我们进行中的项目Projects(这些项目产生的行动)
## 由此产生的5大基本原则——即:
横向管理工作流程的5个阶段(这套方法的核心部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在工作时都将经历这5个阶段:
1.Collect我们收集一切(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
2.Process加工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预判和整理,整理出行动
3.Organize对这些行动要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4.Review以便我们回顾和检视这些行动
5.Do付诸实施,确定要执行的下一步行动
——用全新的行为模式:来运用技能,付诸行动
批注:技能和工具都能提高效率,但需要用行动去落实。

## 行动的提示信息可以分为两类:
1.需要在某一指定日期或时间里执行。
2.应该尽快完成。
而日程表所负责记录的就是第一类事情,所以日程表上只标注3种情况。
1.指定时间的行动
2.指定日期的行动
3.指定日期得到信息(如查询那天才发布的某信息)

## 制定行动方案的3个评估标准:
一、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Four-Criteria Model”
1.情景Context(场景,工具)
2.有多少时间 Time available
3.有多少精力Energy available
4.重要性Priority

二、评估每日工作的“三分类法Threefold Model”
1.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
2.处理突发事件
3.安排自己的工作

三、总体检视工作的“六级回顾法”
5万英尺+ :人生
4万英尺:3-5年的展望
3万英尺:1-2年的目标
2万英尺:责任范围
1万英尺:当前的项目/目标
跑道:目前的行动

# 一个完善的系统,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你建立的系统越完备,你就越信赖它;你越信赖它,你就越有坚持运行这个系统的内在动力。而 每周回顾 是保持系统完善性的关键步骤。

## 项目清单:
需 每周回顾
“项目”清单中,不应该包含项目执行的具体细节和方案,也不应该按照重要性、大小、紧急程度来进行排序——其实它就是一个包含了所有未完成任务的清单。
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你根本不用去理睬这个项目清单,每天占据你主要经历的是你的行动清单,以及突发的特殊任务。记住,你无法执行“项目”,你能够执行的是“行动”
“项目”清单意味着你可以凭借它来宏观控制各个项目的进度,并让你确认各个项目都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同时它也能让你对自己的工作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一个完整正确的,项目清单,是让你将视线从微观转至宏观的重要工具

## 下一步行动:
计划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归根到底就是决定如何分配和再分配各种资源,以推动工作的发展进程,这里要解答的问题是:下一步做什么?
这种与目标愿景紧密联系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正是“知识工作”的关键部分。根据以往经验,所谓“项目计划”其内容的90%是指开列出一个标明工作目标的清单,并且坚持不懈地控制每一项目标所需要采取的下一步行动。这种“跑道水平”的处理方法将促使你“真诚坦率”地面对一切:你是否在认真对待这件事,工作由谁负责,所有问题你都考虑清楚了吗?
如果一项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其下一步行动方案就必须予以落实。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感到一筹莫展,干脆问你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这件事情,你打算具体做些什么?你的回答可以解释你对于这项工作是否已经深思熟虑了,如果你现在还无法回答,这表明你在自然是计划法某一个前期阶段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我有种“强迫症”,在我的任何思考过程中,我都会同时考虑“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 基本要素
·针对当前各项工作的每一个行进中的环节,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计划过程中就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 “下一步行动”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显著地提高你推动事务发展的能力,同时增强你的自信心和前瞻能力。
这是一种“假设肯定assumed affirmation”的心理暗示。而这类暗示更能够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帮你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这比单纯重复“我是最棒的”“我非常有能力”“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效一千倍。
# 如果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就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来促成变化的发生,使其发生改善。如果情况不能改善,那就必定是为了更宏观大局而做出的牺牲或让步(这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抱怨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意为改善状况付出努力、承担风险,也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承认客观环境的不可变性。抱怨实际上就是自我认知缺失的一种表现。
批注:这段很精辟。抱怨是没有对自身,他人和环境有一个客观冷静的分析,是一种非理性的、不成熟的行为。
# 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外在条件。我不相信外在条件会决定一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那些勇于站出来寻找合适条件的人。如果找不到,他们就自己创造条件。-萧伯纳
# 当你开始着手处理事务的时候,你内心其实就已经相信你能够做到这一点,而这恰巧又进一步促成了事务的发展

