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伟大是熬出来的》_伟大是熬出来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伟大是熬出来的 > notes:《伟大是熬出来的》
扒了崩 伟大是熬出来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27 14:02:12

notes:《伟大是熬出来的》

管理可以改变企业,但真正要改变企业,应该靠领导者。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尤其是关键时刻的行为,是对企业成败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大小和管理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当我的员工有1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署;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作为领导者,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增长才干和能力,从而具备多谋善断的决策才能、知人善任的组织才能、运筹帷幄的指挥能力、顺应时代的创新能力以及必要的应变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下级所佩服、所信赖,下级才会相信其指挥的正确性,自觉地服从其领导。

时间熬成伟大

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性格能让人在困难中坚强地生存下来,熬过寒冬。

坚忍是不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不受外界眼光及言论的影响,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能冷静从容地做自己该做何能做的事的能力,耐心熬过时间的洗礼,用时间去验证结果。不寄望于奇迹、不依赖于他人、不满足于平庸、不放弃诚信,把改变现状、达成目标的责任承担起来。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成就伟大的是经历时间的打磨,仍然坚守着最初的精神,并坚持不懈的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自信,可以成为个人潜能的“放大镜”。

什么是自信?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自信是心中抱着坚定的希望和信念走向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的确,自信是一个人脸上的阳光,是心灵里不灭的圣火,它与出身、地位、权利、金钱等都无关,只源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对自我的肯定。自信是成功的首要秘诀。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自信的领导者呢?
第一,镜子技巧
第二,自信蔓延效应
第三,加快步伐法
第四,不比较的态度
第五,苦练“内功”

《易经》中说:“取法乎上,得乎中也;取法乎中,得乎下也。”一个人的企图心的大小决定着他的未来成就。企图心是一种意念、一种意志、一种挑战未来的武器。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想多远;一个人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他的胸襟有多广阔。

怎样才能始终保持一颗旺盛的企图心呢?
第一,永远要跟比你更成功的人在一起。
第二,调高目标。
第三,正视危机。
第四,敢于犯错。

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尼采

当今成功学界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成功来源于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仅仅是想要,可能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假如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

怎样才能是你具有成功的决心呢?
第一,衡量自己是否有决心。
第二,强化正确的动机。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
支配的,正确的动机将转化为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把决心刻在心中。
第四,培养兴趣。

慧海禅师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总是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这样,只有将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平常心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做到对周围的人、事“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它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成功只是暂时的,在取得成功后,把自己的心态归零,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变故。

平常心要以知识为底蕴,无知是不能拥有平常心的;平常心要以勇气为后盾,懦弱是不敢拥有平常心的。平常心是不墨守成规、不牵强附会、不察言观色、不患得患失、不人云亦云、不借梯上屋,只有完全抛开了得失、荣辱以至生死的人才能做到。

孙正义告诉我们,奇迹的创造关键在于改变发问方式:将否定式的疑问句“怎么可能”变为积极性的提问“怎样才能”,然后不管任何困难,不管什么“不可能”,尽管去做。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过:除非你同意,否则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所以你开不开心,并不是由别人说了算的,幸福就在你的手中。

伟大的商界领袖哈默说过,成功的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做生意:当别人都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看一看自己不做行不行;当别人都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再看看自己做行不行。

俗话说:只有划船向莲走,哪有莲花跟船来。成功的领导者都有着共性,他们都会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时间会在不知不觉的时候溜走,而当你觉醒时,已经晚了。时间弥足珍贵,我们不能绝对地延长寿命,但可以通过善用时间的好习惯,来相对地将生命延长。这样就等于增加了生活的“密度”,扩充了有限的生命内涵。所以,合理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能有效提高人生的效率和质量。

一句话,珍惜时间,管理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时间多了,机会就多;机会的增加,必然促成目标的早日实现,生命就得以延展。善用时间,正是善用自己的生命。

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各行业中首屈一指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办事言出即行。马上去做(Just Do It!)、亲自去做(Do It Yourself!)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

