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第三种文化”?回陈巍兄的书评_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 > 哪来的“第三种文化”?回陈巍兄的书评
Face-Free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7-19 16:07:30

哪来的“第三种文化”?回陈巍兄的书评

南师大的哥们陈巍为该书写了一则书评(《科技导报》,2010年第10期,链接:www.kjdb.org/qikan/manage/wenzhang/2010-10-122.pdf),书评所见观点,在下不敢苟同,随便说点,谨作商榷。

原以为哈克只是维特根斯坦的注释者,读罢此书才发现,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维特根斯坦主义者。在该书写作上,明显的感觉到贝内特基本上只提供经验材料,哈克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色彩是本书思想主旋律。可惜的是,我本人并没看出这个主旋律与“第三种文化”有任何关联。贯穿全书,处处可见哈克不断地在给某个哲学论断扣下诸如“逻辑混乱”之类的大帽子,这是典型的维特根斯坦腔调。老维的终生努力在于说服(有时甚至是胁迫)哲学家放弃无聊的哲学事业,从而得以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在该书中,哈克也在干这个事。例如在第三部分,也就是关于意识的说明中,不断地声称“意识”只能是“人的意识”,而非“大脑的意识”。然而将“人”(让我想起P.Strawson的'person')作为研究对象,予神经科学的进展毫无裨益。毕业,哈克在遵循维特根斯坦式的“回归生活形式本身”的道路上,要求他的哲学立场一定是整体论的(甚至他的整体论超出了奎因的要求)。但我们必须清楚: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哪来的“第三种文化”?回陈巍兄的书评”的回应

[已注销] 2014-03-12 20:16:20

"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 "
能说具体些吗?

听风听雨 2013-06-19 22:54:46

"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
——场论和格式塔情何以堪?就想思考一样,科学研究范式的选择也应该自由的。

Face-Free 2011-04-24 15:31:06

“当今哲学界的努力就是如何消除各种理论和学科之间的鸿沟。”
——首先,这个断定不见得那么显然。例如,生物学哲学研究的一大动向就是力主生物学的自主性(或者它与物理科学的区分)。其次,即使这个断定为真,也没有成功反驳“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这个命题。最后,“评价哲学理论”无需你所的“境界”,评论(或批评)是任何自由思考者最起码的权利。

沩波 2011-04-12 10:22:18

“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
——凭这个武断的结论就知道这位仁兄还没有达到评价哲学理论的境界,因为他不知道当今哲学界的努力就是如何消除各种理论和学科之间的鸿沟,任何认定存在”格格不入“的鸿沟的思想都是落伍的。

Dualist 2010-09-04 10:54:38

你说的没错。我本人也不赞同哈特对许多哲学概念的抛弃。而事实上他对当前意识研究中所有哲学概念对神经科学的影响来了个釜底抽薪。这个工作究竟是否有利于神经科学对意识的介入自有后人评说。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无论如何,这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意识科学内概念的混乱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神经科学研究的假设与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哈克等对这些哲学概念的批判遵循的仍然是经典的分析哲学思路,各中的抽丝剥茧可见一斑。哲学家对神经科学的贡献有斯如此,也足以堪称人文对科学的直接影响。在我看来这比类似后现代人文学者的解构性工作还是要强上一些。在意识科学这里,尤其之于当前,我们也许更需要的是针对命题过程的论证。

周日又要去广州 2010-08-01 01:16:07

整体论与分析性的经验科学研究范式格格不入

同意。

[已注销] 2010-07-28 12:57:07

球大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