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未知的自己_重遇未知的自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重遇未知的自己 > 重遇未知的自己
子虚乌有 重遇未知的自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0-23 11:10:07

重遇未知的自己



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学会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心甘情愿地学习臣服的功课。向现状臣服学习愉悦地等待。臣服的艺术就是知道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在主宰一切,接纳眼前的一切,和睦共处,愉悦地生活并继续为自己的心愿付出努力。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某种情绪时,你会聚焦在那件事情和情绪上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变得更强大了。

灵魂伴侣的观念可能会误导一些人,好像一个人的出现会拯救你于孤单无依之中,这是童话不是真相。没有一个所谓的另一半的存在,但的确是有与你比较匹配的人,碰上的时候,你还是要做很多功课,没有人是完美无缺为你准备的,这个人也是来考验你教你人生常识和你共同完成一些人生课题的。你最需要的老师就是你必须和他同处于一个屋檐下的人。当你接受你被给予的困难时,门就会敞开。

我们90%的思想都是不正确的。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只能借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看到我们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对它的认同,当你不再盲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错误可以止息的时候。

你周围的人都是为你而来。其实,他们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扮演镜子,让你看见你不想看到的自己;另一个角色就是扮演老师,让你学会你的人生功课,其中最常见的功课就是宽恕。如果没有人需要你宽恕,你是学不会这门功课的。

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或多或少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而这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原因。只要我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满意,想去改变的时候,就都是在充当上帝的角色,要求所有的事物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发生、发展。放弃做一个批判、论断的神,你可以有鉴察力,知道事物的当下状态,但可以不用为它们贴上标签。

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来做一件事情,却想要获得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疯狂。

与其强求事情都要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发生,而不断去控制周遭的人、事、物,让自己变成控制狂,不如让事情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学习包容和宽恕;与其要求别人的言行举止都要按照你的意思来进行,不如对人多一分宽容和慈悲。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注意是乘法而不是加法。

无意识是人类一切祸乱的根源。灵性成长的道路上,要把每一块无意识的石头都翻过来看清楚。翻来翻去的结果是要学会放下更多的空间去包容别人,了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而不是有意要侵犯你。

匮乏和无价值感来自小时候的制约。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多少都受到一些伤害,很少有父母能让孩子感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因此,匮乏和无价值感就是小时候在受到挫折、打击之后,采取的保护措施
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三种角色,一个是经历者,一个是倾听者,还有一个是观察者。如果你持续维持观察者的临在,你可以获得可喜的自制力和观照力。

荣格认为,人类在步入中年之后,要逐渐走向个体化的过程,找回真正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男女特质的平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对最亲近的人,越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关系的紧张。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

当我们怒气冲冲责怪对方的时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内在不愿意去面对一个事实:我是脆弱的,我对你有期望,我对你有要求,是我的期望、我的需求让我对你有怒气,对你失望,因此我才会这么生气。所以问题出在我身上不在你身上。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只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能量世界是有其定律的,你之所以会唠叨、担心是由于你无法承担可能会失去某种安全感的危险,于是把压力投射到了他们的身上。

孩子之所以有偏差行为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责任在大人。你越能接受自己,就越能接受孩子的天性,就越懂得信任和鼓励孩子,这样越容易把好的能量和性格传递给孩子。父母要以孩子的感受为第一优先,孩子自己有自尊心,他们本身就有奋发向上的动力,除非受到打击或压迫。

每个孩子都有两种最基本的需求:重要感和归属感。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归属于家庭之中。如果这两个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会对周围的人、事、物尤其对自己产生一些扭曲的价值判断并建立一些决定性的信念。而这些价值判断和信念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