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看不见的“十字路口”
——读拿破仑•希尔《心静的力量》
文/斯索以
我最早接触的成功学大师是希尔,并非卡耐基。高中时代,一个偶然的因素让我读到拿破仑•希尔的作品,并对他的个人成功学提起了兴趣。希尔对一个人源自内心的热情、自信等品质的看重和推崇,给我以极深的印象,他总能以恰到好处的叙述节奏和令人信服的口吻,引导你挖掘内在的潜力,且尤其擅于让你发掘自我的禀赋,帮你走出迷惑与困顿,助你燃起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希尔一生所探寻的成功学,不仅仅是教会无数人成功的秘诀,或走向事业坦途的捷径,他更看重的是人自身所发挥的价值,试图找到能够推动人一生发展的那股隐形力量,因为“除了金钱上的成功外,我们还想要免于恐惧、紧张的压力,自找的疾病、忧虑和不幸”,要寻求内心的平静,收获更高层次的富足圆满。因而,《心静的力量》这本书所重点关注的,不止致富的法门,更有如何抵达内心的平静。这种“内心的平静”是兼具了“宁静与活力”的,“或者不妨说是在宁静的基础上才得以展现人生的活力”。正因获得了这种神奇的力量,希尔自称八十岁时的自己,“人生依旧完满而热忱”——“我拥有的肯定够多了,但对成就的悸动并没有因此消退”。他总如他书中所描述的那般从容和自信。这种生命状态,是那些一辈子在“贫穷 无知 漠视 绝望 恐惧”等“五种罪恶”里纠缠的人无法相比的。
内心的平静,首先意味着能活出本真的自己,能清晰地解剖和认识自己内心的渴望,免于怯懦、恐惧、退缩,获得心灵的自足和自由。我认为这是希尔成功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他坚信,“人生来就是为了完全保有自我而活”,“不管是谁创造了人类,他都让这种奇妙的生物拥有了其他任何生物所无法共享的东西,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内心”。而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则有助于我们摆脱那些不必要的、自找的恐惧的折磨。在希尔看来,信心是治愈恐惧的一剂良药,能够推动内心运作无碍,让有益的欲望成真。
内心的平静,也有赖于正面、积极的情绪和信念的涌注。希尔以有些夸大的笔触强调了“相信”这种品质——“相信的力量里存在着至高的秘诀”,是开启基本内心力量的钥匙,可以将心中的概念化为生动的现实。因为,“相信”是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所创造出来的,它会变成你的一部分”。无论是希尔还是卡耐基,他们对于建立一个人的自我信念、培育积极情绪的强调,都是如出一辙的。“相信”就像一颗深藏于心的神奇的种子,你浇灌它以同样精纯的力量,它就会生根、发芽、枝蔓横生……“对于相信的力量,没有人知道极限在哪里”,这也许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人的内心如今正在改造人性和人所居住的世界。”早在几十年前,希尔便如此写道。几十年后的中国,正经历着成功学泛滥的景象,与希尔在书的“前言”中所叮嘱的——追求成功要坚持“止于至善”——所不同的是,人们多执著于“方与圆”的人际之术,推崇“厚黑学”的谋事之道,却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内心的圆满。这种成功学看似给人指明了捷径,实际上将人引向的那个“终点”,仍是一个看不见的“十字路口”。因而,此时获得“心静的力量”才愈发地可贵。
2016.7.11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