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_修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修养 > 精彩书摘
Putin 修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25 21:01:01

精彩书摘

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事在缺乏宗教观念的我国,相信灵魂不灭、未来的天国或者极乐世界的人很少,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许多人把活在世上名声远扬、死后流芳百世当做是无限的幸福。拿破仑把灵魂不灭与声誉同等看待,有哲学家嘲笑他的思想极其浅薄,可是,在我国,与拿破仑相同的思想,而且,更加浅薄的思想却广泛流行。我们幼年时代,也许由于实业没有今天这样发达,或者由于我出身于土族,总之,还没有养成创造财富的观念。相反,经常受到教育,说作为臣子应该尽到忠孝。为什么必须尽到忠孝呢?令人怀疑是为了获得名誉。
  我也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我想一定有人和我的经历相似。我不幸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是由母亲一手抚养大的。从我的口中说出来,听起来有些自吹自擂,但是,母亲真的可称为“巾帼不让须眉”,我非常尊敬母亲。现在,虽然母亲早已经去世,但是,遇到喜事的话,我会让母亲看,希望她和我一起高兴,遇到灾难时,我会与母亲商量,希望和她一起体会悲伤。虽然年少时没有好好孝顺母亲,但是我现在思念母亲的感情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每年一两次必读母亲以前写的信,来悼念母亲。每一次读信,我都会感到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母亲非常注重扬名,并作为最高的教诲。当然,也许母亲还有更高的思想,或许,她认为把更深奥的思想讲给一个不到十岁的少年听,也不见得懂,也就没有讲。母亲心中是如何想的,我不得而知,从八岁到十八岁之间,母亲寄给我的信里表现出的最高思想是:“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不仅你的名声受损,还会玷污家族的名声。要做善事,做伟大的人。你成为伟人的话,你的名声、父亲的名声、家族的名声都会流传于世。”这样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因此,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看成了弘扬家族名声的手段。老实说,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扬名这样的观念费了不少的心思。到了十六岁,开始关注宗教以来,断然认为名誉心绝对不是善的。如果做某件事的话,会自我反省这是不是为了受赞扬才做的。如果稍有一点这样的心思,就会停下来。好像近似自我刁难,但是,伸出的手也要尽力收回来。这样的做法到底多大程度获得了成功,还是交给观察者来判断,总而言之,我这三十年来经常告诫自己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事。有时受到报纸等媒体的表扬,稍有一点自鸣得意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报纸上写自己的缺点最终对自己有益。
  读到我写的这一切,人们会觉得我只讲自己,也有朋友会怀疑我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才写这些事的。如果写作的过程中,心中有这样一丝念头的话,我就会主动地删掉,稍稍留心阅读的人不会认为我写的这些话是自我吹嘘,反倒会觉得这是在曝露家丑。如果家丑能够成为读者中少数人的参考,我也就满足了,这受到父母或者长辈的教诲,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获得名声,世上像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名声在外就好。我不止一两次听人讲:“做盗贼也可以,能像石川五右门那样扬名后世的话……”也有人说:“或者做一个傻瓜,如果留给后世的历史一个大愚(bigfool)的名声也合算。成不了孑乙子的话,倒不如当盗寇。”如此极端地追求名声,应该说近乎病态。对哲学家而言,最大的耻辱和最大的名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观点从理论上并非讲不通的。即使给世上散布毒害也不在意,只要自己的名字众口相传就行,这样的观点,即使用极其稳重平和的语言评价,也必须说其冷酷无情之极。即使行为无害于世,但思想是有害的。不惜用非常离谱的观点迷惑别人,夸夸其谈地煽动别人,用猥亵的笔调使人堕落,只要自己扬名于世就万事大吉,这样的做法是一时的广告手段,只能说浅薄。
  ……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