## 两分钟原则:
对于任何任务,保留、跟踪、最后完成它所花费的时间,要比立刻完成它花费的时间更长——换句话说,任务处理存在一个提高效率极点。如果一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你去完成,那么就把它丢入垃圾桶;但只要这件事情是你早晚要做的,那就需要考虑的“效率”这个因素。

## 根据场景、工具组织行动的好处:
充分利用所处环境和拥有资源,将个人能力最有效的发挥出来,提高效率。
从一种工作状态离开(打断),进入另一种工作状态(或者纯粹出于懈怠而中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一般人预想的多得多,这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 如果资料纯粹是为了参考,那么,唯一的问题是它所承载的信息与耗费的时间和空间是否等值
# 对于大多数“材料”而言,它们是可以转化为项目或实际行动的。完全可以把“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转化为“建立定期运动的计划(项目)”或者“给某人打电话问关于私教的情况(实际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承诺就可以转化为项目和实际行动,之后,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方式纳入个人管理系统中了。
批注:抽象想法(空想)具象化、行动化,可执行

## 核查清单的题目列表参考:
个人主张(如有关价值观的个人陈述)
工作责任范畴(工作的职责范围)
旅行核查清单(旅行前要检查和完成的事情)
每周回顾(在每周回顾中要检查和更新的事情)
培训计划的组成要素(当推出某项计划时,一切需要处理的情况,从前期到后期)
客户
会议核查清单(准备召开一个会议时,所需要筹备的事情)
焦点区域(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生活/工作中的关键性人物(定期评估人际关系,以推动事态的发展,捕捉新的机遇)
组织系统图(需要管理和维持的输区域和关键性人物)
个人发展(应该定期评估的情况,以确保个人平衡与进步)
——慢慢的习惯接受各种核查清单,包括特殊的临时性的有永久性的核查清单。根据需要随时创建和删除核查清单
你建立自己的系统以及运用的技巧,应该能够帮助你更平凡,更轻松,更深层次的思考你面对的项目和情况

# 如果你的消极情绪来自于毁约,3种方法消除负面影响,拜托不良情绪:
1.不签订协议
2.完成协议
3.重新协商协议

# 学会更聪明的抑制烦恼:通过制定下一步行动来更聪明地平抑烦恼。当你确定了推动事物进程的下一个具体步骤时,就会有从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感觉。从本质上说,决定下一步行动不会是世界发生任何改变。然而,当你认识到你所关注的东西是一件可以完成的任务时,就会增强你的信心和方向感,让你有完成它的动力。如果你在“头脑大扫除”的过程中捕获了所有事务的话,现在就拿出那份清单,去决定某项内容的下一步行动吧!注意在此过程中你的精力的变化
批注:由于我的无知、短视、悲观、懒惰和缺乏自信,我做事总是预先设定我不可能完成它,结果可想而知。这极大的阻碍了我的行动。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才能全情投入。
# 无论问题多大,多严峻,你总可以向解决它们的方向迈出小小的一步,这就是以除掉那束手无策的感觉。行动起来吧!——乔治
# 在行动中保持领先的秘诀在于尽早开始行动。而尽早开始行动的秘诀在于,把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为易操作的小任务,然后立即实施其第一项内容。-马克吐温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行动,那么在现实和目标之间就留下了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断层

