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切的终极标准是幸福_死亡诗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死亡诗社 > 衡量一切的终极标准是幸福
富富要很嗨 死亡诗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10 13:09:54

衡量一切的终极标准是幸福

we are food for worms. we are only going to experience a limited number of springs, summers, and falls.
“they are not that different than any of you, are they? hope in their eyes just like yours. they believe themselves destined for wonderful things, just like many of you. Well, where are those smiles now, boys? what of the hope?” "one day, hard as it is to belive, each and everyone of us is going to stop breathing, turn cold and die."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What it demonstrates is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any of us to listen to our own voice or maintain our own beliefs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s.……there is a great need in all of us to be accpted,but you must trust what is unique or different about yourself,even if it is odd unpopular.As Frost said,'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上面是电影里的一些原话,很经典!看了豆瓣的几篇很不错的评论,自己有一些思考,整理整理就写下来,以作我对dead poet society的理解:

在梦想中追求自由,在生活中找寻诗意
这是中文译本的副标题,这也是本书或者电影(我只看过电影,不过大家都说电影比书更经典)的主旨之一,也是最促人深省之一。在梦想中,追求自由!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梦想,谁都会有梦想,人们大多憧憬着梦想本身的美好,却很少将美好赋予追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于是乎,有两种走错了方向的人:一是,空有梦想,每天做着白日梦,任随时间流淌,到最后,发现这一生自己都没有活过;另一种,将梦想的实现作为幸福,而忽略了路途的风景,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就如电影中学院的严格以及老师的呆板一样,慢慢地,磨掉了对生活的触角,成了下一个开枪自杀的父亲,到最后,仍然发现这一生自己都没有活过。后者错误地将目的地作为幸福,或者说把意义作为幸福,过分地追逐结果而放弃了过程的喜悦,丧失掉自己的自由,他们把山顶当作幸福的目的地,可是当他们到达山顶时,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享受到一丝的愉悦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多的山顶,于是乎,生命的状态就在一直不停的奋斗,不停地为了追逐自己心中下一个幸福目的,慢慢地,他们发现,即便真的到了山顶,他们开始疑惑了,我幸福吗?已经没有山顶可以供我攀登了,已经木有追求了,剩下的就是颓废与迷茫。这是整个社会在向我们灌输的东西,也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奋斗奋斗还是奋斗!这两种生活方式有错吗?当然没有错,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多元的。那么,这里引出了第二个关键词:自由,在我的理解,自由就是享受追逐梦想沿途的风景,提醒我们要享受过程;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认为,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一个快乐,一个意义,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幸福,这也就是自由与梦想的解释,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或许梦想本身就应该是自由的,它能在我们追逐的过程中,或者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享受实现梦想时同样的喜悦,这就是幸福,一个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Happier状态。自由,醒目地提醒我们,应当在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存在意义的梦想以及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所带来的快乐。梦想是什么?梦想应该是提醒或者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的!

教育
学校的传统教育、家长的蛮横教育、基廷老师的开放式教育,谁有谁劣,不可而知,但有一个问题,孩子们聚集在山洞,练着自己的诗,后来接着做出一系列荒诞好玩儿的事儿,这算是开拓或者说追逐自由吗?孩子们在山洞里竟然还带着女孩儿以及堂而皇之地在大会上电话的闹剧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或许这没有对与错,或许这仅仅代表孩子们的童真,一些懵懂,也从侧面折射了基廷老师缺乏少许的管制,缺乏对孩子们懵懂、年轻或者幼稚的一丝引导与关注,或者教育的最好的方式是三者的结合。再回过来说孩子们的闹剧,我认为,只要孩子们内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自由的热爱是深深藏在内心的,而不是浮躁与盲目的,那么,表面上呈现的东西或许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掩藏在内心的单纯想法并没有受无知、萌动的错误引导,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体会。

一群朋友
一群可爱的同学,一群可爱的朋友,一起玩儿过的傻事儿...
化作最美好的回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