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读100本书,大概是很多人喜欢在年初制定的计划吧。
90%的人完不成,10%的人完成了,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现在,信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加,《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总和;据统计,微信用户平均每人关注的公众号是27个,如果这27个号每天都是每天推送一篇2000字的文章,那一个用户每天单从微信端的阅读量就相当于十分之一部《红楼梦》了。
经典的书籍是被整理好的系统化知识,而在信息时代不断膨胀出的新知识,还没来得及被整理好,第一手的知识大量存在于活生生的人的脑中,存在于各种事实案例中,存在于人们在网上留下的痕迹中……
于是,也有很多厉害的大咖持反对读书的观点。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呢?读,还是不读?
最近,读了一本韩国作家二志成、郑会一的作品《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读来很轻松,你可能觉得比起《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著作来说弱爆了,然而它帮我理清了到底要不要读书这个疑问。
结论是:
如果你缺乏阅读习惯,毕业以后就再也不愿意碰书了,那你必须要从读书开始训练自己,直到让读书的习惯成为一日三餐那么自然。
如果你读了很多书,却觉得好像没什么长进,那么你需要做的是,重新梳理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找到问题,有针对性地重新选择阅读的书籍。
如果你已经在你的专业领域博览群书了,那么你才需要先放下书本,用分享的方式把知识串起来,真正变成自己的,并加强“向人学习”的训练。
你看看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人热情充满行动力,有人老实可靠……有着种种优点,可是他们总是说话杂乱无章,做事不知深浅,在工作中很难站在全局考虑问题……
这些,可能都是缺乏读书基础造成的。
读书是基础,就像是过河一定要从眼前的第一块石头搬起。
你可能是个聪明人,但没有经过1年读100本书的训练,你会注意力不集中,耐力不够,缺乏主动性,难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学习,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
无论你是从事什么工作,只要需要表达,需要沟通,那么每天读书就像是运动员必须每天训练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尽管今天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但是,
头脑中有一个书柜的人,和头脑中有一个图书馆的人,一定是不同的。
第1阶:如果你一毕业就再也不愿意碰书本了
先尝试100天读33本
100天读33本书,也就是3天读一本,直到读书像吃饭一样自然。
必须每天培养读书的习惯,为真正的读书学习打基础,搭桥、盖楼,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这些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
为了在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读什么书都可以,你会从中慢慢找到自己要探索的领域。
你不逼自己去实践,你不会知道自己能有多快,你不会知道有那么多阅读的方法和提升效率的方法,你也不会知道生活中隐藏着那么多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打个比方:每天早起10分钟,晚睡10分钟,上班早到10分钟,晚走10分钟……一天1小时不就多出来了吗?
第2阶:如果你早就习惯了每天读点什么
1年读100本与你的业务有关的书
如果单纯把读书当做兴趣,那么是和看电视、玩游戏没什么两样的。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持续的乱读书对你来说,意义已经不大。思想的深度,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
比如:做到行业第一。
那么你需要用1年的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
某个特定领域成功人士写的一本书,一般来说,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读完100本,就是修炼了3000年的功力。
如何操作呢?
1、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的经典读物
2、一周读两本
3、做标记,记下自己的想法
4、重要的内容抄录或录音,反复消化吸收
5、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第3阶:如果你已经读了几千本书,
却觉得人生还是那个样
请把通过读书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
到了这个阶段,我相信你是一个天生喜欢读书的人。
可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读书可能成了你的枷锁?可能对你来说,读书是一件太舒服的事了,你迟迟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所以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赶脚有木有?
要接受无止境的变化和成长的挑战,总是活在安逸的环境里,就像翅膀退化的鸟一样永远飞不起来了。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通过读书学习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
比如你可以开公众号把系统化的笔记(不能是摘抄)发出来分享,开个播客讲讲课……
当你真正开始输出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所有的输入,没有白费。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再需要补充新的知识,最好是先跟人学,再跟事学,再上网找资料,最后一步,再考虑读什么书。
工作与读书发生冲突,怎么办?
你知道红皇后效应吗?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不要再犹豫是选工作,还是选读书。
当然是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更加勤奋读书!!!!
用双倍的速度去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