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因斯坦晚年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思想_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 浅析爱因斯坦晚年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思想
蓝梦菲儿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2-12 13:02:05

浅析爱因斯坦晚年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思想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科学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的研究,都曾开启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就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充满了崇敬。在我的脑海中,爱因斯坦近乎神化,是一位开拓者,是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而又神秘的大人物。多少年过去了,这种观念也一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得我能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阅读原始文献来追踪这位天才的思想和行动发展的轨迹,使我的思想发生了不一样的变革。其中带给我最震撼的变化,就是爱因斯坦对于宗教与科学的思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站在了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与科学,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和姿态去分析存在于宗教与科学其间的矛盾与联系。寥寥数字,却分析的清晰透彻,使我茅塞顿开。对宗教与科学间关系的领悟更进了一层。
爱因斯坦说过,“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多么高超。”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性背后的感情和愿望是怎样的?是一般人所持有的宗教信仰吗?还是超越了个人私心的桎梏之后对科学的理性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他的宗教观和科学精神之间的连带关系如何?是彼此矛盾冲突的还是在另外一个角度激发了他的科学创造性?
  从以往的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对于上帝的信仰,完全是为了在精神上超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个人欲望的桎梏。宗教成了他超越追逐欲望满足而难得的高尚的感情出路之一。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中,爱因斯坦获得了精神的超越。成为了他超越个人小我,追求人生价值的一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爱因斯坦晚年的思想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理智的伟大科学家已经改变了少年时代所信奉的为了超越自我的思想基点。结合着科学思想的影响,他完全从个人原始情感中超脱出来,爱因斯坦的宗教观发生了改变,这种宗教与科学观点的微妙结合,推动着他向探索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普遍原理、向对全人类的终极关切迈进。正如他在《晚年文集》中提到的:“在我看来,一个受到宗教启发的人已经在最大限度内把他自己从自私的欲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全神贯注于那些具有超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抱负之中。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个超越个人的内容的力量,以及对它超越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同时,爱因斯坦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矛盾的解决进行了阐释,“与此相应,一个宗教信徒只要不怀疑那些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理性基础的超个人的内容和目标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就可谓虔诚了。它们的存在就跟他自己的存在一样必然,一样真实。”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可以不发生的,因为“科学只能断定是什么,而不能断定应该是什么,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在其领域之外仍然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宗教只涉及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评价。”爱因斯坦就这两方面的理性剖析使得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广为人知的冲突引起的误解进行了解读。
  爱因斯坦在宗教与科学之间清楚地划分出其各自的领域,同时也阐释了这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他说,“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已从科学那里学到何种手段会促进它所建立的目标的实现。但是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
  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以及思想家,从超越人类感情的角度,清晰地论述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用了一个词,就是“信念”。他说,“同样属于这个来源的是如下信念:相信那些在现存世界中有效的规律是理性的,即能用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想象哪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沉的信念。”他用了一个比喻来表示了这个情形:
  “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
  “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如今这句话已然成为了一种经典之论,甚至被很多人当做了座右铭。这句话精辟地论述出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细细品味,这种论述打破了人类的固有观念,已然对人类曾经存在的意识形态提出了质疑,然而他的陈述却是如此精炼,使得我们不得不赞叹于这位伟人的智慧。我现在更愿意称他为智者了。他认为,宗教导师们必须放弃人格化上帝的学说,放弃过去把巨大权力交给牧师手中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才会“高兴地承认科学知识已经使真正的宗教更高贵,并使其意义更深远。”这位智者在此提出的言论,已经为人类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这条路至今看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爱因斯坦在一次回答日本学者的提问时,作了这样的答复:“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便是“上帝不是在掷骰子”。
  由此可见,宗教和自然科学都相信有一个主宰世界的力量,在追问这个伟力的存在和本质的时候,宗教同自然科学便相会在一起,但它们对此作出的回答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指的是上帝,另一个指的则是世界秩序。这种泛神论的思想,对晚年的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了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对和谐宇宙秩序的赞美和敬仰,原本就是一种观念和感情的混合物,它是对尚待发现的神秘的宇宙规律的一种信仰。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对为之献身的伟大目标,必须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正是广义宗教感情的心理基础。爱因斯坦认为:“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这有点象宗教的感情。”他把这种感情称作“宇宙宗教感情”。
  在爱因斯坦看来,“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他认为真正的宗教态度,最本质的东西是能够摆脱自我,超越自我,坚信有超越个人的崇高的价值存在,从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并能为这种崇高的价值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和信念,而不在于是否企图把这种信念同神联系起来。这就是爱因斯坦在晚年时所领悟的宗教态度和宗教信仰。
  阅读了这本《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使得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这位科学家,能够仔细品味他的思想,他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于宗教的观点,这位智者的“宇宙宗教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从一种新的视角认识宗教、神学与科学的关系,甚至改变了固有的观念,在那不可知的领域,人们永远没有资格定义或证明一种物质或意识的存在或者不存在。
  爱因斯坦晚年的宗教与科学观点,进一步诠释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使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的不可能有联系的这两种概念思想统一了起来,而且还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的思想是使我最为激动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义务与责任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而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有一个超越自我和个人目的的献身思想和信念,就好像爱因斯坦一样,这种在思想上的突破,就是一种修行和升华,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所须具备的。而对于宗教与科学的界定在此时就变得那么不重要了。这本书可以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基点,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文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