# 越是才智过人的人,越敏感,也越容易被自己的想象所感染
批注:有时,想象力(尤其是充满忧虑的消极想象)并非好事,他们引起恐惧和焦虑,阻碍行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停止消极的想象总是能够增强你的精力
# 我是一个年老的人,认识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未发生过。-马克吐温
# 焦虑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管理,以及缺少准备和行动不足所造成的。-戴维·凯克奇
# 让我们把超前的焦虑变成超前的思考和策划。-温斯顿·丘吉尔
# 焦虑和内疚并不是因为承担太多的工作而造成的,这是由于你撕毁了同自己的约定而导致后果
# 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不足的事情,都可能控制住你,事情往往如此。
# 谁不会拖延了呢?只有那些感觉迟钝的笨人(许三多式)才会一味的只知道接受,然后开始艰难的跋涉,完全不考虑事情搞砸的后果。而其他人则倾向于尽量推迟所有的事情
批注:三种境界:缺乏思考但行动——盲目(天真)的行动派;肤浅的思考(往往转为空想和忧虑)缺乏行动;思考和行动相辅相成。第一类人(只要不是走的太偏)能成事,因为实干精神。第三类人会做的出色,因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规律。最可悲的第二类人,行动配不上野心,转向忧郁和愤怒。
# “眼不见,心不烦”并不是真的心境坦然
# 如果我们对它不看,不想,不听,也许它们可以保持安静。(修订者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掩耳盗铃者)
批注:事情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解决,除非你起而做点儿什么。未来不会变好,甚至会变得更糟,如果你把主动权和虚妄的希冀交给时间和救世主的话。

# 回想一下,上一次你感觉工作高效时的情形。很可能你当时感觉自己完全能够控制一切,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
批注:专注时心无杂念,完全没有紧张和焦虑感。

# 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亨利.伯格森
批注:在思考问题时要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在行动中要动脑子。
# 我们需要把所有我们尽力管理的“材料”转化为可以付诸行动的事务。
# 事务极少由于时间匮乏而受阻。它们陷入困境,往往是由于未能判定行动而造成。
# 开始便是行动的一半。-希腊谚语
# 通过行动使自己感觉良好,要比等到感觉良好的时候再行动容易得多。
批注:每次我运动之前都会觉得“我好疲惫,懒得动”“我意志消沉啊”“我今天状态不对”“我吃多了,跑不动”“今天风大,天太冷”诸如此类,好像鲜有感觉身体精力充沛主动想要运动的时刻,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多想,脑中不要冒出任何托辞和借口,要让身体像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穿戴齐整,然后蹦哒起来,过一会儿就会感觉状态好很多,甚至庆幸自己动了起来。
# 仅仅怀有对前景的展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大胆的行动结合起来。仅仅靠双眼盯住阶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勇于跨上阶梯。-瓦茨拉夫.哈维尔。

# 通常,你大脑中盘踞问题的数量与其解决问题的效率成反比。
批注:念念不忘只是文艺青年的浪漫执念,别让它们干扰当下。把念念不忘之事存入外部系统,譬如我把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的图片和文章存入大象<念念不忘>的笔记本,回顾的话还会有激励作用。当下只实施眼前的行动
# 因为我早已对事物进行周密严谨的斟酌,而思考的结果都是单纯的、辅助执行的行动,所以我不会再次浪费时间来进行思考,否则就是徒劳无益的耗费创造力,徒增挫折和压力。
# 你没有理由两次产生同一想法,除非你对它情有独钟。
批注:貌似这个观点不适合对情有独钟之人?_(:3 」∠)_
#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各种工作和情况赶出你的大脑,但不要丢弃任何具有潜在价值的想法。
# 很多人终日里忙忙碌碌,大脑的存储空间早已不堪重负,他们时常感到心神不宁,坐卧不安,这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超负荷的精神负担无时无刻不在侵扰他们的注意力。
# 任何仅凭记忆力保存的事情,都将占用(比需要得到的)更多的关注。搜集所有未尽事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完全同等的重要性,恰恰是由于它们的重要性不同。任何没有收集到的事情(无论是否重要),都会一样的产生心理压力,消耗宝贵的精力
# 如果可以搜集到一切未尽事宜,你将感到无比轻松
# 什么时候你才能知道大脑中还有多少的剩余事情有待收集呢——只有当你完成全部收集时。即使你仅仅是迷迷糊糊地感觉好像还有些事情没有搜集到,你也无法判定已经搜集到的事情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不存在剩余资料呢?——当头脑中不在浮现出任何事件的提示信息。
# 这并不意味着大脑中空无一物。只要意识清醒,你的大脑肯定会专注在某一事物上。如果你每次将精力聚焦于某一天单独的事情上,没有一丝分心,那么你就是处于“心如止水”的境界了。
# 头脑中产生哪怕微乎其微的信息,也要辨别捕获下来,全面搜集,即时抓住,使之成为习惯。

