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即“我们”_她们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她们 > “她们”即“我们”
夏月 她们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11 23:01:27

“她们”即“我们”

文/夏月

      《欲望都市》的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说在自己十来岁的时候,母亲向自己推荐了麦卡锡的小说《她们》,但当时的她觉得书中的人物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多年后,当布什奈尔重新拿起这本书开始,她就读了不下十遍,“因为那个年龄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成人的种种失望及其背后复杂的原因”。
        
      的确,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女子会从《她们》中读出不同的东西,可能有曾经失去的爱情,可能有初入社会职场的屡屡碰壁,可能有哺育婴儿的艰辛……诸如种种,《她们》通过生活在美国30年代的8个女孩的故事,写出现代女性走向社会,面对婚姻、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困惑与艰难。即使是过去了这么多年的今天,书中刻画的女子群体就像活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过去的“她们”即是今日的“我们”。

       《她们》以瓦萨学院33届毕业生凯和哈罗德的婚礼开场,一开始,读者就可以嗅到这场婚礼背后的危机,给人以各种不适之感,“小礼拜堂里的每个人都注意到事情有点不对头”,特别是牧师在祝词中强调的“他们的婚姻是不合法的”。在这样一场婚礼中,8个女孩竞相登场,她们的家庭背景、性格、身材外形等各有特点,唯一的相同点是她们都毕业于当时非常有名的学校瓦萨学院,有着好学历,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个个如同刚刚放出笼子的小鸟,想要在浩瀚的天空中飞翔。然而,真实的生活却非如此,一直在脑海中构想自己井井有条的家庭生活的凯,经历的却是丈夫哈罗德的背叛、暴力,最后以悲剧收场。而其他人呢,自认有才华、精通外语的丽比想在编辑工作上大展宏图,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当工作有起色,自以为遇到了童话中白马王子的男人时,这个男人却粗暴得只想到性;当诺琳觉得自己在哈罗德心中与众不同时,在哈罗德的心中诺琳只不过是个婊子,是个“真正的敲诈者”;当普瑞斯经过几次流产才生下孩子,感到无比幸福之时,对于育儿方法的家庭矛盾才刚刚是个开始……进入社会的女子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就算是个性独立、不受束缚的单身者、同性恋者也要顶住社会、家人和朋友的异样眼光。

        整部小说的人物众多,但通过麦卡锡的精妙构思将各个人物串联起来,丝毫没有给人以混乱之感。小说以婚礼开场,以葬礼结束,寓意发人深省。就算在思想较为开放的当代,女人仍然没有摆脱过去的命运,你的周边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她们”。

        原创,转载请豆邮联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