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生活_人生如登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人生如登山 > 生命与生活
鱼小鱼(北京) 人生如登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04 22:05:00

生命与生活

1、生命
这本书的作者,我们简单地称呼他为托马斯先生,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安排,而人和自己的生命的关系是,“人”要去回答生命提出的问题,
生命不同,所以,生命给“人”的问题也不相同,而人回答的方式也不同。于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各色人等。老实说,这一点在国内恐怕比国外更难以让人理解,因为: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毕业、找工作、买房、结婚……“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大多数人是相同的。我想,正是这种相同保证了大部分人能解决温饱甚至富足,这是国内好几代人的基本需求,也成为刻入基因里的最大需求。我在欧洲某国认识了一位年轻能干的姑娘,她是我当时的翻译,她父母在小康生活水平之上,高中就送她出国读书,她在欧洲大学毕业就结婚生子,工作和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她也常常到世界各地旅行。但是,她无比渴望安全的生活,留在欧洲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比国内更为恬静安全。这就导致了当欧洲不够安全时,她紧张得不的了,全神贯注于社会新闻的负面影响。我们一起到一个城市,工作结束后,我自己出门遛弯,她留在宾馆里。从她这个从物质到教育各方面都已经实现富足的例子可以看到,有安全感的生活是她刻入基因里的需求。
有人要的是生活,有人则追求生命。
对于前者,我能理解。
对于后者,我很欣赏。
人生如登山的作者托马斯就是后者。

2、界定你对生命与生活的态度
这本书我自己认为是本很深刻的书,都是作者通过一次次实践得到的人生中体悟,但是也有人认为是鸡汤——谁说不是呢:要克服恐惧、要接受痛苦、要永远不懈地追求,说白了就这点儿事儿。
那么,我认为,首先要界定看这本书的思维状态:你是在想生活,还是在思考生命。
托马斯是后者,对生命多少有点思考的人,才能理解他在说什么。
我第一次看托马斯这本书也是半当鸡汤来看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够理解生命。到了今天我来写书评,因为,我比之前更多地理解了何谓生命、何谓自我地生命。

3、生命会对你提出问题
托马斯认为,生命会对你提出问题,你要寻找和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让生命更为完整的过程。
这个听起来很虚,我们怎么能听到生命的提问呢,我怎么知道这就是“那个问题”?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过那么一刻,遭遇到某件事、某个人……,那个瞬间之前所有的疑问都消失了,心中感觉到“就是它”。错误的事情9999,但是正确来临时,你是知道的。只是在于你是否足够坚定地相信自己遇到了那个问题、那个人。我曾经遇到过,但是努力说服自己这不是,是我想多了,然后就放弃了。其实归根结底是对自己不自信。潜意识里大概认为自己配不上“生命”这么好的东西(虽然那时候并不知道它是生命发出来的声音)。

4、痛苦只是回答问题的过程,无好坏。
更进一步对这位问题分类,就造成了人生的分野。生命向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你去解答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事,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挫折、痛苦。但是,如果你认可那是“生命的提问“带来的行为后果,那么,就可以更为中立地看待它。挫折、痛苦不是不幸,也可能是机遇。
托马斯的书里详细描写了他经历的痛苦、改变。我觉得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很大原因就是在于他对于痛苦经历的描述,他知道他在遭遇什么,发生了什么心理变化,如何转变?然后清晰地描述了出来。有多少人,包括著名作家、各种家能清楚地意识到并且描述痛苦的不同层面与转变?不多。
这本书很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托马斯先生有很强的分辨力,在中国叫做”觉知“,他知道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层面,思想中、精神上相应的变化,那么多层面,那么精细的事情,稍不留意就没毛胡子一把抓地过去了,他能一层层看到,说出来。就好像我们看一座山都是石头,他攀爬一座山,就知道有多少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的石头,思想更深的人,就好像能说出每个石头不同手感一样。所以,丰富这个词,真的不是多,而是各种各样、你看清明上河图,大家评价说小小一张纸上画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个丰富,不是说人多,而是人人各异,人人都能树立起来,整体又都成立。
能说得清道得明”痛苦的过程“的人,比说得清喜悦还要高级。毕竟,谁都知道,痛苦让人难受,谁都不愿意去反刍去复盘。
托马斯·克莱尔是200多年前的苏格兰哲学家,他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说的。
我们登山的作者托马斯说他特别享受愉悦,其实,如果在佛教看来,执着于痛苦本身是我执,而愉悦也是一种”我执“,但从全书看来,作者并不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所以作者书中说的“愉悦”,我觉得不是中文字面上的愉悦二字的含义,而是某种与生命的呼应,这个我猜没有用,要问问才知道。

