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拿到后很快就读完了,都是一篇篇小故事,可读性很强。作者因本书序言中的那篇发表在知乎上的帖子火了,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本来我一向不喜欢这类励志畅销书,但鉴于近来自己也面临这样的选择,读来借鉴一下也好。
每年到春节时,“逃离北上广”这个问题都会被媒体重新提出来,专家学者普通百姓人人讨论一番,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它依旧在那里。北上广与家乡,一个硬币的两面,你永远都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你要考虑清楚你该如何存在。
封面上的那句话,我无法赞同。“那些放弃了家乡去一线城市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书中提到的卡奴禾田,欠下的信用卡钱都是家乡的父母用自己的辛苦钱还上的,他何来希望与未来?眼高手低而一事无成的王淼,他又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希望?作者在群租时遇到的粗俗不堪的章小姐,何谈希望?我相信绝大多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都是积极上进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会有到大城市企图浑水摸鱼的人。
在家乡也不等于没有理想没有希望,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在哪里都会是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的家乡曾有一位基层官员被作为优秀党员在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提到过,他只是我们这座普通的资源城市的一个基层官员,却得到那么高规格的赞誉,这是对一个踏实工作的人的肯定。你的努力,不管你身处怎样的舞台,都会被人记住。在小城爱岗敬业的人,不也是我们这个国家改变的希望吗?
曾在电视中看到一对在沪工程师夫妇接受采访,他们如今在上海有一栋别墅,然而他们说最幸福的日子是刚来上海最穷的那段时间。很多成功人士在这一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功成名就之后怀念起自己“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的那段日子。奋斗的青葱岁月,人们难免带着怀旧的心态将其美化,但如果没有当初拼命的奋斗,他们也不会有光鲜的今天。
这就是北上广的魅力:起落如潮水般的人生,像当年美国西部淘金一样,有多少人兴奋喜悦,有多少人垂头丧气。书里提到的除上海本地人之外的其他年轻人,绝大多数都离开了,包括作者自己。励志神话终究只是属于少数大神的传奇,普通人还是要在北上广挣扎着活下去,直到再也无法承受而离去。
我第一次去北京时正赶上北京春季时的大风天气,终于亲身领略大帝都雾霾的威力了。当时还是乍暖还寒之时,挤在北京的地铁上一点都不冷。在北京拥挤的感觉并不好,但这里的文化资源是全国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北京的文化书店、博物馆,都吸引着我奔向它。而落后的家乡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陈旧而破败,不可同日而语。
你也许能从我的文章中读出矛盾,读出对立,因为我还在犹疑,家乡与北上广,孰高孰低,永远无解。像作者的微博名一样,“王远成在路上”,我们都走在人生的路上,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