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我实现【蜡翼·杂感】_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 > 通向自我实现【蜡翼·杂感】
伊卡洛斯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31 07:07:37

通向自我实现【蜡翼·杂感】

去年在《商业模式新生代》刚出版中文的时候,我爱不释手,写下了《模式非通则,模式亦通则》的书评,在那里面,我提到了可以利用这本书提到的“画布”方法为自己做个人规划。而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包括到现在,相当多的人对这本书提到的方法仅仅定位在商业规划里面,而且对这个商业规划也保持一些怀疑。 时至半年,《商业模式新生代》的姊妹篇《个人篇》出来了,这里也感谢华章公司能第一时间引进、翻译并出版,我也能很快的拿到此书。 在这个人篇出来的半年期间,我本人一直在尝试利用《商业模式新生代》提出的画布方法为自己制定个人规划,可以说让我对自己的改变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就像我原来在这本书的书评里面写到的,这是一个渔筐,让你重新对你所追求的事物(商业/个人)有一个根本的全新认识。为自己的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给予了规划和指导。 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我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对9个模块本身的内容标记上存在困惑:将自己的关键业务、价值主张与核心资源无法进行很好的区分、对收入回报的无法相对精确地量化、对客户群体的定位分类很模糊、对重要合作上无法拓展…… 其次,我对9个模块之间的转化与联系感到无从下手,虽然《商业模式新生代》里面提供了一些案例,解释渠道通路和价值服务的循环流动,对客户群体与重要合作的转化提供了一些方法,可是由于毕竟商业与个人存在区别,导致我对个人规划的制作出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对画布的拆分与合并不够熟练,《商业模式新生代》里面介绍了如何将不同的画布进行合并,对同一个画布进行拆分。具体到个人规划里面,就是怎么对不同的人生目标进行画布展现,同时 能够灵活地合并与分拆,在这上面,我的确做得不好,不是目标过于分散导致心力疲惫,就是目标过于集中导致无从下手。 解决这些问题是困难的,因为能够帮助你的人根本没有,更不要说大部分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很局限,甚至否定。如果这时候不是《个人篇》的及时推出,可能我还要在这个问题上困住很长一段时间。 书中有大量的现实案例,里面都是各行各业的画布实践者在各自的路上的收获心得。可能很多人会感觉里面提到的问题解决盎然无味,可是作为实践者之一的我,我能感同身受地理解那里面存在着多大的困哪。这就好比看着问题去思考答案,和同时看完问题与答案是完全两回事。 其中,相当多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比如里面提到一位翻译,她并不满意上司对于她的工作认可,她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可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她也为自己进行了充电学习可是效果很差。而在经过画布分析以后,她发现她在渠道沟通上做的不好,让老板认为自己的关键业务只是纯翻译,另一方面她对自己的核心资源与关键业务也没有客观认识与精确定义。这样导致她仅仅只是一个翻译,如此而来就只会是现在这样。 在她知道自己这些问题以后,她首先扩展自己的关键业务,不只是个翻译,而且还是策划、编辑;然后她在成本结构里面增加了为策划与编辑的付出成本;之后她在渠道沟通和重要合作寻找策划与编辑的机会。通过这三步,她很快就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而我这一次更能体会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这些案例,尤其是思索半天不得已的时候去看;与泛泛地看案例是多么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MBA这样的岗位一定要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的主要原因吧。 对于这本书,我依然很喜欢,但是这一次我就不像去展开太多去阐述里面的东西,因为这本姊妹篇和《商业模式新生代》一样,都只是一个帮助你去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创造自己的工具。也就是一种建构,既然是建构,那么自然是辞不达意的,也无需文字去阐述。 对于个人规划存在迷茫的朋友,推荐看看这本书,最好是和《商业模式新生代》两本书一起看。 最后,我想对这么一些人的看法做一些自己的思考。这些人觉得人生是充满随机性的,商业模式的框架都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发展也是反反复复的过程,不存在精确性,而且还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我的经历也是反反复复的过程,四年了三个城市、三个部门、三个职位。每一次看上去都是那么机缘巧合、或者是迫不得已。在别人眼里更是这样,可是我也知道,每一次的改变是不可能离开自己平时的积累。实践肯定存在偶然性,但是也存在必然性。这其实是或然性使然。每一次的改变,都会迫使我去做反思与积累,我并不会指望我手中的模型工具能照顾我一辈子,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可以帮助我去看到更多的自己。四年下来,我是越来越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简单的去说,就是个沉静思考与反复去做的过程。这不是说说而已,冷嘲热讽、玩世不恭很简单,当然也很没出息。 而在努力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要忘了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才是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精神苏姚并不在于你我,而在于能否有效地为他人服务。 人生,就是个实现自我的过程,不是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通向自我实现【蜡翼·杂感】”的回应

远方 2016-07-06 15:38:44

看了第二次,体会更深,但是实践还需多尝试。

物超所值暖心男 2014-04-30 16:55:45

听完洛斯同学讲的,我到是很想入手一本,等读完了之后再同你一起分享心得和体会。

哲别 2013-12-25 10:24:39

会不会写的比较的深奥,看不大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写的是美国的职场

浪淘沙小妹 2013-09-27 14:33:23

这本书确实很好,只是怎么用,和用得让自己舒适简洁就好了。

hezishi 2013-02-12 11:59:11

也算是把这本书好好看了一遍,不过认为对于自己,很遗憾的地方并不在于这种分类分模块的理念无法理解,而是未来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离现在所拥有的核心资源还有段距离,唉……所以就算画布出来了,其实我知道,还差很多,自我提高还不够,所以我仍旧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关键点就在于我的核心资源和目标所需的核心资源有差距。。。。。残念……

free 2012-11-22 12:06:25

这样的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而我这一次更能体会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这些案例,尤其是思索半天不得已的时候去看;与泛泛地看案例是多么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MBA这样的岗位一定要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的主要原因吧。

写得不错

小王子 2012-08-01 09:23:33

听你的介绍,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