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技艺同时学习,可以相互解码_学习之道(第2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学习之道(第2版) > 两种技艺同时学习,可以相互解码
海良 学习之道(第2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20 19:02:50

两种技艺同时学习,可以相互解码

同《一万小时理论》一样,本书偏重于涉及的身体的、体育技艺类的学习。

象棋和太极两种技艺风马牛不相及,同属技艺,外表看来就像两个不同的枝桠,实质却是由同一个主干长出的,都有共同的树木脉络。“术”虽不同,但在每种“术”或“技艺”背后蕴含的“道”或着说“脉络”却是互通的、可以对照补充的。正如作者在开篇引言所说“从表面看,太极和象棋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我的意识中,它们逐渐合二为一了。我开始把自己对象棋的看法以太极理念表现出来,似乎这两种艺术由一种本质的东西连接起来了。每天我都能发现新的相似点,以至于学习太极时都把它看成是在研究象棋了”


虽说大道相通,但无有亲身体验,也只是道听途说。本书作者以自身学习象棋和太极的经历为鱼,以文字为刀,“把潜意识的东西挖掘出来”,将抽象的“概念或学习技巧”逐步分解开来,为读者们呈现出一道美味的“菜肴”。不过缺点是,书写的有点水(纯属个人感觉)。

以下为我的笔记

1、两种心智理论: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教育的是非

与其用“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说明,不如采用心理学上有专门的称谓即“僵固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来表达。这两类思维模式或者说心智模式在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的《看见成长的自己》有专门论述。

关于能力,僵化型思维的人的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需要不断去证明;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和提升的。

关于成功,僵化型思维的人的认为,成功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兑现自身的价值;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一切都具有发展的特质,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学习新事物,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关于失败,僵化型思维的人的认为,挫折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不够聪明、没有天分或才能;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没有成长才是失败,也就是说,失败仅仅意味着自己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

关于努力,僵化型思维的人的认为,努力就说明自己不够聪明,没有才华,否则就不必去努力;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努力尝试和探索正是使你变得聪明能干的必经之路。

而这两种思维在最初是由老师、家长训练出来的,“权威”并不总是可靠!只有在回顾过去后,才有可能认识到当初的失误,回顾过去,思维如电脑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打补丁。

另外,思维和心智模式是有选择的,思维模式犹如窗户,透过玻璃,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尽管实际上是同样的风景。

2、漩涡理论:一步错步步错以及一步先步步先

在象棋等比赛中,犯了第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接踵而来的就像湍急旋涡一样的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甚至第四个错误却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步错步步错”。

解决方法:当意识到出现第一次错误后,暂停,做2-3个深呼吸静下心来或者在脸上拍点冷水,然后再继续。也可以通过简化版的固定模式找回最佳状态。

就像一步错步步错导致最终的失败一样,一步对也可以步步对,微小优势的积累最终也会使人一鸣惊人(在外人看来就是),比如从小时候就开始的刻意练习造就的顶尖天才,对比常人,他们一步先步步先。(《哪来的天才》《一万小时理论》都有这类讲述)

3、最小动作练习:技能“组块化”的学习方法

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吸收众多信息,找到和谐的或逻辑上持续的延展并将此融入到一个精神文档之中,然后就可以像是一条单独信息那样对整个精神文档进行处理。“嵌入的神经中枢路径”则是创建组块的过程以及组块之间的导航系统。

作者通过自己在学习象棋的过程说明——“我学习这两个棋子应该怎么走,然后不停地练习这两个棋子的走法一直到我感觉到走得很舒服为止。接着,慢慢地我再单独学象、马、车和后的走法。很快,我就熟悉了象棋中各个棋子的走法和价值所在。”

其实,可以将“组块”看成是数学上的“集合”来理解。

4、对抗分心:专注的情况下突然被打断,应该如何应对?

在行为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避免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这样,我们的思维过程可以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而无须通过外因刺激。

如何新平气和地对待已发生的一切呢?那就是要达到“软区域”,如水草坚韧,然后用心神信号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涟漪般扫描四周。

具体来说,就是当专注状态突然遭遇干扰,如果你很紧张,想用手捂着耳朵,想阻止自己分心,这样反而就进入了一个“硬区域”,即,要求有一个合作的空间让你正常工作。就像一段干树枝,非常脆,激烈的反应随时都会让干树枝在压力下爆裂。(就像写作者,在嘈杂的环境中拼命想集中注意力一样,反而是得其反)

此时需做的就是,静静地、高度专注,看起来很放松,脸上的表情很沉稳,但精神世界却是激流暗涌。平静接受眼前的事,为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做思维准备,然后将干扰为我所用,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干扰)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 。

作者以在费城比赛为例子,精力集中的比赛中,菲尔一柯林斯的一首歌突然出现在脑海中且一直挥之不去,乔希意识到可以和着音乐节奏思考棋局,最后整场比赛下得很有激情。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训练。

作者在面对对手挑衅生气时一样,“ 我逐渐认识到,对这类状况的解决方案不应是否定自己的情绪,而是将其为我所用。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

其实,解决分心的难题还可使用简化版的固定模式来找回最佳状态。

5、固定模式:创造最佳状态,消除紧张和压力

适用情景:重要的比赛、会议、演讲、考试、关键任务、开车突然遇到意外

最佳状态可以由自己创造它的开关而非一味寻找。

首先留心那些让自己感动的活动,比如洗澡、跑步、听音乐、游泳。冥想等。找到它们,然后制定固定的动作模式,然后在这套固定模式后开始自己的任务。这样由固定模式开启最佳状态的开关,在最佳状态下进行自己的任务。

例如丹尼斯的的固定修炼是:
    第一,吃10分钟某种固定的低脂零食;
    第二,巧分钟的冥想;
    第三,10分钟的伸展运动;
    第四,听10分钟鲍勃一迪伦的歌。
    最后,然后开始工作

最佳状态的模式建立在《你远比想象中的强大》第十章“模式:引导自己进入最佳心理状态”介绍的最为详细。

面对技巧性很强的事,首先不应该想着任务本身,而应该引导自己进入正确的模式,找到恰当的心态。

首先,要弄清楚,你希望自己处于最佳模式时是什么样子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寻找恰当的情绪。
是积极还是慵懒、勇敢还是平静、专注还是放松、富有攻击性的还是幽默友好,每个人的最佳状态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列出那些给自己带来美好感受(也就是最佳状态)的词、然后图像化、场景化、动作化。

特别是动作化,动作会影响心智。如果你拍打胸脯,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坚强。你可以呼吸(冷静)、微笑(自信)、挺胸(自控)或咆哮(有攻击性)。这就是充分运用身体和思维进入最佳模式。

2016.2.20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