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脑子,按部就班_尽管去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尽管去做 > 清空脑子,按部就班
Pengker 尽管去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14 09:01:06

清空脑子,按部就班

去年底,刚好要做个时间管理软件的项目,接触到GTD,因为之前并没有看过这类书,总觉得励志的成分多,自己所依靠的日程表和笔记本也基本可以应付工作生活的需求,所以也没有仔细研究过。
看完项目回来买了这本书,开始看了点,但没深入实践,过了元旦,经过年终个人小结,发现还是需要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于是继续开始看GTD。这几天看着并用着doitim,感觉还是有效果的,虽然还没有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但也看到了这个系统建成的路径,不是那么遥远,也看到了这是一个可以逐步建立信任可依赖系统的可能。

最为感触的几点:
1、清空脑子。
因为经常忘事,甚至还闹过几次不大不小的尴尬“事故”,所以对记事提醒这档子事总有点揪心,甚至有一点点焦虑,在手机上、周台历上联合记事,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总还是有些事情会脱离二者构成的系统,令我不能十分的放心,时不时还是会担心焦虑一小下。
我想这还会源于对“未尽事宜”的收集不全面造成的,对手机记事本和周台历构筑的提醒系统不放心造成的。不放心就不能清空脑子,就还会有一根筋始终悬着,是不是还有什么事忘了,要命的一根筋。
在试用GTD的这段时间,感觉信任度在加强,在尽力充分收集“未尽事宜”的过程中,逐渐放松警惕,清空脑子。信任带来的依赖,可以带来令人愉悦的放松,希望可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来建立充分的信任。

2、“圣域”日程表。
以前的处理事务总是以每日待办为核心,经过GTD的学习和实践,发现的确需要降低每日待办的权重,只需要把“不得不”在某日做的事情列入每日待办或日程表,这是“圣域”!过多的事情列入日程表,会导致真正需要该日必办的事情拖延或质量降低,而没完成又顺延至下一天又给给自己造成“违约”的压力和不信任。所以,待办事宜非必要不得进入日程表。

除了进入日程表之外的事项,统统进入待办清单,多的话可以用情景、标签、项目等分类,少则不必,有时间就做。另,为减轻心理负担,非必做之事可暂列“将来也许”分类,做了是意外之得,应与嘉奖,不做也算正常,可以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的精神胜利法还是需要的。

3、按部就班,按流程办事
事务繁多,很多无从下手,或者瞄一眼就烦不愿下手开始。但很多事情是对事情本身的定义有误,是可执行性较差的表述,甚至是笼统的煤油执行性的表述,折旧会带来抗拒抵触,如果优化待办事宜的表述,或者降低标准和难度,增强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则会顺利的多。书中所给的思维导图很好地位待办事宜的处理提供了一个示范流程,用的不多,还有待实践考证,但总体认为可行。收集事项,判断下值不值得做,马上处理还是先搁置,自己做还是委托别人做,放入日程表还是翻入下一步行动。清晰可行。

4、多层次
应该说以上几点都是处理手头事情的要点,一旦摆脱了焦虑感,建立可信赖的系统,手头事情处理完毕,就可以着手开始做下一层级的事务,能够达到多高的层级,取决于能力,一步步一层层的待办事项就在那里,指引你向上。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清空脑子,按部就班”的回应

xmiangui 2013-06-25 20:35:13

写得很好,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也是这么几点:

清空脑子
断断续续花了我两个星期把能想到的扔进收集箱,但之后的感觉真好,对减轻焦虑很有用。

神圣不可侵犯的日程表
我以前一直很排斥基于日程的待办列表,觉得反而会加重我的焦虑。看了这本书后,我现在的日程表上每天只有1、2件事情,既不会多焦虑,又避免了真忘了的尴尬。

2分钟法则
改成了5分钟(估计不少人和我一样),虽然说不上神奇,但对抗拖延和焦虑还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