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毁灭诗歌的最佳武器_天道与人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天道与人文 > 科学是毁灭诗歌的最佳武器
幽篁 天道与人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3-30 01:03:04

科学是毁灭诗歌的最佳武器

  我在书店看到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谈云,说月,讲北斗九星和唐宋诗中的物候,觉得很好奇就买了下来。
  
  从科学的角度,这本科普读物也算是写得古典,连洋人上热气球都用上了文言的词汇:“安特鲁虽豪迈之士,无畏难之心,然亦未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俄而炮鸣索解,而球升矣,万众莫不举首相望,而祝之曰……(见《改造自然》)”

       作者例举了很多古代诗歌,从诗中景物的描写,分析当时的气候变迁和生物状况,也算是独特的写法。 比如,从桃花开在哪儿判断当时的气温,从苏东坡的舶棹风诗引出季风的话题,知道柳条能泄漏春光。
  
  如果从诗歌的角度,此书完美地证明了:科学是毁灭诗歌的最佳武器。
  
  从“一年明月今宵多”,他想到的是月光照在地球的亮度,分析后得出“月到中秋分外明”要改成“月到中冬分外明”才比较合乎事实。他纠正李白“白门柳花满店香”中“柳花”不是花,是带白毛的果实。“二月黄莺飞上林”写得不对,黄莺是候鸟,要到四月才飞上林。如果诗人在创作之初先检验完诗句的科学性,作品中的诗意早就荡然无存。

     我羞愧地承认,看书前不懂的东西看完我还是不懂。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科学是毁灭诗歌的最佳武器”的回应

HUI 2010-11-12 11:01:50

竺可桢先生的物候学方法推算出来的地球气候变化曲线与测算冰芯中气体成分得出的结果一样。而且,并不觉得是毁灭了诗歌,如楼上所说,多了个角度。再者,作为自然科学家,竺可桢先生考据的功夫,在许多国学研究者之上。在云那一篇中,说到赏云,可知竺先生并非没有诗情的人。细腻而严谨,在科学与人文中来去自由,我表示很尊敬。

blue flame 2008-06-01 21:09:08

我倒是觉得读诗又多了一个角度,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