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进化(家庭)(一)_灵长类的社会进化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灵长类的社会进化 > 读书笔记: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进化(家庭)(一)
MissouriMonkey 灵长类的社会进化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22 00:09:14

读书笔记: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进化(家庭)(一)

2010-01-30 23:09:11
年龄和生活处境让我思考家庭的意义。家庭对我意味着很多很多,美好而沉重。为什么人类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存在,家庭又有怎样的可能形态?最近我买到一本书,在灵长类研究最发达的日本得到博士学位的中山大学张鹏教授和京都大学渡边邦夫教授合著的《灵长类的社会进化》,看过才发现原来灵长类物种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亲密关系如此多样。因此想与诸君分享一点我的惊异发现。

由于时间有限,我很抱歉就不在这里详细注明每个发现和理论是哪位研究者什么时候提出的了。有时间的时候我争取补上。

首先,一点基础知识:
灵长类的社会单元有六种可能的形态:双系社会(就是雌雄都自由迁入迁出的社会)、母系社会单元(群内雄性自由迁入迁出,雌性保留在群内)、父系社会单元(群内雌性自由迁入迁出,而雄性保留在群内)、一夫一妻社会、一夫多妻社会和一妻多夫社会。前三种社会有长期的母子父子关系,可以保持母子或父子的继承关系,而后三种社会类型没有长期的母子/父子关系,不具备继承关系(P.9),注意,人类不属于一夫一妻社会,而是更复杂的重层社会;这里的一夫一妻社会指的是家庭只包括一雄一雌而子女性成熟后被彻底赶走的情况。

灵长类的进化历程,从低级到高级大致是从原猴类(指猴婴猴等等), 到美洲的新世界猴类, 到亚非欧的旧世界猴类(金丝猴、日本猴、猕猴、狒狒等),到类人猿(人科,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再到人类。

这六种社会形态,双系社会主要出现在较原始的原猴类和新世界猴类中。母系社会在猴科中最常见。父系社会仅见于和人非常近似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中。父系和母系社会都有氏族分群现象。一夫一妻社会是灵长类中最为原始的社会模式,包括一些狐猴和长臂猿。 一妻多夫社会仅出现在原猴类和新世界猴中。一夫多妻社会在叶猴等旧世界猴和大猩猩中比较常见。

除此之外还有特例。猩猩和某些原猴类是单独生活的,都是独来独往。人类和非洲狮尾狒狒和非洲埃及狒狒都是重层结构,有复杂的社会结构。

有趣的是,社会形态和雌雄个体的体形差异有关,一夫多妻的大猩猩雄性体重是雌性的2倍,多雌多雄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雌性大约是雄性的70%;一夫一妻的长臂猿雌雄体重相似。而人类雌雄体重比大约为80%,猿人的雌雄体重差异介于黑猩猩于大猩猩之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书笔记: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进化(家庭)(一)”的回应

面具小果 2010-10-22 13:18:59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