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椿序:我们所处的现实_控制自然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学 > 控制自然 > 李泽椿序:我们所处的现实
银古桑 控制自然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29 11:05:06

李泽椿序:我们所处的现实

我们所处的现实

李泽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然到底能不能为人所控制呢?
或者说,人与自然,以什么样的方式共处才合适呢?
《控制自然》这本书选取三个地区来讲述人们与不同自然灾害(泥石流、洪水、火山喷发)抗争的过程,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通过情景重现、客观观察来记录,或是摘录真实人物的叙述,从不同人群、不同视角、不同目的阐述了灾害发生的过程和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事实,揭示许多自然规律和各种防灾抗灾方法和想法,实际上是给读者展示了如何了解规律来应对自然灾害,不仅科普,还让读者经历各种临灾态度和观点的冲击,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所身处的现实

美国人民以复杂而积极的心态面对着那些困难。我们呢?
我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各种类型的灾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都有,还会衍生其他灾害,如强降水引发泥石流、洪水等,并且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会不断地反复出现。

2010年8月7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泥石流径直穿过村庄和县城,摧毁沿途楼房,直奔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河水水位迅速上升10m,淹没大半个县城长达一个月,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22000多人无家可归。
自清朝以来,这个地方就多次发生泥石流,民国以后大概每12年就爆发一次。舟曲县城背面山区地势险峻,沟谷呈深“V”型,河坝区植被覆盖度低、岩石大面积裸露,历史上经过多次地震影响,沟谷多处出现岩石土体形成堆积坝,堵塞沟道,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而8月7日这一天,舟曲出现40分钟超过90mm的强降雨,是舟曲县建站以来的最大降雨强度。如此大的降雨迅速汇流,在沟谷形成山洪泥石流,层层击溃堆积坝和人工防沙坝,袭击下游居民区。从自然的角度看,舟曲泥石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必然要承担这样的风险。

而人类活动也可能加剧这一进程,比如,当地过度地开发采矿和森林开采、对地质灾害治理落后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缺乏足够现代化灾害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不足以发现短时局地突发强降雨系统和有力的辅助预警条件,县城人口密度大,在大灾面前更容易造成人数众多的伤亡。
就在这一场泥石流发生后4天,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沿绵远河近3公里沿岸10余条冲沟同时暴发山洪泥石流,比舟曲泥石流规模还要大,是国内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379户民房及学校、派出所等公共设施被泥石流掩埋,600多户民房进水,300余亩良田被毁。

但这次由于监测预警及时,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坚决,共5000余人成功临灾避险,仅造成很少的人员伤亡,极大地避免了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
两次泥石流灾害,截然不同民众存活率,同是天灾,有所作为就能有机会挽救更多人的性命,这正是各级政府和防灾减灾科技工作者的目的。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各级政府经常组织应急演练,针对实际地形地貌以及灾害点来设计撤离路线、快速逃生方法等等,让每个居民在灾难来临时能做出快速反应。绵竹市清平乡就组织了多次应急演练,受灾群众在遭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袭击的危急关头就是顺着平时演练过的逃生路线,朝安全地方转移因而躲过泥石流的。

2000年有学者做过统计,全国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15亿~20亿元以上,死亡百余人。从2003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带动地方联合开展预报预警合作。十年来,已有30个省(区、市)的1741个县(市、区)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基本覆盖全部山地丘陵县,基本建立了以群测群防为主的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就在我们平平淡淡地生活着的时候,这个防治体系已经为了我们预报了几千起自然灾害,让更多人有了风险意识,也成功避免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不过,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总体来说,仍然非常薄弱,还需要通过持续努力,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理顺和落实各项保障机制。


我们怎么保护自己?

在现今的生活环境中,自然灾害风险总是存在的,但很多时候人们选择性遗忘、忽略了这些风险,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洪水高风险区。即使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一场大暴雨,一场飓风,一场大雪,就足以让脆弱的城市不堪负重。现代科技尚不能完全掌握复杂的规律,或人为地阻止灾害,但是可以通过科学深入灾害研究、找到演变规律,作出一定的预报与预警,政府加强防御措施和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害造成的破坏。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虽然已经过去,但倾盆的大雨、惨重的伤亡和损失依旧让人惊心。那天是星期天,很多人在家休息,午间开始市区雨势就很大,地面很快积起水来,没过了脚踝。虽然天气预报提前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但是降雨急、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是始料未及的。到了下午14时,雨势持续,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黄色;傍晚18时30分再次升级到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当时每小时普遍降雨40~80毫米,局地出现每小时100毫米的强降雨,事后统计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215毫米,全市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突破气象历史记录(1951年以来完整气象记录)。

在气象局值班的同志傍晚下班开车回城北,幸好安全到家。第二天得知积水没过汽车,淹死了人,郊区还发生洪水,直称后怕,当时只觉得雨虽然很大,视野也不清楚,但路况还行,慢点开应该没问题。生活在北京的人,对北京的城市建设还是比较信任的,很多人觉得下个雨开车没什么。但这次出现了极端降雨,引发了灾害,触动了全城人民的心。电视上、网络上开始教导如何保证下雨行车安全,遇到积水路段要慢行,注意观察,车上备好安全锤等等,这些安全自救知识很好,给很多人心里都上了根弦,补了一课,一时之间,安全锤都脱销了。北京这次雨太大太急,美国要是遇到这样大的雨也受不了,唯一庆幸的是暴雨发生在休息日,要赶上工作日,全城堵车,损失就更大了。另外市政府也尽可能组织更多的力量来抗灾救灾,紧急组织人员转移,全市共安全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

荀子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面对自然灾害,防范应该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预防为主,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民众自己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尤为重要。通过有效广泛的科普宣传,居民能够清楚所居住的环境可能面临怎样的自然灾害、如何有效避灾、如何自救,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环境抗灾能力,灾害风险科普宣传范围越大,受益群体就越广,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程度越深,越有利于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人类其实一直在自然的控制当中,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
美国防灾减灾的做法有很多值得借鉴,其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对读者都是一种财富,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多些自然灾害风险意识,多些准备和应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自然法则,引导自然,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甚至有一击之力。
这本书的出版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洪水等灾害的认识和如何在第一时间应对灾害的发生,也将促进基层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在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预防灾害,造福百姓。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