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问“读懂这本书了吗?”而问“能用到你身上吗?”
一、成人学习存在问题
1.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于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所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看懂与记住并不是成人学习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3.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①一本书里有很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②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
③只要能用上一点,远超价值
正如大部分人学习使用电脑,不应该从汇编语言或C语言学起,也不应该从五笔学起,而是从实用目的开始了解——想跟人交流,就学怎么发邮件、聊QQ;想写个文稿,就学拼音输入法和Word排版。你,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不必须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
甚至,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有跟别人聊过的书中的观点,立马记下来,做再次整理。也有类似的作用。
二、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三、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2.关联经验
3.强调实践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5.内在驱动
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外在因素(考试、考核、证书)
应当拿着五条公理来衡量成人学习的方式。越符合,留下的印象越深。
四、RIA(Reading,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
高效成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RIA)。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图书与培训最大的差异在于I。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反思)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安全的演练)。(体验)
有了I,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点评。(反思)
通过不断的 体验-反思,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以,有了I(Interpretation),学习者就可以反复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体验”和“反思”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把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称之为“拆解”,或“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31页
工具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只有这样的工具才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五、学习者阶段
可以用信息金字塔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