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用书中提到的黄金思维圈来写读书笔记吧。
书名叫《好好学习》,那么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怎样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什么?回答这三个问题大概就可以概括全书了。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作者认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从认知优势角度来看,成功的人从具备知识数量的优势到认知位置(作者认为是知识获取速度,但我认为获取知识的位置是知识获取速度的前提)的优势,再到知识深度的优势这三个阶段,因此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提升我们的知识深度。通读全书后,我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不过顺序可以改变,先钻研一门学科,这是知识深度,再拓展学科所需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知识数量,当你达到一定水平后,你将能理解最前沿的信息,这是认知位置。
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提升我们的知识深度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提升知识深度呢?
要想提升知识深度,首先要有知识深度参照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是没法观察是否提升知识深度的。那这个标准是什么呢?作者认为知识是来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甚至预测问题的,我们可以将之为知识深度的标准,发现问题算表层,解释问题算中层,预测问题算深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预测问题并确实发生,那么我们的知识深度确实达到了一定深度。因此预测问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如何能预测问题的?这就可以引出“临界知识”这个概念了。预测问题的前提是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发生的底层规律和定律,而这个被作者称之为“临界知识”。之所以称之为临界知识,是因为核弹爆炸需要临界质量过了才能引发一连串碰撞产生爆炸的。也就是说,有些知识相比其他知识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按照二八法则,即我们要花费80%时间去学习20%的临界知识,因为它们能解决80%的问题。
由此可见临界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学习临界知识前,我们要先做好相应的学习心态。一个是绿灯思维,另一个是以慢为快。绿灯思维是当我们的观点遭到别人反对时,我们首先要区分“我”和“我的行为和观点”,别人反对的是我观点,并不是反对我这个人,就像有时我的言语是很嘴欠,但我是枚暖男一样,我们应当反思别人的优点是否能为己所用。以慢为快是把大多数时间花在真正难啃的知识上面,按我上面说的,就是花80%时间用在20%的临界知识上,是那种自己细想却不能理解的知识,对于作者看300字的文字就能做出几千字的读书笔记很敬佩,我要学习。
思维说完了,就是底层方法了。作者提出有三个:反思、刻意训练和以教为学。作者提到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学习是不断调整假设,然后做出更合理判断的过程,因此如何判断是否真正学习成功,就看学习者的行为是否改变了原有假设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生活中,我们的决策都是基于假设的。比如明天是完成任务的截止日期,但我现在仍在玩,是因为我基于我一个晚上就能完成的假设。至于这个假设是否合理,就要不断地反思,但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所以我采取了日记这个形式。作者对于日记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很详细,于是我参考了知乎live“记日记,一个小众成长的利器”,四个维度去写---事实、情绪感受、思考假设和下一步行动。我如实记录事实,这样我周回顾或者月回顾甚至五年回顾我可以了解真正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仅凭记忆。
接着是刻意训练。刻意训练总的来说是要持续地在正确的方向训练,那正确的方向是什么呢?是心理表征。什么是心理表征?是那些行业顶尖的人思考的方式。这就好比我们做数学大题时,我们需要训练的是正确的思路,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因为没有思路的话,是没有写出正确答案的可能的。刻意训练和临界知识是什么关系呢?我理解为是用正确的心理表征来持续地学习真正的临界知识,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临界知识,后面会提到。那如何用刻意训练学习临界知识呢?从核心知识开始,到整合成能力单元,再到认知框架。以我国贸专业为例,首先要了解经济学、法学、金融、贸易实务等核心知识,经济学里面又有行为经济学等分支,然后再掌握各学科相互关系,最后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去面对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实的问题更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引起的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关联引起的问题,如果能根据自身框架去完整解决一个问题,那说明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框架。
最后是以教为学。为什么教别人可以学习呢?我也可以听读写啊。但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当你去教别人的时候,你会开始详细考虑自己的知识漏洞,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链。毕竟万一别人问了你一个漏洞却答不上来,那不就丢人了?你可能会问,生活中不想面对面教别人啥办,像我一样写读书笔记呗(为了让你们更好理解我容易吗我)。
讲完心态和方法,我们要讲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了。这次我们先引用下书中第7页作者对临界知识的定义:所谓的“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它有三个前提,它必须经过深度思考,它还具有指导意义,它是规律和定律。因此我们要找寻临界知识,要从经过严谨研究的学科里找,对,就是数理化生等理工学科。并不是说人文学科没有临界知识,而是因为理工学科有着更清晰和方便应用的规律和定律。
那如何学习呢?简言之:
1. 学习感兴趣学科的重要知识。当你做你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无论这事在别人看来多么无聊,你都能享受它并做下去。
2.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拿着本书为例,书中提到了复利效应、二八法则、刻意训练等知识,这些原始出处来源于哪里?是否和原出处有偏差?是否有必要读原版等等。
3.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比如对于刻意训练中的心理表征,作者是用元知识解释,我是用数学大题解释。
4. 没解释时,想办法去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那么如何应用临界知识呢?还记得前面说的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吗?
好了,就这样。其实后面还有作者人为的通用临界知识,大家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