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伴我成长_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 印象笔记伴我成长
郭郭2013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03 17:11:25

印象笔记伴我成长

近期读了李参老师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受益良多。这本书没有教你怎么去使用印象笔记,没有教你怎么注册、打开、建立笔记本、建立标签等等,这不是一本工具书,我的感觉就是李老师在向我们诉说她的生活,她的家庭、工作、学习,顺便教会我们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的知识,同时也向我们推荐了一个她在使用的一个好用的工具,即“印象笔记”,读这本书很轻松,也很感同身受,刚毕业不久,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都遇到过书中类似的问题,但是李老师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她是怎么做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想法,因此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改变,下面是我读书时候的几点所得,是和大家分享也权当自己的记录吧,文中使用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RIA拆书法”,源自拆书帮赵周老师,R是阅读时摘抄或拍照原文片段,I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A1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是以后我怎么应用。
1、建立自身的关注点
R:梳理任务时会发现有时候把所有的事情都猎取出来不是很容易,写着写着,就没有了思路,甚至是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当我们明确我们自己的角色和关注点时,我们就会发现,容易很多。
I:当我们在梳理工作和任务的时候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进,会容易的多。我们每天花固定的时间梳理和理清每天的工作,就可以省去很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犹豫抉择的时间。
A1:每天早上确定一天必须要做的工作,并基本上不去更换。确定前一天的时间日志。
       在碎片化得时间内记录随时能够想到的一些要做的事,就像一个大箱子,用来装每天的思考、创意、灵感以及想做的事情,将其作为第二天工作的一个参考。每天晚上有相应的总结,总结这一天工作的完成情况(1、有没有没完成的工作。2、为什么没完成。3、如何做来避免。),这一天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
       每周工作的计划,每周一完成,并对上周进行总结。(目前总结的不是非常到位,需要改进增加:1、某项工作未完成的原因。2、后期应该如何调整)
每天的工作计划应该围绕着周计划进行,确保周计划能够完成80%。
       每个月有相应的月度计划,周计划围绕着月计划进行,每个月需要进行月计划和月总结。
       每年有年度计划,年度计划除了部分不能修改外,应该可以每个月修正一次,以此来适应实际情况。
每个时间段的计划,都按照一定的维度来进行,健康维度、知识维度、专业维度、工作维度等。

2、捕捉大脑中的各类灵感
R:好的计划往往是从一个好的点子开始的,我们的大脑中的灵感就好比作曲家一闪而过的灵感,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当我们有好的灵感的时候一定要捕捉下来,任何好的想法都是从碎片的灵感开始的。
I:在坐车时,在工作时,我们的大脑中不断会有不同的灵感袭来,应该将他们及时的记录下来。可能有的灵感或者想法比较简单幼稚、有的在仔细的思考之后发现缺乏相应的可行性,但是哪怕只有一条可行,也是好的。
A1:充分运用“小米便签”和“EVERmemo”来进行灵感的捕捉,有想法随时写进去,然后每天保存到印象笔记中。记录下来的想法,每天运用工作的间隙时间进行回顾,反思。
A2:利用便签进行思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题思考,还有一种是碎片思考,主题思考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利用碎片零散的时间,进行思考,并记录。零散思考就是随意的记录想法。
比如作者关于《冲上云霄2》观看时有了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回顾使用。


3、使用印象笔记建立自己的书库
R:你可以通过印象笔记建立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在这里不仅有各类书籍的书摘,还有各种的读书笔记。我么可以摘取书中各种有用的部分。同时,也可以关注这本书的各类评论并且收录别人的观点。
I:首先建立自己的书库,把书分为两类(致用类和非致用类)两种,把阅读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深阅读是去阅读纸质书籍或者点子书籍,浅阅读是在微博微信新闻等刷各种文章消息)。
    致用类书籍:阅读之后进行拆书,并且将其中学到的进行实际,内化为自己的。
    非致用类(历史、人文等):进行阅读,形成自己良好的素养。做好相关的摘录和学习。
    深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读书,第二是拆书,第三是输出,能够将阅读的书中的观点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新的观点。
    浅阅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摘抄并加以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A1:对于阅读,分为主题阅读和素质阅读,主题阅读是建立一个目标,培养一种能力,而确立的阅读目标,比如希望提高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那么久大量阅读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水平。素质阅读是没有主题,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而进行的阅读。主题阅读应该承担20%,素质阅读应该80%。
A2:在阅读这方面,要求每周1到2本书,并在周末完成拆书。并纳入周计划之中。

