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评价前我尽量不去看其他的书评或摘要,但抬头看到这本书的评分这么低,实在是觉得有点咂舌。说说我的感受: 1、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本书的前提是,你是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的。读书是为了从中吸取知识,进而促进行为的改变,以解决之前的问题。 如果不是主动带着问题去阅读,期望从中获得行动建议,那么每本书看完会觉得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值得学习,但也仅仅是开拓了眼界,获得了些信息,记性好的记住了几句经典名言到处显摆,又或者做了个思维导图帮助记忆,但也丝毫没解决了任何问题,因为你从来没用得上。 而对于另一些把书籍当文学作品来看的人,当然大部分是自传、历史、小说等类型作品,可能最大的收获是身心愉悦,启发感悟而已。但如果想解决问题呢?例如你婚姻出现了问题,会不会去找几本两性方面的心理类书籍去看呢,看看为何对方有这样的行为特征,他(她)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以后在相处过程中,是否对应采取一些行为上的改变呢? 而我更看重的,当然是对于职场人士,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投资收益最大化,通过书籍就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我会有针对性采取主题阅读,依据某一主题挑选书单,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商业模式等等.....很多工作的问题,现在已通过主题阅读固化成了一些框架和流程,不但解决了问题也提高了个人能力。而另一些的个人困惑,例如拖延症,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现在也用得相当不错,改善了过去的毛病也渐渐变成了行为习惯。 所以,”读什么样的书“,作者早就将范围圈定在”致用类的书籍“,包括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作者在说”致用类“,但意思也即对于任何人而言,任何类型的书都能学以致用。(当然前提依然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的) 2、如何阅读--RIA、便签读书法 全书最核心的莫过于作者提出的RIA理论,即R(阅读一片段),I(促进激发),A(经验和反思)。 成人学习的困惑是“没时间、记不住、用不上”, R解决的是时间成本问题,一本书哪怕有一个片段能学习致用,这样的收益已经满足了,不用阅读整本书。 I解决的是经验关联的问题,读书记不住有很多人侧重在记忆的方法上,比如我也经常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理出主题的框架脉络,但完成的也仅仅是“记忆的内部闭环”,问题不出自思维导图的用法上,而在于如果目的是通过书籍解决问题,进而触发行动改变,那就应该关注“行为”本身,而不是落在“记忆理论”上。所以经验关联其实是联系了过去的行为经验,以对比书籍片段的案例内容,在从案例中拆出有用的行动建议(方法或理论)、最后再指引未来的行为改变。这样看来,I相当于诱发因子,是完成”行为“本身的记忆闭环。 身心合一这才是成人学习最好的记忆模式。若读书是针对书籍本身的记忆闭环,无论是用思维导图也好,还是其它工具记忆,到最后它拼的永远是某种体力,看谁”记得多“。 A解决的是应用。这是以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为目的的读书最终价值。 很认同作者提到的成人学习理论,成人最可贵的是经验,问题往往来自于过往一直萦绕你心头,却一直无法解决的事情。应用的最终效用就是将这过往经验打通,将书中的知识拆解为好的流程框架,以todolist的态势去改变自身行为。 3、RIA--隐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管理分为两大块,一个显性知识,另一个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看成资料库,是看得见理得清的;而隐性知识则是经验或智慧,是隐藏在冰山下的宝库,经常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很难传递。拆书帮的RIA理念是以过往经验为触发,完全可用作个人和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 所以,拆书完全可以将书籍作为个人隐性知识管理的一个渠道。 做法是:1)将拆解出的I(语言重述),A1(经验案例),A2,(行动建议)扫描存档。 2)将A2作为to do list,放入Evernote中。用GTD的理念完成。 3)将A2完成的部分,制作成案例集,用价值的梳理出方法框架和流程,对比A1,看有无解决提高。 4)用mindmanager建立索引,将20种核心能力对应完成的A2案例 企业端的知识管理亦有参考价值,大部分的企业知识管理实质都是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一直难以有好方法对应。麦肯锡为何如此NB,其核心资源就是专家库和大量的企业咨询案例。拆书帮的现场学习模式,都是基于经验+反思的应用,在企业没有能力通过IT系统解决隐性知识管理的时候,可作为企业隐性知识的一个补充。 另外,拆书帮的现场拆书模式,目前线上的开展并不好,其实完全可参考问答网站,例如知乎的模式进行,多在提问和问答间沉淀有质量的知识。 企业内建这样的网站(或垂直行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 PS:最后我不得不吐槽下,这本书是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一起作为主题阅读的-----主题是:怎样通过书籍完成个人知识管理。可以说,两本书我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读,最后真有应用价值的就是《这样读书就够了》 我同意《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所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的极致,是做研究型的,而《这样读书就够了》是应用型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我将它看成洞察力,即不要把信息当成知识。而《这样读书就够了》中阅读德尔目的是应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如何阅读简单说来,是带着“四个问题”主动阅读,完成对”四个层次阅读“的技巧,那样就能提高理解力,提升自我阅读水平了。其中,”四个问题“中的第四个,启发和感受,以及行动,说的就是《这样读书就够了》的RIA理念。 所以,《这样读书就够了》完全是用直白的语言,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理念,很讨巧的,也极易应用的东西变成了书籍。 我得承认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真是没其他同类书籍能超越,既要理论高度,也极富逻辑的阐释得通透。高明能得高分,是说明大师就是大师,简单直白易于应用的就代表低级?我就觉得不妥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高明意味着没几个人看得懂,更没几个人用得上。简单即使美,用不上的玩意终究不能把你变成大师,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