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替代性——东西方文化的视角_专业主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专业主义 > 不可替代性——东西方文化的视角
七哥 专业主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21 01:02:00

不可替代性——东西方文化的视角

先说中西文化的区别问题。
这样的讨论曾经很流行,现在不流行,可是我们偶尔还是会对这个问题困惑不已。
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是西方的世界,但是上天注定东方要遭遇西方”,还因为它和我的生活有关。
有人说西方和你有毛关系,你又没出国留学,也没有在海外工作,如果没有这种实际的关系,就叫没有关系了么?
我们和西方有关系,谁都逃不掉。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那个是中国的?大学里的东西,有几个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
我和西方的联系,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是我在学习西方的东西,大学以来除了《大学语文》就没有任何一个科目是中国原创的,就算是大学语文里一样有外国小说和诗歌。那么,既然我们的大学生活和西方的联系如此密不可分,那么我们了解西方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就显得很重要。这里指的西方,主要是美国。因为本人所学——市场营销学的主要理论贡献者都是美国人,这门学科也像美国一样年轻而生机勃勃。
中国人天性喜欢联想,这种联想大多数是经验性的,毛泽东在中共进城之前要求学习《甲申三百年祭》来教育全党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吸取其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中国的文化表现为尊重经验,有时候过头了就是前人是对的,老人是对的,领导是对的(因为他成功的当了领导)。而中国人又恰好喜欢联想,于是认为此地之经验一样可以用于彼地,前人之经验一样可以用在现在,用现在的话说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你让你儿子复制一下我看看,别坑别人。虽说有人讲要因地制宜,但是不容易做到思维模式的禁锢太深。
美国人的文化,要从他们的哲学来看,杜威的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用来把事情搞清楚的,把逻辑分析明白的,把关系弄得清晰明彻,经过分析哲学这么一弄,啥都明白了,干吧,然后实用主义上了。这样的哲学导致他们科学的领域越分越细,当然研究的也就越来越深,maeketing就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的分支,这是学科划分;同一学科内也有不同的流派,比如4P和3C;越来越细的学科分工带来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我现在是学习理论,所以这么以为,在实践的人反对它很正常),《专业主义》里讲每个人把他最擅长的做好,挣钱去雇人做他不擅长的,这是最经济的方法,节省下来的时间(学习的和自己做的)来学习自己的专业和用自己的专业挣钱,我估计这也是为啥美国人愿意雇佣他人剪草坪的。我们不会这么做的,我们讲究“我是一颗螺丝钉,哪有困难往那订”,比如鲁美的学生层曾经被分配去做窗户,难道一条流水线下来的窗户因为其中一名工人是鲁美的而格外具有艺术气息么?我不懂,希望美术系的朋友指点,反正我想不明白。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但不是完全好了。比如有人说“你要有工作经验。。我们要有工作经验的”,我看出来了,他们真的只是想要一颗螺丝钉,可问题是,你甘心把自己塞进去么?
不甘心的话就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增强自己的不了替代性,具体表现为“这个事怎么处理??”“你去找某某”,如果没和人遇到这个事都去找你,而且这类事在这个组织里很重要,你的不可替代性老强了。所以,专业主义要求我们术业有专攻,诚然如“断其十指不如斩其一指”的逻辑,样样同通样你在企业里的地位和工资取决于你的贡献和不可替代性,我相信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工资不会高,贡献也不会大。样松绝对不如术业有专攻。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你的不可替代性都很重要,而且你的不可替代性不仅是你票子的来源,也能给你满足感和他人的尊重。
对了,你的不了替代性同样需要经验,但是需要的是相关的经验而非无用的。困了,睡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