4、聚焦关注领域,有目的的收集信息
R:学习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自我教育的途径也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你可以通过知乎、在线课程、TED、网易云课堂、维基百科等了解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是碎片化的,但是只要我们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知识架构,就能够时刻关注这些内容。
      当有了条理之后,再碎片的知识也可以梳理成系统。
I:主题(motif)学习。通过建立主题,了解该主题领域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以及知识体系,然后不断的丰富学习。
A1: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Onenote主题学习法,建立相应的主题,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充实。
A2;关注每个领域的达人,比如知识管理:彭小六。英语口语;恶喵的奶爸 习惯养成;战隼 社群;古典 拆书帮等

5、笔记本
随手携带一个笔记本,在任何场合都是一个高校的做法。将想到的,听到的,随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思维进行梳理的过程。一条笔记,只记录而不温习,那么这条笔记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6、怎样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书
R:读过一本书,制作书摘,写书评,这一系列工作结束之后,才算真真正正读过一本书。如果只是读书,而没有摘要和写作输出的部分,只能说完成了一部分。
I;读过一本书,首先是阅读,其次是将书中一些好的段落摘录下来,并记录自己的思考,最后需要有一篇完整的书评,去叙述告知这本书,就像是我是一个人,将这本书介绍给了别人,希望大家会喜欢一样。
A1;首先是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其次,阅读结束之后做一个思维导图,介绍整体的框架,并用拆书法,进行拆解。最后,写一篇书评(向大家介绍这本书,附上自己的观点、人物性格分析、延伸阅读)然后发在简书、微博、微信、豆瓣上。
A2;除了读书之外,电影、电视剧也可以这样。

7、人际关系管理
R;如果一个联系人长期和你没有内容上的互动,刚刚认识的朋友也会很快的冷掉,不会有继续深入交往的可能性,而老朋友也可能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价值的互动,而变得生疏或者沦为酒肉朋友,你所拥有的就不是人脉。
I:一个再好的朋友,缺乏长期的交流,之间也会变得生疏。不管是朋友还是家人,都是这样。
A1;人际关系管理非常重要。按照家人(直系、非直系)、朋友(知己、好朋友、一般朋友)、同事(现在同事、以前同事)、同学(小学、中学、大学)、点头之交五个维度,只建立有用的,若是基本无交流的可以不建立。
A2;在印象笔记之中建立。

8、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日志
R: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无论你是否注意,时间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冷冰冰的流逝。对我们来说,时间是看不见,也是摸不着的,我们不禁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很忙,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天结束之后,却发现没有多少的成果,因此,我们总是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我们我们战略上的偷懒。我们可以透过时间日志,发现我们那些浪费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I:建立时间日志,了解每天在哪个环节自己干了多少事,这些事是否有意义,是不是应该的。
A1:首先建立时间日志,其次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
A2: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并不是每天都要做,在你觉得你的效率比较低下,或者正在形成不好的习惯的时候可以采用。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加以改进,指导自己的行动。

9、印象笔记伴我成长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信息
书:《小强升职记》-邹鑫、《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0堂量子创意课》-李欣频、《达芬奇密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村上春树、《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藤麻理惠、《清单革命》、《晨间日记的奇迹》、《异类》、《番茄工作法图解》
APP;
工具:便利贴、OCR
其他:TTT、toastmaster演讲俱乐部、曼陀罗思考法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