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和目标_我是一只IT小小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 名校和目标
feynman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4-14 22:04:41

名校和目标

       这本书本来买了很久,也看了很久,只是最近才在豆瓣上添加上去。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小小鸟》编辑白爱萍老师发豆邮让我写个书评,作为一个无名小卒,真是诚惶诚恐。不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博文视点对读者和策划书籍的重视,就凭这点,以后也会力挺博文视点出的书的!
    
    看完这本书,有两个感觉:一个是大部分牛人都出身于名校,其中不乏北大、南大、浙大等高校,出身普通学校则要少上很多;还有一个就是,这些“小小鸟”们大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如刘未鹏、徐宥等在大一大二就已经明确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明确自己的喜好,也有人通过了本科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寻找,但最终终能明确自己的目标。

    关于第一点:出身名校。
    我是出身普通本科学校,现在在一985学校读研。这点我感触颇深,普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贪玩心确实要重一些,而且在对待学业上总是有种应付或者逃避的心态,这就导致了在大学四年里普通学校大部分学生跟名校学生有了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出现这本书中IT牛人多出身名校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我也是出身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校,也曾经在大学里堕落了两三年。我并没有歧视普通学校的学生,因为那也代表歧视我自己。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要称为这本书中的“小小鸟”那样的人物,那你就需要付出书中牛人所付出的努力;而如果你本科学校不是很好的话,那就需要你有更好的自制力来控制自己去好好学习,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关于第二点:明确目标。
    这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去找任何一本励志书,书中都会不厌其烦的教导你如何确定目标,坚持目标。而在这本书中,这一点又不止一次得到了验证。刘未鹏、徐宥暂且不提。其中有一个女生也让我印象颇为深刻,名字应该是张弦。她在本科曾经就试图换专业学心理学,后来发现不适合自己便放弃了;在大四的时候决定要跨专业考IT。。。这是一个一直在寻找自己理想的一个女生,她敢做敢为,知道自己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并坚持走了下去。
    我不想去评价别人的成败,也无从判定别人的正误,但我知道这些选择都让他们现在走在自己要走的路上,而不是走别人的路。这点,让我极为尊重。
    在《小小鸟》上看到一篇书评,说:我希望你们在进入大学的最初,就学会思考,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考,是为了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是为了有更智慧的选择。当一切趋于明朗,我们就可以像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讲的一样,用我们已开启的心智,与时间为友,获得更自然的成功。 (icebefore青)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不论是在进入大学还是离开大学,是学习还是工作,你都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不要失去自我,否则,你只是别人的复制体。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你自然会动力十足的去为之奋斗,而现在的颓废无聊一定会被撇在脑后的。

    ms书评应该评书。。所以就评价一下这本书吧。。
    书主要讲了许多it人的历程,这样在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给了我们许多参照。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如果我们不能经历,那么通过看书来得知行内牛人的历程,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建议。
     其次,书中也给出了不少牛人自己的书架,大家大可以参照来丰富自己的读书计划。牛人筛选,必属精品。
     说一些杂碎的东西:感觉书制作还是不错,简洁美观,比较能够吸引我的眼球。纸张质量也很好。瑕疵是有的地方还是有错别字,给人印象不好。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名校和目标”的回应

叶卡 2010-05-04 16:21:58

你的谦虚、认真值得我好好学习,也非常感谢你:)

feynman 2010-05-03 23:14:04

非常感谢周老师的回复,能得到周老师的正面评价是相当的hp啊,哈哈。。。。

周老师的回复是早就看到了,不过想想自己如果不细致去看看书便在一旁唧唧歪歪实在是对不起周老师。。

刚才看书更细致一些果然找到了燕山大学作者在北大读研。。汗。。

嗯,我赞同考上名校的学生会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看书细致。。这可能也是我现在比那些书中的小小鸟还要小的原因吧。。

其实,我现在在想,一味的纠结于“名校效应”是不是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了学校。学校是外因,自我是内因,显然内因对人的影响要起到主要作用,外因只能起辅助作用。

当认识到自己与牛人的差距的时候,我应该更注重于如何去弥补这方面的差距,而不是过分纠结在其他方面。

那就从看书细致上慢慢补起吧。。

再次感谢周老师的指点,感觉收益颇深。

叶卡 2010-04-30 07:44:58

谢谢你的回复。若看书能看得更细致一些,就会知道“燕山大学的作者说自己来北京读研,但没有说哪个学校”这句话有问题,在书里你应该能找到答案。

名校学生,看书细致的人的比例会高于非名校的学生,因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能考上名校。

