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早之前,那个时候微信还没有发明出来,有个朋友在QQ上找我,给我发了一个测试题。
这题目现在说出来我都觉得很无聊,就是“有一箱葡萄,里头有酸的,有甜的,你是先从甜的开始吃,还是从酸的开始吃”。
当然也不一定是一箱,有的版本是一碗,有的版本是一盆。
反正都很无聊。
我的第一反应是,靠,为什么要有酸的?为什么不能都是甜的?
朋友说你管那么多呢,赶紧选,人家说从这个测试能看出你的人生观。
……吃俩葡萄就看出我的人生观了?!我怎么这么贱呢。
我说先吃酸的。
朋友问我为什么。
我说,先吃酸的,等吃到甜的了,“啊”一声恨不能飞起来,不会很爽吗?
朋友沉默了一会儿,告诉我,答案上说,先吃酸葡萄的人,命途多舛。
……我去你大爷,你才命途多舛!做个题目,不要诅咒别人好吗?
朋友还振振有词,说应该先吃甜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吃完了甜的,没准儿就饱了,正好不用吃酸的。
我一生气就问他,那你怎么知道哪个是酸的,哪个是甜的?
朋友愣了。
然后他就拉黑了我。
2
后来互联网风云突起,智能手机横扫全球,这个测试居然一直活了下来,以不同的花样、相同的主旨反复出现在我眼前。
也不光是葡萄了,有的版本是橘子,有的版本是草莓,有的版本是西红柿。
可惜啊,榴莲就没有这个待遇。
测试题换汤不换药,好在出题人的心态似乎正常了很多,不会动不动出现咒别人命途多舛一类的答案了。
但是它开始和稀泥。
你选先吃甜的,它告诉你这说明你心态乐观,不怕生活艰难,敢于吃苦。
你选先吃酸的,它告诉你这说明你心态坚定,不怕生活艰难,敢于吃苦。
……我去你们大爷的,当我们不认识汉字吗?
反正不管它怎么问,我都想反问回去:你怎么知道哪个是酸的,哪个是甜的?
没有人想吃酸的葡萄,但葡萄也没有那么傻,在自己身上贴个标签,说我甜着哪,你可以先吃我,我旁边那个是酸的,千万别碰。
葡萄都坏着呢,贼兮兮地笑,越是酸的,越把自己装扮地特别好看,等着你上当。
结果我们先吃到的,往往都是酸的。
3
如果你认识最够多的“过来人”,就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说一句话:生活嘛,就是先苦后甜。
甜是怎么甜,每个人都差不多有个标准,嘴上不一定说,但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事儿,大部分人都在梦里想过。
只是这个苦是怎么苦,我们就不知道了。
可能是每个月的工资勉强够交房租,泡面都买不起,吃馒头就着白开水;可能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一车皮的人挤地铁,赶在打卡时间之前冲去上班;可能是一年都见不到几次太阳,下班打车还要和出租车师傅解释,我加班呢,真不是从事那个行业的人。
熬夜、失眠、郁闷、麻木……苦挂在凌晨三点的钟表上,贴在余额只有两位数的银行卡上,晃荡在为了上班而倒的第三辆公交车上,刻印在早晨对着镜子发现的一条新皱纹上。
甜呢?甜挂在天上,傻呵呵地冲你笑。
所以你学了新的东西,做了份兼职,赚零零碎碎的钱,为了让每个月的收入能比房租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所以你多了一些选择,面对别人的时候多了一点点底气;所以你后来换了更好的工作,搬得离公司近了一些,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抬头看着天,心想总有一天,天空是会降下来的,越来越近,近到触手可及。
4
这本书叫《愿所有的坚持终不会被辜负》。
书名里有一个“愿”字,说明这种事儿不保证一定会发生,但是,有可能。
正因为有可能,所以才要相信。
相信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起来,最后变成了车子和房子;相信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积累起来,最后变成了游刃有余;相信在地铁上的每一分钟都不会浪费,相信走出的每一步,最后都会有价值。
当然,“不被辜负”未必就代表着非要有车子和房子。
但是我就是这么一个低俗的人,也没有办法。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现类似“你最苦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种话题,点进去一看,简直是一场比惨的大会,看得人触目惊心。
而偏偏,这里面大多数事情,都是真的。
不过这里面大多数事情最后,又都会加上一句话,现在没那么苦了,很开心。
这种话看上去很矫情,何况真要比惨的话,谁也很难赢过谁。
但话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谁吃的苦特别多,或者谁吃的苦惊世骇俗、能把人吓一个跟头,而是在于,苦过那段时间之后,事情在一点点变好。
事情是怎么变好的,每个人又有自己不同的经历,但至少不是躺在床上睡大觉,一觉醒来就家财万贯了。
就好像大家都在做那个测试题,被人逼着吃葡萄,一开始全是酸的,倒牙,刺激得人龇牙咧嘴,舌头都麻了,还要你吃,不吃不行。
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忽然间,吃到一个甜的。
一瞬间好像感官全都打开,从舌尖到喉咙,再到胃里,甜味儿向下滑落,再向上翻涌,鼓动起鼻腔,直到流出泪来。
而我等了那么久,就是为了吃这样一个甜葡萄。