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牛不如养牛_谁杀了我的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谁杀了我的牛? > 杀牛不如养牛
云有心 谁杀了我的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1-19 17:01:35

杀牛不如养牛

《谁杀了我的牛?》这书名起的颇有标题党风范,其实英文书名是《once upon a cow》,如果直译可翻成:昔日在你身上的“牛”,比较平淡,勾不起人的购买阅读兴趣,外国人起的书名电影名一般都比较偷懒,电影名经常就用剧中主人公的名字,如讲述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禁书《北回归线》成书经历的电影叫《Henry and June》直译《亨利和琼》,港译片名《情迷六月花》,透出一种迷乱的情调,就高明诱人得多了。本书的译名《谁杀了我的牛?》有山寨嫌疑,明显是模仿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系列,但好像也太不对题了,要是不看书面上的介绍还以为是侦探推理类作品呢,其实是本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作者卡米洛&8226;克鲁斯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1980年仅有高中文凭完全不懂美语的克鲁斯带着不到二百美元和美国梦从拉丁美洲来到美国,最终从哈佛商学院毕业,成为一个作家、激励大师、成功学和人生问题专家,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成功学的成功案例。

书名是有些莫名其妙——但不是作者的错,那是翻译者(书商)的错,其实书中根本没有人追究过谁杀了他的牛,该书只是一本成功励志书,副标题是:破解最关键的成功秘密,书里通过寓言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在平庸贫困中,是因为他们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牛”——阻碍人实现人生梦想的借口、恐惧与错误信念等,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牛”杀死,他就可以拥有美满生活、成功事业、健康充实的人生了,只要杀掉每一头阻碍我们进步的“牛”,我们就能从成功走向卓越。

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来看看故事本身:

老师为了向学生证明某种理论一起来到某贫困村庄中最贫穷的一个家庭,八口之家,破败的房子、蓬乱的头发、孱弱的身躯以及粗糙的衣服、悲哀的面容,悲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全家赖以维生的只有一头奶牛,却被来访的老师偷偷给杀掉了,一刀毙命(不是专业杀手屠牛专家是万万办不到的),学生被老师的行为震惊了,质问老师为何这样做?老师不做任何解释,也毫不关心这户可怜的人家失去他们唯一的谋生工具之后命运将如何,径自走了,学生也随之灰溜溜溜走了。

回到城里开头几天学生还在担心那家人会不会可能已经饿死了,偶尔睡不着觉时也会自责一下,但很快就淡忘这件事了(都没有想过要去证实一下或帮帮他们,看来别人的生存生命对自己太不重要了)。直到一年之后,老师建议再次旧地重游,学生的罪恶感才又被勾出来了,悔恨当初老师的行为毁掉这家人,自己作为帮凶也是难逃其咎。谁知到了那里却发现破房子已经换成了漂亮的新房子,肮脏、贫穷的主人变成快乐健康富足的地主,难道奇迹发生了?

听主人讲述他当初怎样从唯一的谋生工具奶牛意外死亡后,主人天真得以为是被一些嫉妒他们家的稀有财产的坏人杀死的,这样的推理很雷人,这样的善良很感人。他们经历了绝望痛苦,最后为了生存只能另谋生路,开辟空地种菜,谁知种的菜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多余的可以卖钱,并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学生这时才明白老师传授的课程,惊叹老师当初的举动是多么伟大和有先见之明,简直是先知。

作者想要向人传授获得快乐而成功生活秘诀的意图是正确的,但是用杀牛这种比喻却是蹩脚的,很不恰当的。

这家人的基本生计正是这头牛在维持,这头牛是他们一家的饭碗,如果说这种生活有什么不足,那就是牛太少,如果养一头牛就可以维持基本生存,那养两头牛应该就可以小康,养三头牛就完全可以致富,所以牛不仅不应该杀,还应大力发展养牛事业。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方法是让他们明白,你只养一头奶牛是不能富足的,家里有八口人劳动力是富裕的,完全有人力、技术再多养几头奶牛,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生计,还可以小康甚至致富;还有即使养奶牛是你的专长,也不能光靠养奶牛谋生,万一牛奶市场销路不好(比如受三聚氰胺毒牛奶事件影响),没有其他谋生技能如何度日?所以应该发展多种经营,比如学习种菜、养羊、栽果树等多种技能,这样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采取杀牛的极端手段,那是面临生死之际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是一种以生命做赌注的拚命行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谋生之道之前,这样做是一种缺德行径。杀了人家的牛,断了人家的唯一生路,更是一种犯罪行为。为了证明一种理论就把人放到绝境就像人拿小白鼠做实验一样,这也太不人道了!