不过,我觉得,你的回复已经比书评要更细致了,你应该是一个能逐步改变自己,让自己做事一步步更认真的人。

feynman 2010-04-29 02:03:38

再看叶卡老师的回复时,突然发现“笼统一说是不够的”这句话。。但愿不被bs才好。。

feynman 2010-04-29 01:54:37

to 叶卡:
    2.关于名校
    叶卡老师很细心,能把这些人的“本科”院校一一列出并分类。这点我相当佩服。
    
    不过我认为,看一个人受到哪个学校(本科院校还是读研院校)的影响应该根据学校对他影响的大小来决定吧。
    
     叶卡老师应该可以注意到,在这些作者中应该是相当多的人数选择了读研。而读研的学校都有哪些呢?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南京大学、中科院(这三个学校的人数比较多)等。这三所学校或研究院应该可以算的上是名牌了吧。而在这些名牌中读研的经历给这些“小小鸟”们带来的提升也是很明显的,不然大家可以设想如唐雅薇、张弦等本科毕业便工作的话,是很难进入it行业,更不用说有着现在的成就的。
    
  
   我们再来看看没有读研的同学的毕业学校。书中的前两位作者本科学校确实很普通,一个是二本学校的一本专业,一个是普通学校。对于他们有着现在的成就,我是相当的佩服,因为有着亲身体会,在一个颓废的大环境中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持续努力是非常困难的。相信书中第二位作者居振梁跟我会有同样的感受,自己身边的同学大多数只是想着玩,并没有真正想去学知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南京工业大学比上面两位作者的学校要好上不少,当然也不能算上是名牌,尽管南京工业大学的实力不可小觑。出身燕山大学的作者说自己来北京读研,但没有说哪个学校。应该还有几位,但印象不深,不能一一举出。
  
    
  我并不是鼓吹“名校出身、必属精品”,名校也是有不少人是混过了大学四年。只不过名校的学生跟普通学校的学生确实存在差距。借用我考研时一个老师说过的话“我不是歧视差学校的学生,但根据概率统计,差学校的学生一般不如好学校的学生”,当时听着并不爽,因为我也是差学校的学生,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名校效应”是绝对的吗?
    否也。如果“名校效应”绝对,那么就不会有马云等人的存在了。所以外界因素会影响你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影响很大,但是你总有机会去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如果说你不具备名校的环境,那么就去创造吧。

feynman 2010-04-29 00:20:37

to 叶卡:
  能得到叶卡老师的回复,不胜感激。。
  关于您几个不同的意见,我一一回复:
  1.关于明确目标
  我承认这点我受了老套励志书“成功必须目标明确”的影响,说的过于牵强。
  
   其实我们很难预知未来的事情。即使成功如李笑来老师者在刚毕业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去新东方当英语老师,那么刘未鹏、徐宥在大一大二没有长远的明确的目标也是人之常情的。
  
   那么是不是刘未鹏、徐宥在大一大二就没有明确目标呢?当然不能这么说。
  
   先从刘未鹏说起,刘未鹏在大三刚开始的时候就转投软院,那么可以说明他在大一大二时期已经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了思考。或许不能说他一定明确了自己一生的目标,但他一定知道自己在大学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也就是他和一般同学的差距吧。
   我们再来看看徐宥。他因数学竞赛一等奖选择了数学系,但当他进入数学系之后发现自己更喜欢计算机书和编程书,而这种爱好也是他能在大学四年可以看完TP312大部分书的原因。当然,我们不可以说徐宥是个目标明确的人,因为他在大四的时候选择了考研、工作、出国三条道路,而且最后“误打误撞”的出了国。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到徐宥在学习上目标明确,他知道自己“即使不听讲,也不能浪费时间”,知道自己应该有三个理念,知道自己要看完TP312的书。这应该是他和普通同学不一样的原因吧。
  
所以说目标明确这点说的很笼统,自认是有很大漏洞。
我现在不完全的想法是: it小小鸟们应该明确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给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随着经验的增长去修正他们的目标。

  关于错别字:这个。。我记得当时看书的时候是注意到了。。不过现在书不在手边。。所以也没有办法找到具体位置。。

叶卡 2010-04-28 04:21:56

另,不知你说的“名校”的概念是什么。这本书里,有相当一部分读者的本科是很普通的大学毕业的,如:江苏常熟理工学院,燕山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6所)

另有一批作者毕业的本科院校是211工程中的学校,但也不是通常人们嘴上讲的名校,比如: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3所)

再才是重点理工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理工大学。(5所)

最后,有三位同学本科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所)

所以,笼统一说是不够的,认真做一下数据归类,就会发现事情可能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叶卡 2010-04-28 04:12:02

若仔细看看,可发现刘未鹏、徐宥等在大一大二也还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

能把你发现的错别字告诉我们吗?我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

谢谢你的书评。

feynman 2010-04-15 11:50:44

你可以这么想。。

逆风 2010-04-15 10:01:23

你是给我看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