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有一种“游移”的感觉。日本人的习惯,表达的是感觉,而不是一个清晰的逻辑,即使大前研一在麦肯锡这个讲究逻辑思考的公司深受陶冶,也无法改变他身上固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响。
准确地评价这本书,可以用“管理随笔”四个字来描述。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套清晰的逻辑,就像看德鲁克的文章那样,无疑你会极度失望。习惯吃西餐的中国管理者,读一读东方式的大前研一,多多少少会不习惯。
但这本书无疑有着非常高的价值,价值就是里面有作者切身的体会和观察。即为随笔形式,这本书既不是一本逻辑严密的理论论述,也不是即可操刀实践的实战手册,这本书适合你放在枕边反反复复阅读,偶有所得、偶有感悟,能和自己对当前趋势、当前工作状态产生一丝共振,则一点明悟胜过你走过万水千山。这,也许是阅读这本书的唯一正确方法。
不要看图书封面、封底喧嚣的推荐语。不知道大前研一自己怎么看,那些推荐语除了周其仁的话还有点价值之外,其他的人均不知所云,完全配不上大前研一的思想,更没有摸到大前研一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边。大前研一是在讲道,而非讲术。把大前研一为了阐述“道”而举的“术”的例子作为这本书的思想而滥发议论,无疑是舍本逐末,根本就不着边际。
“专业主义”是大前研一提醒我们面对未来世界的态度。毕竟我们不是活在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活在当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明确如何面对未来,就能恰当地处理当下,就能明白自己应该竭尽全能努力的方向。
其实,大前研一给我们提供的也是 直觉+思考 这种最基本的感悟世界的方式。大道相通,把握世界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大前研一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感悟把这种大道转换成了几种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所以,看到大前研一在最后费力地解释左脑+右脑的操练,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小儿科,我倒反从其间看到大前研一返璞归真的思考勇气。
努力操练自己的 直觉力 + 思考力,不再活在过去的经验里,而是活在自己的警觉和对当下和对未来的判断里,这是大前研一给我们的忠告和工具,也是《专业主义》这本图书的主旨。大前研一如同一个诲人不倦的先知,把最简单、最真实、最朴素的道理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咛给我们。
但愿我们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