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抵达的平衡_微妙的平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微妙的平衡 > 难以抵达的平衡
瘦竹 微妙的平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7-10 06:07:24

难以抵达的平衡

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的小说《微妙的平衡》中文版的封腰推荐语称其为“印度版《活着》四重奏”,但读完全书以后,我感觉《活着》根本不足以形容其厚重,或者称其为印度版《悲惨世界》更为合适与贴切,而且这种悲惨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人的。

印度虽然为中国的近邻,我相信非印度迷、非专业人士对印度漫长的历史、复杂的人文环境并不熟悉,好在《微妙的平衡》并不需要读者是印度专家,读者只需要捡起中学课本里那些与印度相关的历史与地理知识就足够了,诸如印度种姓制度、印度1947年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独立、圣雄甘地、两次担任印度总理与圣雄甘地并无血缘关系的英迪拉·甘地,众多的民族与宗教派别等,所有这些正是《微妙的平衡》里众多人物故事的历史与人文背景。

《微妙的平衡》的作者罗因顿·米斯特里1952年生于印度,后迁居加拿大,他成长的岁月正是传统现实主义写法已被大多数作家抛弃、各种现代文学流派风起云涌之际,但罗因顿·米斯特里好像并不在意文本的创新,远择了非常传统的写法,也许他认为精彩的故事足以打动读者,或者他不想用《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那样的写法绕晕读者。

《微妙的平衡》中文本厚达700多页,扬扬洒洒60多万言之巨,这样一本在快餐阅读时代挑战读者阅读极限的小说“故事情节”却并不复杂,它其实只讲了四个大故事,女裁缝蒂娜及其家族的故事、男裁缝伊什瓦与阿姆普拉卡什伯侄及其家族的故事、大学生马耐克及其家族的故事、四人相遇后一起或各自发生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个小人物发生的小故事,我相信蒂娜、伊什瓦、阿姆普拉什、马耐克只是罗因顿·米斯特里从芸芸众生中提取的标本,那些故事不多的小人物(比如收租人、乞丐、乞丐头、头发收集人、校对员、马耐克的学长等)坎坷与不幸的经历一点也不比四个主角少,只要镜头长久地对准他们,他们就是主角。

在《微妙的平衡》中,校对员瓦桑卓·瓦尔米克对刚刚踏上求学之路的马耐克说:“你看,你不能画地为牢,拒绝走出来,有些时候你必须将你的失败当作通向成功的踏脚石,你必须在失望和绝望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这可能就是这部小说名字的来源,而当你读完小说,一定会觉得这本小说的名字与内容并不相符,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称得上“走出去”的人,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维持了微妙的平衡,他们仿佛漂浮在海上的一片片树叶,没有一个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后来成为男裁缝伊什瓦与阿姆普拉卡什伯侄雇主、大学生马耐克房东的蒂娜虽然卑为女性,也是是四个主角中最早有自我意识的人,少女时代就极具叛逆及反抗精神,父母先后去世后,不肯生活在哥哥的翼羽之下,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怎奈命运弄人,短暂的婚姻生活之后,丈夫在一次意外中身亡,成为寡妇之后,依然不肯向命运屈服,多年之后,人到中年的(1975年她42岁)她终于从一个小小的裁缝熬成了雇主,但她的命运并未就此好转,也就在此时,她遇上了前来投奔她的男裁缝伊什瓦与阿姆普拉卡什伯侄雇主、大学生马耐克,从此各自命运的独唱变成了几个人的合唱,但基调依然的悲伤的。

不必详述男裁缝伊什瓦与阿姆普拉卡什、大学生马耐克遇到蒂娜前的经历,只需知道身为贱民阿姆普拉卡什家族就只因为不甘为贱民,引起高种姓人士的嫉恨,惨遭灭门,伊什瓦与阿姆普拉卡什是仅存的幸存者,而身为正义维护者的政府及警察却是高种姓的庇护者。大学生马耐克与中国任何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大学生并无二致,他就学前,他父亲的杂货店已经感受到商业浪潮的侵袭,伊什瓦、阿姆普拉卡什、马耐克走向城市只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知道城市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他们。

《微妙的平衡》中的四个主角,无论他们相遇前还是相遇后,他们的经历对于阵痛中的中国人那是再熟悉不过,强拆、强制计划生育、官商勾结、公权力的不作为等,中国近些年屡见报端的人神共愤的事件无一不在印度发生,或许更为惨烈,本来打算归乡结婚的阿姆普拉卡什惨遭阉割,就连蒂娜这个雇主也无力保护自己,频遭房东勒索,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英国人给印度留下的宝贵遗产民主也救不了他们,那些政客们只有需要选票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

墨西哥作家、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任墨西哥驻印大使,他在《被解脱者与解脱者》一文中这样解读印度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的社会是绝对的社会,但不是极权主义的社会,所以,它发明了一种逃避个人的方法:那就是遁世者、圣人、佛教徒和耆那教徒的自由生活。自由是通过对世界的抛弃得到的:那世界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等级的责任和利益。”

除了这篇文章,帕斯还写过不少关于印度的文章,还曾经就印度著书立说。从帕斯关于印度的文章看,他对印度的理解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而对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不甚了了。他不知道对于印度底层人民来说,首先是活着,然后才能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美好,而单只是活着对于他们就是一件艰难而不幸的事。

…………

发表于2015年6月29日《上海壹周》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瘦竹园:shouzhupark,书评,影评,杂七杂八。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