他们可曾想到这个故事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结局?当祖父母清晨起床看到奶牛被残杀的惨状,双双惊吓过度而亡,子女只能卖掉死去的奶牛换取棺木埋葬老人。幼子因饥饿过渡死去,妻子因不堪双重打击精神失常,其他几个孩子也食不果腹,病痛缠身,一个家庭就这么毁灭了。这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干什么呢?他只是为了向学生证明他的理论,就牺牲牛的生命,断送了一个家庭为代价,太自私太残忍了!

按照作者的本意这个所谓的“牛” 实际上是你目前赖以谋生之道(打工、做小生意等),只是这种方式可能没有让你过上很富足很体面的生活;而所谓“杀牛”,不过是改变现状的一种说法,改变现状有被迫和自觉两种情况,比方说打工者被老板开除了,那老板就是杀死你的“牛”的人,如果说是你自己受了本书大师言语激励,不再安于现状,立马辞职就是自己杀了自己的“牛”,但是你做好被开除或辞职之后的准备了吗?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开除或自己冒然行事,你觉得是好事或明智之举吗?你有什么资本可以马上找到新的“牛”?万一你一时找不到新“牛”无以为生怎么办?你是铤而走险、上街乞讨还是等着饿死呢?改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激发人的上进心摆脱平庸,应该用引导、授人以渔、提供机会等方法,不应采取强制措施,毁掉赖以生存的根本,断了人家的活路,那些走上歪路、犯罪之路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断了生路才被逼铤而走险的。

相对于“杀牛”的鲁莽、迫不得已,我倒觉得采取“养牛”的方法更实际,所谓“养牛”就是目前在做的可能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就像小牛一样,产奶量不大,但是只要你工作做得好,把牛养好,小牛变成大牛,甚至成为主力奶牛,你不就养牛成功了吗?

还有就是采用“养着牛找牛”的方法,目前这头牛品种不好,估计再怎么养也很难增加多少牛奶产出,那不妨注意寻找其它更好品种的“牛”,但是在找到理想目标之前先别把手上这头“牛”抛弃,可能很多没“牛”的人正虎视眈眈盯着你的这头“牛”呢!特别眼下经济危机时期,在举刀杀牛之前一定要三思,没有找到更好的牛之前千万别听人忽悠把手上这头牛杀掉或让别人牵走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杀牛不如养牛”的回应

拉莫斯不要放弃 2017-02-19 09:34:52

顺着作者来说、很多学生的牛就是去学校读书吧…看你tm又怎么圆、心灵毒鸡汤

live a little 2011-10-07 23:41:53

你应该关注的是这本书它的精华所在,也许对于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养牛那杀牛的精神才显得可贵,说养牛可是当你有个安逸窝的时候真的很难改变,这其实就是破釜沉舟的原理。当你一无所有才能更勇敢的向前冲,当你的生活有所保障时,不一定会有那个勇气去改变,惰性是个很可怕的因素。

云有心 2011-09-28 12:18:31

这是思路问题,不是小问题。杀牛是破釜沉舟之举,非一般人能做到,适得其反,养牛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live a little 2011-09-25 16:19:00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应该关注的是书的全貌而不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况且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引子,这篇论述的作者以小失大了。

[已注销] 2011-04-24 22:48:25

ls两位肯定没有在需要鸡血的时候读这类书!
或者也可以按照书中万精油逻辑来看  这就是你们的牛了
如果当真的话

LZ说的很现实,书正在看中……觉得对于一个急需刺激才能改变的人来说,不下重药是不能有所触动的!

个人意见,与大家分享

云有心 2011-04-19 15:38:39

只能说这本书的思路偏颇方法不当,有误人前途之嫌,不是所有励志书成功学书籍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