# 每一个行动决策都是凭直觉做出的,问题在于,如何从希望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过渡到对它的正确性深信不疑。
批注:这就是这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任何时候为你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支持。你对自己行动的态度将从期望(hope)升级为信任(trust),由此将大大提高你的行动的速度和效力。

# 当你着手处理平凡琐事的时候,必须着眼于大局,这样一来,所有的烦琐小事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阿尔文.托夫勒
# 通常,作出一个艰难决策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到目的上来。
# 简单清楚的目标和原则可以激发复杂而机智的行动,复杂繁琐的规则和条例将导致简单而愚昧的行动。-霍克。
# 当你的大脑中产生了一个清晰的镜像,描绘出你所渴求的事物,并且专注于这个事物时,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帮助你捕获生活中的相关信息了。
# 没有经历也就没有经验。you won`t see how to do it until you see yourself doing it.
批注:最近的经历让我认识到 做过和没做过 云泥之别,无法自欺欺人把没做过的想象成做过的。说一万遍不如亲手实践一番。要勇于尝试,勇于迈出第一步,这样才会产生基于之前经验的自信。自信不来自于纯粹的心理建设,自信建立在以往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

# 通常,在你促使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以前,你需要首先在大脑中进行构思。
批注:设想积极的结果,展望前景。
# 展望前景的3个基本步骤:
1.超前预想工作情况。
2.想象“大获成功”的景象(暂时中止“是的,但是……”)
3.捕捉你想象中应该到位的各种特点,各个方面和品质。
批注:科比说:你做了抉择,誓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定要成功,那么成功不应令人意外,成功不应该让人觉得冲昏了头脑,或者料想不到。因为你长久以来预见这一刻,在脑中上演过好几遍,当那一刻真降临,仿佛理所当然,因为我早就做到了。

# 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途径是拥有许多的主意。-莱纳斯,波林
# 如果一项工作还徘徊在你的大脑中,你就需要进行更多的计划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下面要做什么,都不要忘记明确下一步的行动。养成这一好习惯,才能确保你轻松自如地控制局面。
# 你到底需要多翔实的计划?需要详细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简单的回答:只要能够让你的大脑摆脱项目的纠缠就足够了
# 你只要略微盘算一下,就知道这个事情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但是如果你不将它们写下来的话,他们就一直占用你的大脑,直到工作彻底结束之后,你的大脑才能真正放下这些负担
# 清扫大脑,把一切想法放到外在的可信任的系统中。要做到宁枉勿纵,千万别遗漏任何事情。就算记下了一个荒唐的想法,你也可以稍后再做定夺。你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可能是“保护臭氧层”,觉得你会继续想到“我要去买一些狗粮”,总之把他们通通的记下来
批注:我好喜欢这类细致的例子,没错,再怎么天马行动或者琐碎细微的事情,于自身来说,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被尊重

# 那些最不擅长利用时间的人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抱怨时间的缺乏
# 即使你状态不佳,也可以达到极高的办事效率
批注:精力程度决定做什么事

# 每当我在别人的工作篮中发现一个没有处理的备忘录,或者在他们在谈话中作出允诺却没有将允诺记录下来的时候,都会让我感到惊诧和疑惑。这些行为对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行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急着要处理呢,不能总是为团队中的这些漏洞烦心。
批注:智者寡言,智者亦重诺,那些随口一说的承诺、对未来的设想是幼稚和荒唐的。以后少说“我想要..”,真的想要,把它们列入”将来/念念不忘”的清单,通过一步步地行动去实现。
# 这就好比坐在一艘漏水的小船上,往船外淘水就会耗费你的大量精力,甚至让你根本无心划船。

