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拷问——工作的意义_米娅,快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米娅,快跑 > 自我的拷问——工作的意义
三个背影 米娅,快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11 12:02:01

自我的拷问——工作的意义

近期一连看了两本北大女写的职场小说——《第二份工作》以及《米娅快跑》。如果说《第二份工作》是实用性导向的授之以鱼,那么《米娅快跑》是更为重要的授之以渔。准确说来,这是本反职场的职场小说。阅读过程中自己也跟随着主人公不断思考,自己对于工作的质疑透过三位主人公的口表达出来,慢慢明确并清晰自己对于工作的态度。

“人怎么过一辈子才是重要的事,苦受苦熬到七老八十才退休,还有多少好事能等着你?工作室不得已的事,人生才重要。”——晓含。
这句话很刺中我。这是我初入职场时的想法。我自认不是职场女强人之类,一份工作一个兴趣才是生活。我宁愿选择一份轻松悠闲钱少的工作,也不想整天加班四处奔波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我喜欢看书画画逛逛展览,生活于我就该这么缓慢舒心。可是事实证明这样的自我认知是错误的。这样一份工作让我很痛苦,我每天都郁郁寡欢。

“休闲的要义是忙里偷闲。只有饿了的时候,饭才会特别香;只有当你渴的时候,水才会特别甜。而且好东西是要分享的,所有人都在上班,你一个人的悠闲生活其实也会很寂寞无聊。所以亦舒曾经在小说里写过:中环写字楼的年轻女职员几千块钱的工资,还得给自己买名牌套装,在写字间里受老板的气。但是不上班又干什么呢?难道每天逛街喝茶过一辈子么?”——米娅。
是的!这就是我在第一份工作体会到的!我的假期很多,可是我每次放假都没有人陪,周围所有人都在忙着上班。每次我们出来聚会朋友各自聊着工作我却仍像大学生一样理想主义的莫名其妙,我自己都觉着不妥。明明有那么多的空闲可供我做各种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我不开心。我没自己想象的那么自娱自乐,怀念集体生活和工作忙到死然后无限盼望假期的心情。一张一弛才有乐趣,整日闲晃只会无趣。

“我还不知道您是个那么主流的人。你要是生活在米国,一定念的是斯坦福,嫁给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律师,在《纽约时报》上登结婚启示,然后住在能看见中央公园的房子里……”米娅对苏揶揄到。
自己曾经也是主流价值观导向的人、也是功成名就导向的人,对于这样的评论再感慨不过。大学刷三观。进了大学之后自己的三观就被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西语文化给带跑了。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人根本不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独一无二就是全部的价值。揣着这份独一无二,然后自信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这样就是最好的。

“她是一个非常逻辑化的人,所有的行为都需要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我那天和他聊天的时候就感觉,她的目标是清晰的,但她的动力是模糊的,这个模糊的动力随时可能因为一个变故或者清晰化,或者消解掉。”吴寒对苏的评价。
一针见血。目标是清晰的,动力是模糊的。一旦遇到了变故就一下子崩盘。就像我当年质疑学西语学得累死累活的意义,质疑读语言类研究生的意义一样。学语言靠的是大量的实践和经验。闷头读课文背单词真的那么靠谱么。读个研究生还不如去外企里实战一圈来的有效,毕竟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够交流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现在对于外语学习者越来越宽容,甚至觉得带着本地口音的外语一样也很不错。语法更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尔。

幸福的前提是坦然,条件是能创造性地为别人真正的服务,而不是开发出大量虚假的需求,让人欲壑难填。——苏对晓含的话。
当年辅修新闻的时候最不喜欢的一门课便是广告学。我是物欲很低的人,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花钱买各种各样的零食糖果,如果是我的话,不论广告吹的天花乱坠,我都绝不会动心,因为我压根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市场营销就是用尽全力卖东西的过程。把烧饼说成熊掌,用各种手段引起消费者的占有欲望就是营销的本质。
学了新闻学之后对于传媒这个行当好感全无,因为欺骗性太强。文字镜头的边界就是真相的边界。可是天知道文字镜头都是那么有限的表达!转述者总是主观地选择自己愿意相信想要传播的观点和事实,但是这并不是真相!面子功夫尔。从此对新闻传媒的各种报道态度更为审慎。永远会有铺天盖地的报道,知或不知,无伤大雅,反正都是些真真假假的鸡毛蒜皮。
对于自己打从心底鄙视的行业,实在是找不出半点动力继续。

天知道我虽为职场新人,却乱七八糟心思一大堆。我对工作的期许只是快乐舒心有成长有期待。工作要做自己喜欢的有成就感的,是要像兴趣一样去享受的。

米娅说世界上有两种女人,一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种是一直在摸索寻找然后最终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的。如果你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你就是除了男人女人外的第三种人——糊涂人。我还年轻,不想给自己设限,还是想鼓起勇气摸摸索索一番,“想要的就是不确定性!我是不怕未来渺茫,就怕未来确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