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IT小小鸟_我是一只IT小小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Mr K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24 14:07:35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以下为转载
一年多前,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他从学校已经毕业半年有余,没找工作,一直呆在家游手好闲。当时电视正在播电视剧《奋斗》,看了半集我问我朋友,这片子有什么好看么?而我朋友则一面严肃的表情说“你不懂,这片子特励志,不是你这种90后理解得来的”,并表示,等看完这部电视剧以后,自己马上也要开始奋斗;我没想到这种流行电视剧居然有如此“功效”,实在令我有点将信将疑。
    
  一年后,我再次拜访这位朋友,他依旧是无业流民,每天过着:上网-看电视-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还时不时跟我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刚毕业就有奥迪A6开,老爸一给就是两百万,用的诺基亚8800,都怪我爸妈不努力呀。
    
  我听完,心中满是唏嘘,心想,你要是一年前真的开始努力奋斗,即便现在没有大富大贵,起码也不必落得这斯田地。
    
  同样地,适逢计算机专业成为最难就业专业,高校里有不知多少为仕途忧虑、对未来毫无概念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然后恰好这本书就出现了(这个时机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本畅销书),那些迷惘的学生肯定是迫不及待地订购了一本,然后读到书上那些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就如同我那位朋友看了励志电视剧一样——满腔的热血都被激发了,心中暗下目标,将来也要成为一只“小小鸟”,入主google,差一点的也要去个微软研究院什么的。
    
  可是当他们实践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行动起来是如此的难,少了老师的填鸭,任何事情都变得寸步难移了:什么c/c++、java一点不会(老师还没教会我呢),linux难用得要死(之前我都是用windows的),搭个web服务器居然不能点鼠标来设置(linux的编辑器连鼠标不能用,天哪!)。。。一次次尝试之后,他们开始受挫,几次失败之后,他们放弃了,心想,都怪这本书,害我一时激动白费了那么多努力,维持现状不就够了,拿到文凭不就行了,折腾那么多干嘛?
    
  励志形式的题材总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它们都把未来描绘得太美好了: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们,那些单纯而浮躁的年轻人们,一心只想着也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却对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知之甚少,甚至充耳不闻。
    
  很多深陷泥潭的人,他们从来不去思考自身的困境,却满心期待着通过一本两本书、一部两部电视剧,希望从中得到启发,让自己脱胎换骨,那无异是痴人说梦;
    
  即便你真的能排除思想上的障碍,将计划付诸行动,在过个程中,也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困难,挡住你前进的道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决不是一时意气就能坚持下来的。
    
  你要做的,不是看几本励志书、重温几部像《奋斗》那样的片子,或者跑到小组上问像“学c++该看什么书“之类的蠢问题,而是应该把你脑子中那点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赶跑,把你从小到大养成的无须思考、等待答案的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坏习惯改掉,然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开始做实事,这就够了。
    
  看到满版评论都在为这本书喝彩,看到不少朋友立志成为“小小鸟”,我忽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毫不客气的说,我想这里面大部分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会精神抖擞而去,垂头丧气而归。
  
  前几天一个刚大一的朋友问我一道很简单的c语言题目,我告诉他思路,说这道题用bit operator来做,他说不会,让我直接给答案,我希望他自己做出来,就跟他说我也不会你自己做,拉拉扯扯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从网上搜出了一个答案交给老师。
  
  据他说,他们班上大部分人都是那么干的(每当老师从背后经过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我对这群同年人有点失望,觉得学习不应该这样得过且过,随即又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选择其实无能为力;
  
  开个玩笑,假如给我朋友那班的大一新生全部发一本《小小鸟》,他们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编程课吗?我想未必,因为他们本身都不愿意努力,我们对他指手划脚、好言相劝,又有什么用呢?
  
  --------
  
  (1)最后,关于总有人质疑我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我郑重地再回复一遍(看清楚咯):我看了其中的几章——因为我比较孤陋寡闻,只对其中我听说过的几个人感兴趣了;至于说我看得不够仔细的,我个人觉得任何一本书如果读了三章还抓不住中心思想,那再看三章也是白费时间,难道真要像红宝书那样人手一本、日夜背诵才算看仔细了、看懂了?别闹了,洗洗睡吧。
曾经一直用的学习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于是,他开始思考,并开始反思这种学习方法。他反思的那段中有几句很值得我借鉴的,整理整理,大致有下面几点,“看书的时候,多想想作者在说什么,想想作者的表述是否合理,并且勤于反思,对作者的表述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这段中,多思、多想、多质疑,是其中的精华。以作者的视角和思路,去体会作者的思路,并从中挖掘他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内容,改进他说出来但没有说完整的部分,并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并以作者的角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的读书,才可能读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不断的读书和思考才能达到。


当刘帅进入清华后,他发现自己曾经一直用的学习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于是,他开始思考,并开始反思这种学习方法。他反思的那段中有几句很值得我借鉴的,整理整理,大致有下面几点,“看书的时候,多想想作者在说什么,想想作者的表述是否合理,并且勤于反思,对作者的表述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用了这样一个办法学习——把《Thinking in Java》上所有的程序自己动手敲了一遍。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基本上Java的方方面面,我也了然于胸了”。这是一个笨办法,但也是最基本的办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总会忽视最基本的方法,想给自己的学习找个窍门,找条捷径,想让自己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当我们一时半会没有找到这条捷径时,我们却不愿去尝试这条“最笨”的方法。孰不知,这样的办法,才是最容易把知识学习到手的。
  
  要分享的徐宥的第二条学习经验是,“注意整理自己的既得知识”。在他看来,不断的总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比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更重要。不注意整理自己既得知识,总会有一种不够踏实、不够深入的感觉,永远只会事倍功半。当我读到他的这点时,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平时只是在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学习,很少去静下心来整理总结自己读过的、看过的,时间长了稍早看过的东西也都还给了原作者,还给了文章的主人,而留给自己的的确微乎其微。如果能够每学习一段时间,便将自己这段时间学习的东西进行整理总结,既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复习,到了以后,把自己之前总结的东西拿出来,也会起到很好的“温故”的效果。
其中有一句是他在给讲课时候的感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他看来,只让学生知道了怎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总会有些“犹犹豫豫”,要么是懒于思考,要么是觉得有一个结果就足够了。其实,只有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做到站得更高,才能更宏观的,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时候只是知道了个结果,知道了个方法,却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是这样,别人是怎么想到的。多去深入的想一想其中的角度和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解决。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