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成长是自己对自己的检视,成功是他人对你的认可。
翻开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对微软研究院的一帮元老(书中称为“微软小子”)的采访和记录,叙述了这样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都是非常典型的知识技术精英,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天赋,优秀的教育背景,是名符其实的时代骄子。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而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这群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是什么造就了他们今天所能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无数正走在成长道路上的我们所渴望知道的。
作者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本书的可读性很强。这本书也并非一般的成功学励志书籍,它是透过一个个真实的人一个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让你真切的感受到好的成长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成长又是如何导向最终的成功的。一本书,如果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进而引发你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那它对你而言就是一本好书。
一个人的成功真的是好多不确定因素综合而就的结果,在中国尤其如此。
首先,天赋。这就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无从更改。如果你天资聪颖,真的要感谢父母给了你一个好脑袋,至少从先天配置上给予了你一定的优势,没有让你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当然性格也有部分源自先天遗传,如果你有着独立和坚毅的品格,这无疑将有助你把握自己的人生。
其次,家庭环境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个也是你无法选择的。你无法选择你的成长环境,你也无法选择父母对你爱的程度和爱的方式。
作者记录的这30个人,既有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比如,父亲或者母亲是教师的占比很大),也有出身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的。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有着深厚广博而又宽容的爱。一个人从哇哇坠地慢慢成长到具备独立意识和独立的经济能力,这个过程少说十几年,多则需要二十多年。这期间将面临好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选择时刻,在我们尚不具备完全自主的选择能力时,父母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众多的关口上,稍一不留神,或许你的人生之路就要从此改写。而那些对自己的子女富有洞察力、明智而目光长远的父母无疑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是孩子的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人分三六九等,而父母也是由三六九等的人所构成,所以会有好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以及不负责任的父母。
好的父母,把子女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大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李开复的母亲在儿子才11岁时就毅然将他独自送去美国读书的原因。说到好的父母,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乔布斯的养父母,读过乔布斯传的人应该都会认同这点。
合格的父母,只能说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孩子的衣食冷暖他们都能照顾好。但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把握,对孩子内在兴趣的鼓励与培养,这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孩子不光是吃饱穿暖就好了,他们还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也不光是争做好学生考高分拿奖状那么简单。而仅仅是合格的父母很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无知或者无能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扼杀了或者是窒息了,尤其是在面临着巨大考试和竞争压力的中国。而这种被扼杀或者窒息了的兴趣很可能正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源泉,是去探索和追求的不尽动力。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自我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会取得成功。书中描述的这帮微软小子,都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在他们的少年时光里,其天赋和爱好都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培养。一个人小时候在少年宫的几年时光很可能在他将来的一生中都会持续散发着不可见的影响力。他小宇宙的爆发力可能从那时就开始酝酿了。
一个成人可能过着朝九晚五的体面生活,但他不一定是个有激情的人,或者他的激情发育未充分,始终无法冲破外在的束缚。这样的人就像一棵被社会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盆栽,看似完美,却没有了活力。追根溯源的话,是什么导致他的内在自我无法充分而自由的伸展呢?
再说性格。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部分源自先天,部分源自后天。而后天的部分又是部分来自外因,部分来自自我塑造和完善。
成功者都具备哪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呢?
足够强大的自我意识。这点非常非常重要。首先,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他们能够坚持到底。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在遇到挫折时就轻易选择了放弃和退却。而成功的人无疑都具备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去冲破阻碍达成目标。顽强。不怕失败,敢于尝试。不服输。这些特征越早具备,你的人生就越早辉煌。人和人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早熟和晚熟的区别,也许一个人十五岁就明白了的道理,另一个人到了三十岁才想明白。如果等你八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终于具备了坚定不移的自我意识,啊哦,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作者本人就挺富传奇色彩的。凌志军,生于1963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我觉得作者现在可以采访一些国内活跃在IT领域优秀的创业者们,重新写一本同时具备知识精英和商业精英双重身份的人的书,一定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