企业领导者应该怎样修炼自己立即行动的习惯呢?
第一,不要等到条件都齐备了才开始行动。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你必须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并把它们处理好。
第二,记住,想法本身不能带来成功。
第三,用行动来克服恐惧、担心。行动是治疗恐惧的最佳方法。
第四,机械地发动你的创造力。如果你想等灵感主动来找你,那么你能工作的时间就会很少。
第五,先顾眼前。

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比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是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你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可以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有闲工夫再说。

与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

人,过去是什么样子,未必不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如果要改变,就一定能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子,最终取决于他自己。

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要懂得不断删除旧我,同时也要促成新我的诞生。自我更新必须主动,毕竟这件事没有人能代劳,一定要自己来做。

拒绝学习、拒绝自我更新的领导者是企业最大的危险,而拒绝自我更新又是那些事业有成的领导者们最可能犯下的错误。

还有一种规律就是当你感觉成功的时候,失败可能正在开始。

在今天这个世界,所有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有时甚至是完全无规则地变化。老马识途的故事只能够发生在古代社会,因为那时候10年、20年也许只有一条路。今天的情况是老马也未必能识途:昨天你刚刚从这条路上过去,今天也许这条路就没有了。你往哪里走呢?

一个精明的领导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倾听一次别人的意见,等于增加了一份收入。

要多读书。读书是生活中最值得也最合算的投资,支出少,收获大。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启迪思维,也可以指导工作。有些书籍似乎与你的工作没有多大联系,但其中闪烁的智慧和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发展。从长期看,多读书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这个“阶梯”的理解应该是,人们一生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获得知识,那么我们可以依靠书籍来完
善自己。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美国管理学者阿里德赫斯说,能长期生存的公司都是宽容的公司,宽容的公司才会长寿。

在很多时候,生命和崇高的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当站在风口浪尖时,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一种勇于担当的气度。

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就曾宣布:“一不裁员,二不降薪,并继续广纳贤才。”他强调,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业绩不是靠“裁减人”裁出来的,而是靠“凝聚人”做出来的。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

承诺是最容易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的东西,然而也是承诺可以让人瞬间失去信任的感觉。

史玉柱曾说过:“现在许多企业,战略是正确的,但没有做起来,就是因为缺乏有真正执行力的人。执行力是企业战略正确之后的决定因素。”

任正非曾经说过:“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员工的行为文化。”而在一个组织内部,员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上级的影响。任正非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到高级管理者的行为,而各级管理者又将这种行为习惯层层传递下去。

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制度,也不是不知道执行制度的重要,可是,制度到了能人或高管那里就不好使了,是因为人们的思想中有太多的“人治文化”。 而破坏制度的人往往是高管和制定制度的人,因为他们的权力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可以不用遵守制度的。试想,领导都没有以身作则,那些员工凭什么来服从你。所以说,如果有了正确的构想,就要完全地去遵守,这样才能提高执行力,而员工们见到领导都在做了,自然就不会不服从了,因而整个企业就有了很强的执行力。

远见卓识就是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领导者如果有着远见卓识,收益的会是整个公司;相反,如果公司的领导总是模仿别人,而没有远见,那这个公司早晚会被淘汰。一个企业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公司走。

一个不断壮大的企业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的领导。

美国有句谚语:如果你明确了目标,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而没有远见的人是依靠资源驱动的,他们的思维模式经常是:如果我有什么资源,我将能干成什么事情;而企业家则首先问环境中有什么机会,然后才会想到自己拥有什么资源,并想方设法去获取这些资源。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流动如此之快,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大大降低,这些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新技术、新工艺很快就会被模仿。所以,企业家应该不拘一格地利用资源、人才和制度安排,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新的氛围,让企业变得有远见和洞察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感召力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内在与外在素质的培养与修炼,形成一种很强的吸引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只有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吸引更多的被领导者。感召力不是孤立的,它与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等主要的领导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管理科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所以,要想未来成为一名优秀领导的话,首先要学会培养你的追随者。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要想很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那么你们就要拿出激励的武器——尊重。

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出许多价值。——斯提德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