# 结果和行动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当你对预期结果一清二楚时,才有可能找出恰当的行动。只要你知道要如何行动的时候,结果和现状才能联系起来。你可以、而且必须同时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我的好友史蒂文是大脑认知领域的一位专家,他有这样的观点:“生活中只存在两个问题:(1)你知道你想要达到目标,但你不知道如何达成它;(2)你不知道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这种说法是真实的(我认为是的)那么,也就只存在着两种解决方法:
·找到具体的办法(行动)
·找到你的目标(结果)
就可以从阴/阳/、右脑/左脑、破/立、或者其他类似的对立模型中进行分析。事实上,人类的发展的过程处处可以印证二元论和目的论:人们总是在尝试发现新的事物或现象;当我们发现的时候,我们也会尝试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解释它,或者由此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以帮助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发现。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旦你决定要改变某个事务的状态时,你就要问自己:“我现在如何才能促成它发生改变呢?”或者“我需要调用哪些资源来确保改变的发生呢?”(“下一个行动是什么?”)
你的生活和工作是由结果和行动所构成的。当你日复一日的以此为动力来组织管理一切事务时,这将成为习惯,融入你的血液,你看得更透彻、想得更深远,得到更多、效率更高。你,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设定目标、达到目标,不断的预想结果,付诸行动。
批注:这一大段,尤其是作者好友这个观点,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生活中只存在关于目标的两大问题——而一直以来,我所处的境地是:我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也知道我要如何去达成它,但我却没有实际行动!显然,这糟糕的第三个问题是负面向的,它使我变得优柔寡断,粘滞不前。要像切除肿瘤一样把它干掉。

# 最难做到的就是把远大的理想融入到平凡的日常活动中去。但其实两者在思维层面上的要求是相同的。
# GTD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特点是:将效果和效率结合在一起,给你生活的每个层次都带来改变。它会帮助你在思索“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给你灵感,也会帮你处理日常琐碎事务的时候得心应手。人们很对生活的两极给予同样的关注,而GTD给了你这个机会,并将它们联系了起来。
# 理想主义者认为,短期的问题无关紧要。愤世嫉俗的人相信,长期的目标没有什么了不起。而现实主义者认定,短期内已经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工作状况,决定了长期目标的实现。-Sidney·J·Harris
# 只有远大目标没有具体行动是白日做梦,只有具体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是无用的劳作,同时拥有目标和行动才是世界的希望。-英格半萨赛克斯教堂1730
批注:这些话都需要时常回顾警示自己

#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积极的状态,你必须将此方法持之以恒,尽管到目前为止,你很可能还没有养成习惯——把一切事情从你的大脑中理出去;每当事情出现在大脑中就做出决策,而不是拖到日后;回顾和更新包含了各种悬而未决问题的完整清单。
# 最后,这里有一些推动这一进程的小窍门:
·建立起个人组织管理的设施,安排整理你的工作台,准备几个工作篮,创建一个个人的归档系统,准备一个性能良好的计划手册,上面有完整的管理项目的清单。我还建议付出一些行动,来切实改善你的工作环境。挂些照片,准备好笔,清理杂物,重新布置工作环境。让自己有一个崭新的开端
·预留出一些时间,让你可以整理办公室中某一个完整的区域,然后是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把搜集到的一切纳入到你的系统当中,并采用GTD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置
·同别人分享你的书中得到的知识、你的实践经验以及感受(这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3-6个月,再回顾本书的内容,你会发现很多第一次阅读时漏掉的东西。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得到的会比第一次更多
·与推广GTD方法的人保持联系,参与他们的讨论和实践
请尽情享受生命!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