5、危险与恐惧
既然要去回答生命的提问了,接下来遇到的第一站是,危险。
是的,离开熟悉的地方就有危险,未知带来恐惧。
那作者表达了几层意思:
(1)、生命是流动的,既然在动,就没有一成不变,现在的安全也不会一成不变。所以,没有所谓安全之地。那么,你还固守个什么劲?
(2)、未知带来恐惧,我们出发时产生恐惧是一定的。恐惧分为现实恐惧和想象恐惧。现实恐惧我们其实很少遇到,作者说在遇到一块石头向他落下来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大部分时候恐惧来自我们想象中,觉得自己未来会遇到危险,那怎么办?
(3)、怎么克服恐惧
我觉得作者还是很厉害的,他的方法论有两个,第一是“小步原则”,不要管未来多么可怕,要守住、做好眼前的每一步。不要去想未来6场演讲,只要说好下一场;不要去想一本未完的书,只要写出下一个句子;不要去想一座未征服的高山,只要接触到山壁上的下一个落脚点。
第二,如果对眼前的一步依旧恐惧呢?那就要分清楚自己面临的什么,恐惧一种情感,而怎么解决情感问题呢?理智。他反复地问自己:这可怕吗?理智说到第十遍“不可怕”时,他就逐渐在克服恐惧了。如果是心理学家的话,大概会说战胜恐惧的方式是承认这种感受,然后挖掘原因。但是作者不,作者的人设是硬汉,哪有那么唧唧歪歪,他的精神很强大,根本不需要用唧唧歪歪来武装自己的需求。
“想通了,就能做到”,硬汉是什么,这就是。
题外话,他说的战胜恐惧似乎很简单,但我学了学根本不是,其实后来知道,是我的认知链条和作者的不同,我一个弱鸡,能和一个硬汉的相同吗?所以“想通了,就能做到”,在我身上行不通,我如果按照作者的思维和方法去做,那只会遇到挫折。这也是看了这么多逆袭好多人却做不到(然后谴责自己)的道理。所以,看什么书,我觉得还是了解自己的生命,再去学习比较好,你又不是要成为别人,你是要自己的生命更好。
(总算绕回到“自己的生命”了。)


6、安全
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你自己。在登山时,取决于你的冷静和自我控制,取决于你对自己力量和极限的认识,取决于你的决定。

7、做决定
无论如何,一个人都必须做出决定,因为做决定才有下一步。哪怕不挪动脚步,也是一种决定。
消极被动的人无力做出决定,既不接受又不拒绝自己的不幸福撞爱,因为省事而不做决定,但是又为生命中没有变化儿感到难受。其实,我认为不做决定,本质上是不肯承担后果。或者害怕即将到来的后果。我就常常不肯做决定,因为我担心作出下一步会引发不好的后果,或者完成得不够完美。
积极的人主动做决定,通过决定进行到一下步,人可以得到两个结果,好的结果,那么恭喜你;不够好的结果,那么可以通过暂时的失败获得学习的机会——仍然恭喜你。
登山者必须马上做决定,因为在山上没有灰色地带——但我觉得,这是因为托马斯先生登山技术很娴熟,其实谁都有这样一个可以马上做出决定的领域:家庭主妇决定菜里放一勺盐还是两勺盐、女孩子决定要用什么颜色的口红、男青年决定看哪部电影……
人在压力下的决定,往往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因为决定意味着获得,同时意味着失去,谁都不愿意放弃什么。

其实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但我决定不写了,反正你们也没耐心看到这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